身披混天綾,手繞乾坤圈;腳踏風火輪,肩上一桿火尖槍。三頭六臂目如炬,神仙又能奈他何?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小哪吒降妖伏魔,卻又調(diào)皮搗蛋、玩世不恭。天馬行空的奇幻故事情節(jié)不僅存在于漫威宇宙,中國古人的想象力也毫不遜色。漫威有超級英雄和超級反派,中國神話中有神仙和妖怪,現(xiàn)在就讓我們見見中國神話世界中的幾個經(jīng)典形象。
為非作歹的紅孩兒
神器:火尖槍(與哪吒的火尖槍同名不同物)
神力:三昧真火(御火術(shù))、變化之術(shù)、火尖槍法
說到神話中的“熊孩子”,大多數(shù)人都會想到哪吒,但還有一個比哪吒更頑劣的孩子——他不是人,而是小妖怪紅孩兒。
紅孩兒自幼在炙熱無比的火焰山修煉,學(xué)會了多種法術(shù);他至少有三百歲了,卻依舊是個小嬰孩的模樣,號稱“圣嬰大王”。
與頑皮但心地善良的哪吒不同,紅孩兒本性兇惡,他吃人肉、喝人血,占山為王,手下統(tǒng)領(lǐng)著許多小妖,連當?shù)厣缴?、土地神的廟宇都被他拆了,神仙們只能忍饑挨餓。紅孩兒還十分狡猾,他得知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后,就假扮成受困的孩童,誘使孫悟空等人上前搭救,然后趁機劫走唐僧。孫悟空在煉丹爐中被煉出了火眼金睛,但也因此得了眼疾,受不了煙熏;紅孩兒雖然比孫悟空弱得多,卻會機智地口噴濃煙,把孫悟空熏得直冒眼淚、狼狽逃走。不過,孫悟空請來的觀音菩薩用五個金箍套住了紅孩兒的手腳和頭部,疼得他滿地打滾,連連求饒,從此一心向佛,成為了觀音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
有“熊孩子”就有“熊家長”,紅孩兒之所以為非作歹,不僅因為他天生是妖魔,還因為他缺少父母的管教。他的父親牛魔王是妖怪中的大力梟雄,母親鐵扇公主是得道的妖仙,卻都疏于對紅孩兒的陪伴與教導(dǎo),只是一昧地縱容他作惡,使他變得越來越無法無天。
后來紅孩兒被觀音降服、修成正果,這對父母還要怪罪孫悟空,最后大打出手。紅孩兒的惡行最終也坑了父母,牛魔王被天庭捉拿,鐵扇公主也交出了能滅火焰山之火的芭蕉扇,從此隱姓修行。
雖然這是個古老的神話故事,卻仍能給今天的爸爸媽媽們以警示:每個孩子都不能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導(dǎo),否則就可能變成到處惹禍的“熊孩子”。
三只眼的二郎神
神器:天眼、哮天犬、三尖兩刃刀、金弓銀彈等
神力:三昧真火(御火術(shù))、七十二變(變身術(shù))、九轉(zhuǎn)元功(不死之身)
二郎神是蜀國(位于今天的四川)一帶的保護神,他正直仁義,武功高強,額頭上有一只天眼。
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他的母親——玉帝的妹妹,在凡間與人類相愛,生下二郎神,因此被玉帝懲罰,被關(guān)在桃山之中。二郎神長大后拿著神斧,力劈桃山,終于和母親團聚。這樣的出身和經(jīng)歷使得二郎神心高氣傲,不愿與天界神仙為伍,而選擇住在凡間,守護百姓,游遍五湖四海,消滅了許多在凡間作亂的妖怪。
在《封神演義》里,二郎神本領(lǐng)高強,掌握了多種法術(shù),與哪吒、姜子牙等人一起,帶領(lǐng)士兵對抗商紂王的殘暴統(tǒng)治,使周朝得以建立。
而在《西游記》中,玉皇大帝下令剿滅孫悟空與花果山的一眾妖猴,派出了哪吒和托塔天王李靖等人,卻被孫悟空打得落花流水。這時二郎神出馬,與孫悟空勢均力敵,大戰(zhàn)了三百回合都難分勝負,然后他們各自用“七十二變”斗法,孫悟空變成麻雀,他就變成雄鷹;孫悟空變成鯉魚,他就變成吃魚的飛禽。最后,在眾多神仙的合力下,孫悟空終于被抓住。但是,本性善良的二郎神卻沒有對孫悟空的猴子猴孫趕盡殺絕,而是悄悄放走了它們,這使得后來去西天取經(jīng)的孫悟空對二郎神敬佩不已,稱二郎神為大哥。
二郎神額頭上的天眼可能源于古代氐族人對眼睛的崇拜。四川一帶的氐族先民有著“黥額為天”的習俗,即在額頭上劃道口子,然后在傷口處涂上墨,使它形成永久的疤痕,看上去像一只豎著的眼睛。通過這只眼睛,人們能通天窺神,看破邪惡。
悲劇英雄大羿
神器:神弓與神箭
神力:射箭術(shù)
大羿年僅五歲時,就被父母拋棄在深山之中。他獨自在山林間長大,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射手,因此受到天帝帝?。╭ūn)的賞識,被任命為射師,獲賜神弓與神箭。
帝俊退位后回到了天上,他的十個兒子卻趁機出來作亂。他們變成十只金色的三足烏鴉,高傲地在天上飛翔。金烏就是太陽的化身,一時之間,天空中掛著十顆太陽,大地被烤焦,莊稼全都枯死,人民生活在酷暑之中。這時,新的天帝帝堯請來羿,希望他射下金烏。
帝俊給予羿神器和官職,可以說是羿的“伯樂”了,如果羿射殺金烏,那不是恩將仇報嗎?可是,金烏為害人間,如果不將他們鏟除,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死于炎熱和饑餓。而羿毅然選擇站在凡人這一邊,使用神弓將九個太陽射下。從此天上只剩一個太陽,焦旱枯干的災(zāi)難結(jié)束了。除此之外,羿還斬殺了猰貐(yà yǔ)、封豨(xī)、九嬰等吃人的妖魔,讓人間恢復(fù)太平。
人人都歌頌羿的壯舉與帝堯的豐功偉績,羿卻陷入了兩難境地。他向昆侖山的西王母求得了長生不死藥,可能出于對帝俊的畏懼和愧疚,他沒有將藥服下,而是交給了妻子嫦娥保管。嫦娥卻獨自吞下靈藥,飛升到月亮上,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成為英雄的羿,就這樣孤獨地留在凡間。傳說他最后郁郁而終,也有人說他被嫉妒其才的弟子逢蒙殺死。羿死后成了鬼王——宗布神,統(tǒng)領(lǐng)萬鬼,現(xiàn)在一些人的家里仍有掛桃木劍辟邪、驅(qū)鬼的習慣,因為羿是被弟子逢蒙用桃木棍打死的。
背黑鍋的旱魃
神器:傳說中無記載
神力:掌控炎旱
旱魃是一個由僵尸變成的禿頭丑婦,她臉長在頭頂上,行走如風,所到之處久旱無雨,田地顆粒無收。為了求雨,明清時期,民間盛行“焚旱魃”、“打旱骨樁”的惡習,即打爛或焚燒剛下葬之人的尸體,以此驅(qū)逐作祟的旱魃。然而,旱魃一開始既不是丑陋的妖怪,也不是帶來旱災(zāi)的瘟神,她的前身是上古傳說中的天女——女魃。
傳說上古時期,炎黃部落與蚩尤部落大戰(zhàn),蚩尤有風伯和雨師相助,使戰(zhàn)場風雨交加,水害頻發(fā),黃帝無計可施,請來了天女魃。女魃用神力驅(qū)散了風雨,一轉(zhuǎn)攻勢,黃帝手下的大將應(yīng)龍也趁機將蚩尤斬殺。可是,女魃的神力卻失控了,無法再回到天界,戰(zhàn)場所在的地區(qū)也因此大旱數(shù)年。于是,女魃只好聽從黃帝的命令,到赤水(傳說中的一條河)之北居住。那里荒無人煙,女魃有時會跑去其他地方散心,但由于天生的神力,她所到之處無不干旱。人們忘記了她的功勞,埋怨起她帶來的災(zāi)厄,無論她去到哪里,百姓都會把她驅(qū)趕回荒蕪的赤水之北。隨著時間流轉(zhuǎn),女魃的形象被描述得越來越丑陋,最終從美麗的女神變成了丑陋的妖怪。
人們將干旱怪罪于旱魃,但這其實是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后果。比如黃土高原,在秦漢時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但由于過度開墾與砍伐、放牧,到了清代,森林幾乎消失殆盡,水土流失嚴重,這片地區(qū)的人們就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了,而沒有了樹木的水分蒸騰作用,旱災(zāi)發(fā)生的幾率也大大增加。
中國的神話宇宙
除了這些人物以外,中國還有著無數(shù)的傳說,它們形成了浩大的中國神話宇宙。這些傳說又屬于不同的神話系統(tǒng),就像美國漫畫中蝙蝠俠屬于DC世界,鋼鐵俠屬于漫威世界那樣,羿、女魃屬于早期的上古神話,哪吒、紅孩兒、二郎神和孫悟空屬于道教、佛教神話。上古神話又被后人改造并雜糅進道教、佛教神話中,其中有許多設(shè)定像游戲一樣奇幻有趣。
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在道教、佛教神話里,世界分成天界、人界和地界,分別居住著神與仙、凡人與普通生物、鬼魂等。如果一個凡人生前本領(lǐng)高強或做過許多善事,他死后就可以被封為神,去往天界,如關(guān)羽這樣的武將就被人們敬稱為“關(guān)公”,成為了門神;而一般人死后會變成鬼魂去往地界(陰間),如果他罪大惡極,就無法再轉(zhuǎn)世,而是被關(guān)入地獄永受刑罰。
神、仙、妖
神和仙其實是不同的存在,神只有靈魂,也就是“元神”,而不需要肉身,比如清福正神柏鑒;仙則是既有元神又有肉身,比如太乙真人。普通人可以通過修煉仙法、服用仙丹來成仙,比如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的道士許遜,但也可能走火入魔。動物、植物可以吸收天地靈氣或被仙人點化成為妖精,妖精如果成為了仙人的徒弟,潛心修煉,就有機會成仙;但如果心術(shù)不正,作惡多端,就會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申公豹那樣,本是一只前途光明的豹子精,卻因邪惡狡詐而淪為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