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源 吳曉晨2 郭家琪 孔祥虹 蔡 硯
(1.西安海關 技術中心,西安 710068;2.陜西省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西安 710049)
實驗室是指從事下列一種或多種活動的機構:檢測;校準;與后續(xù)檢測或校準相關的抽樣[1,5]。檢測報告、證書是檢測實驗室的最終產品,也是其工作質量的最終體現。決定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員、設備、試劑耗材、方法、設施和環(huán)境、過程、結果質量控制等。在影響的諸多因素中,人員是其中最具活力的、能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因素,是實驗室開展所有工作中,其他因素不能替代和無法補救的關鍵因素[2-7]。
應對風險和機遇是提升實驗室管理體系有效性、取得改進效果、以及預防負面影響的基礎[1,3]。實驗室獲資質認定及實驗室認可的基本條件要求《RB/T 214-2017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8]及《CNAS-CL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1](以下簡稱“準則”)(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17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9])要求,實驗室基于風險和機遇思維進行管理,實驗室應考慮、策劃、并采取措施應對風險和機遇。風險和機遇思維的應用是一項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的工作,許多學者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高玉坤[10],丁力[11]等從風險管理角度對實驗室氣瓶管理做了研究;李志華[12],趙燕滔[13],黃坤[14]等針對化學類實驗室安全及事故進行了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左鵬飛等[15]則是從宏觀角度對CNAS認可實驗室質量安全風險管理進行綜述。基于機遇思維進行檢測實驗室管理研究較少,楊曉慧[16],張莉[17],徐輝[18]等從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改進角度進行了機遇分析。以風險和機遇思維進行檢測實驗室人員管理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認識不清晰,手段不夠全面。本文分析基于風險和機遇思維進行檢測實驗室人員管理,探討如何明確人員資格條件和職責權限,組織實施人員培訓,對檢測人員進行持續(xù)監(jiān)控等,有效預防和減少實驗室檢測活動中的不利影響和潛在的失敗,提高人員檢測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通過良好的人員管理機制,利于實驗室把握實現目標的機遇,實現實驗室管理體系的持續(xù)改進。
檢測工作技術要求高,實驗室應將影響實驗室活動結果的各職能的能力要求制定成文件,包括對教育、資格、培訓、技術知識、技能和經驗的要求。[1,8]例如,實驗室認可中要求“從事檢測或校準活動的人員應具備相關專業(yè)大專以上學歷”[19]。對于特殊崗位人員,資格條件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食品檢驗人員應當具有食品、生物、化學等相關專業(yè)??萍耙陨蠈W歷并具有1年及以上食品檢測工作經歷,或者具有5年及以上食品檢測工作經歷[20]。以《CNAS-CL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及相關應用準則為例,檢測人員及授權簽字人能力要求見表1。
表1 檢測人員及授權簽字人能力要求
備注:1.“同等能力”指需滿足以下條件:a)大專畢業(yè)后,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8年及以上;b)大學本科畢業(yè),從事相關專業(yè)5年及以上;c)碩士學位以上(含),從事相關專業(yè)3年及以上;d)博士學位以上(含),從事相關專業(yè)1年及以上。
2.相關能力要求參照參考文獻[19-23]。
3.表中學歷要求均指相關專業(yè),例如,化學領域為化學或相關專業(yè)。
4.“/”表示“或”關系。
實驗室應規(guī)定對檢測活動結果有影響的所有管理、操作或驗證人員的職責、權力和相互關系,明確各個崗位人員的職責和工作風險點,例如,具體從事檢測工作的人員,首先需要對采用的檢測標準方法保持跟蹤,避免用作廢標準檢測引入風險。列出各個崗位人員的責任清單,保證出現問題時能夠有源可溯,及時糾偏。例如,檢測工作人員需要負責日常的檢測儀器的巡檢,發(fā)現儀器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反饋給機構管理人員,上報維修部門進行檢修等,已防范結果不準確等風險的發(fā)生。同時,需要賦予人員履行職責所需的權力和資源。例如,對于各級監(jiān)督員要賦予監(jiān)督范圍內,發(fā)現問題可以中止工作的權力,以避免引進更大的不符合。實驗室管理層應向實驗室人員傳達其職責和權限,明確崗位責任制度。以利于實驗室人員各司其職,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犯錯,防范風險的發(fā)生。即使出現問題,也能夠及時應對,在必要時,還可以啟動問責程序,精確定位責任人。實現責任可追溯,應對有權限,規(guī)范機構人員管理,提升工作質量。
檢測是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一般要求經過培訓確認能力合格,才可以上崗。近年來,國際、國內不斷更新新的技術、新的方法,檢測要求及形勢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為了使實驗室人員在從事相關工作中能跟上學科的發(fā)展,不斷提高專業(yè)技術能力和業(yè)務水平,需要及時發(fā)現機遇,進行持續(xù)培訓,不斷學習專業(yè)技術領域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保持實驗室工作的持續(xù)提升改進。
檢測實驗室人員培訓可以分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培訓對象一般有全員培訓及特定崗位培訓等。由于檢測實驗室的特殊性,所有員工在新入職階段需要進行職業(yè)道德、法律法規(guī)、管理體系以及實驗室安全等知識的培訓。對于檢測工作人員,上崗前還要進行檢驗檢測基礎知識及相應檢測領域的技術標準培訓,培訓考核合格才可予以上崗。崗位培訓,針對不同的崗位,關注風險點,注重人員能力的維持,在能力發(fā)生實質性變更后以及相關授權要求時,組織相應的培訓;其次,注重發(fā)現機遇,關注人員能力的提升,在檢測用標準/方法發(fā)生實質變化、新申請能力及有新的技術及要求時等,對具體相關的崗位人員進行培訓。
實驗室應對所有人員進行培訓,根據崗位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及方案。一般,檢測實驗室培訓內容可以分為公共知識和檢測專項兩部分。
2.2.1公共知識
檢測實驗室公共知識重點關注實驗室風險點,注重預防和消除潛在風險。一般可以從3方面進行梳理。一是職業(yè)道德、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二是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及相關認證認可規(guī)范要求及相關知識等;三是實驗室安全危險源及安全防護處置等知識,例如,所有人員均熟悉實驗室的安全疏散通道,緊急噴淋的位置及使用,滅火器的使用等。公共知識培訓應當全員覆蓋。確保全體人員都能了解體系管理的基本要素,能夠按照準則、體系的要求進行工作,同時,通過安全培訓,讓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全員抓起,確保安全檢測、安全管理。
2.2.2檢測專項
不同的領域對檢測工作有著不同的要求,針對具體的檢測項目將培訓細分,設置理論學習計劃以及實際操作計劃。一般包括檢測標準、方法培訓,儀器設備使用、維護培訓,檢測流程實操觀摩演練等,以及相關的學術會議、技術交流活動等[24]。同時,根據新的標準、新的方法發(fā)布及實施,組織相關人員及時跟進學習。
酸度波動大,會導致硫化鈉的使用量波動較大;受廢酸原液中懸浮物含量的波動,會造成砷濾餅發(fā)生量波動較大;廢酸原液中鋅等金屬元素波動較大,會造成大顆粒沉淀速度慢,使濾餅脫水效果差,造成濾餅含水量較大;廢酸原液中攜帶過多的二氧化硫會生成硫單質,使得設備堵塞導致濾餅發(fā)生量增大。濾餅產生量增加,不僅面臨巨大的安全環(huán)保風險,也造成濾餅處置費用及原料硫化鈉添加費用的增加。
2.2.3特殊崗位培訓
實驗室關鍵崗位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關鍵崗位包括:專用設備操作人員、授權簽字人員、質量監(jiān)督員、內審員、易制毒試劑管理員等。
檢測實驗室培訓可以有內部培訓,也可以有外部培訓。內部培訓又可以根據內容的不同,采用集中學習,和實操培訓。一般理論性培訓,采取集中學習的形式;對于技術性操作,多進行實際操作演練培訓。例如,新進檢測人員,一般由有專業(yè)技術經驗人員,經過實驗室管理層授權,對其進行崗前技術實操培訓,可以采用“演示-觀摩-實操-考核”的程序進行。外部培訓的選擇,主要針對管理體系知識更新、測儀器設備實際操作、專家講課、學術會議等。
培訓不能走形式,應確保經過培訓,每個人都了解本崗位在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熟悉操作技能,明確工作要求和應承擔的責任,能準確到位執(zhí)行體系文件,減小風險。為了驗證培訓的有效性,要及時進行培訓考核和效果評價,分析考核結果,制定改進措施,為后續(xù)培訓提供依據和參考。
培訓效果評價一般盡可能組織筆試和/或操作考核,對于不適合進行筆試或操作考核的培訓,可采取包括提問、召開座談、介紹心得等方式。對于單項培訓活動,例如某一臺檢測設備的使用,一種檢測方法的使用等,可以通過能力驗證結果、內部質量控制結果、人員監(jiān)督評價等活動加以驗證(表2)。
表2 人員培訓
備注:1.不適合筆試或操作考核的,可提問、座談、介紹心得等。
2.重要檢測設備專門培訓考核。
準則對于人員授權要求如下“6.2.6 實驗室應授權人員從事特定的實驗室活動,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活動:a) 開發(fā)、修改、驗證和確認方法;b) 分析結果,包括符合性聲明或意見和解釋;c) 報告、審查和批準結果”。[1,9]人員上崗授權是實驗室人員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目的是確認相關人員是否具有勝任特定崗位的能力。實驗室管理層對經過能力確認的人員進行授權,確認其崗位及職責。一般當檢驗檢測人員或授權簽字人職責變更或離開崗位6個月以上再上崗,需要重新考核確認。
實驗室應對人員上崗前初始工作能力具備情況進行監(jiān)督。監(jiān)督重點關注在培訓人員、新進人員和轉崗人員,主要監(jiān)督內容包括,人員是否熟悉作業(yè)指導書及現場執(zhí)行情況、人員設備操作是否熟練、環(huán)境設施是否滿足標準的要求及現場監(jiān)控記錄的符合性、原始記錄及數據的核查符合性、數據處理及判定情況、不確定度評定情況、結果報告的出具情況、檢測人員資格是否持續(xù)滿足要求等。實驗室可根據監(jiān)督結果對人員能力進行評價,發(fā)現不符合或對人員檢測能力產生置疑時,采取糾正措施,組織培訓等,根據監(jiān)督結果對人員進行授權上崗。
為確保實驗室活動所有人員能力持續(xù)滿足要求,實驗室應對上崗后的人員持續(xù)能力,工作能力保持情況進行能力監(jiān)控和評價。實驗室可以根據技術復雜性、方法穩(wěn)定性、人員經驗、專業(yè)教育、工作量、各種變動等,使用風險分析,建立監(jiān)控方案。監(jiān)控措施可以采用,如人員監(jiān)督、現場見證、查閱記錄、模擬試驗等,也可以結合內、外部質控,如盲樣測試、加標回收、人員比對、留樣再測、能力驗證等。通過對人員能力全方位、有效的監(jiān)控,驗證實驗室活動人員持續(xù)能力的維持狀況,預防或減少實驗室活動中的不利影響和可能的失敗,提出有效的改進,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陲L險和改進思維下的檢測和校準實驗室人員管理關鍵環(huán)節(jié)可以用圖1來表示。
圖1 基于風險和改進思維下的檢測和校準實驗室人員管理關鍵環(huán)節(jié)
實驗室的人員管理直接關系到檢測機構檢驗檢測能力的高低,通過明確人員資格條件和職責權限,組織實施人員培訓,對檢測人員進行持續(xù)監(jiān)控等方式,最大程度的預防和減少風險,發(fā)現機遇,不斷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實現管理的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