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
連飯都不做哪像個家?
“怎么沒叫方靜吃飯?”母親從廚房出來,一邊把饅頭放到餐桌上一邊問我。“她說沒胃口。”我隨口說道?!安怀燥埬男?!是不是不舒服?”母親一臉關切。
就在這時有人敲門,方靜立即從臥室跑出來去開門——她點的外賣到了。母親的臉色頓時很難看——原來方靜不是沒胃口,而是不想吃她做的飯!
餐桌上的氣氛有些凝重,我趕忙轉移話題,向母親打聽老家親戚的近況。母親回答得心不在焉。我知道她心里不好受——大老遠從老家來看我們,剛住了兩天,就因為我隨口說了句買的饅頭不好吃,她就特意發(fā)了面給我們蒸饅頭??煞届o寧肯點外賣,也不肯嘗一口她蒸的饅頭。她怎能不失望?
吃完飯,母親嘆了口氣,悄聲對我說:“我一來就發(fā)現你們廚房里啥啥都是新的,想著是你們工作忙顧不上做飯,原來總叫外賣呀!”
我說:“也不是,我們平時都在單位吃食堂,周末大多去方靜娘家吃,偶爾點外賣。我們也想自己做,可是不會呀!”
母親接口道:“不會可以學呀!過日子就是柴米油鹽。你們成天連火都不開,以后有了孩子怎么辦?孩子放學回來連口熱飯都沒得吃!再說,點外賣那么貴,哪能攢得住錢?”我無言以對。
晚上睡覺時我對方靜說:“平時你點外賣我不反對,現在咱媽大老遠來了,也就住個三五天,她特地給咱做了飯,咱怎么著也得顧及老人家的感受,嘗一口吧?”沒想到,方靜不以為然:“同事剛給我推薦了一家料理店,我想嘗嘗,怎么了?我天天點外賣你又不是不知道,又不是因為你媽來了才故意點的!”
這年頭誰還做飯!
我和方靜是經人介紹認識的。她是獨生女,自幼嬌生慣養(yǎng),十指不沾陽春水,不但不會做飯,也不屑于做飯。
婚后雖然我們買了各式廚具,但方靜從未打算自己做飯。早上她在小區(qū)里一家早餐店吃,中午在公司食堂吃,晚上叫外賣,雙休日則直接回娘家。
我倆工資都不低,除了還房貸,基本各花各的錢。但因為點遍全市美食,加上買衣服、鞋子、化妝品,她是典型的月光族。
我建議她在家做做飯,她一口回絕:“現在誰還做飯呀,多土!我就喜歡叫外賣,方便!”就這樣,我倆結婚兩年,廚房基本閑置。母親一番話讓我意識到,這種狀況必須盡快改變。
母親離開我家當晚,我鄭重地跟方靜溝通:“你已經29歲了,咱們該要個孩子了。”話剛開頭,就被她打斷了:“你媽是來催咱生娃的?我現在可沒考慮要孩子!就跟你媽說,咱正準備著,免得她老念叨。”
我急忙解釋:“我媽沒有催,是我自己這么想的。我的意思是,咱至少得準備要孩子吧?首先要把身體調養(yǎng)好?,F在你天天吃外賣,那都是垃圾食品,油多鹽多味精多,吃久了,等咱要孩子的時候會影響胎兒發(fā)育?!?/p>
一說到外賣,方靜又不高興了,臉一沉道:“外賣怎么就不好了?你自己做飯就不放油鹽和味精?我愛點外賣,省事!”說罷,背過身去不再理我。
第二天晚上我加了會兒班,到家時正好方靜點的熱干面送到了。我問她:“沒我的嗎?”她沒好氣地來了句:“這是垃圾食品,油多鹽多味精多,你還是自己做吧!法律又沒有規(guī)定必須女人做飯!”我無語。法律確實沒規(guī)定必須女人做飯,那就我來做吧!我不信我做個表率,她能無動于衷。
多方引導+鼓勵點贊:“外賣控”
終于被成功改造
周六在家休息。9點多,我捧起一本剛買的菜譜開始研究,讓方靜挑一道她最想吃的菜,我來做。方靜有點不相信,隨手翻了翻菜譜說:“就這個吧,玉米排骨湯。”語音剛落又改口道,“還是算了吧,我想吃餃子,我媽正好今天要包餃子?!蔽亿s忙拽住她“撒嬌”:“別呀老婆,相信我,給我個機會,包你滿意!玉米排骨湯,就這么定了。你今天不準出門,我這就去采購。”
那天,我照著菜譜,忙了半天,才把玉米排骨湯端上餐桌。方靜本來對我的廚藝并不看好,可一看胡蘿卜和玉米紅紅黃黃的,便忍不住夸贊:“行啊,你還有做大廚的天賦!”說著夾起一塊排骨吃了起來,邊吃邊說,“好像有點淡??!”難怪,她吃慣了外賣,口味重。我趕忙說:“現在都提倡低鹽飲食。外賣之所以味重,就是鹽、味精及各種作料放得多,對身體不好?!闭f著我拿過手機,讓她看我微信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文章說,很多人覺得外賣好吃,是因為外賣食品高鹽高糖,而高鹽高糖都有害健康,天天吃外賣等于慢性自殺……方靜看罷仍不以為然,嘴一撇說:“飯館做飯不都這樣,不照樣天天顧客盈門?”我說:“老婆,現在咱不是要備孕嘛!你想想,你要是還天天吃外賣,將來咱們的寶寶豈不是從娘胎里開始就受傷害?還有啊,你現在要是不學做飯,等你懷孕了就更沒法學了。到時候有了寶寶,你連給寶寶做碗雞蛋羹都不會,寶寶多可憐呀!”方靜沒再反駁我。我趁熱打鐵:“生孩子、養(yǎng)孩子都要花錢,咱要是多在家做飯,還能省一筆錢呢!”方靜似乎動搖了。
為了讓方靜對做飯產生興趣,接下來,每到周末我就去超市或菜市場采購,把冰箱塞得滿滿的。我不僅自己照著菜譜學著做,還動員方靜從西紅柿炒雞蛋開始學。一開始她不肯進廚房,我就幫她做好準備工作,再把圍裙給她系上,請她掌勺,我在一旁指導,順便給她打下手,并把她做飯的樣子拍下來發(fā)到微信朋友圈。岳母看到后立即給她點贊:“哇,咱家靜靜也會燒菜了!”“那是,不光會,燒的菜味道還不錯呢!”我緊跟著岳母也夸方靜。
岳母隨即發(fā)來兩個大拇指,說:“回頭我們也去嘗嘗閨女的手藝。閨女長這么大,我們還真沒吃過閨女做的飯呢!”
方靜看了又激動又緊張:“哎呀媽呀,看來我得趕緊多學幾道菜,不然到時候就一盤西紅柿炒雞蛋咋上桌???”我趕緊附和:“就是啊,多學幾道,必須地?!?/p>
如今兩個多月過去,方靜已經會做可樂雞翅、大盤雞、油燜大蝦、魚香肉絲等十幾道菜。她點外賣的次數漸少,雙休日也很少去娘家吃飯了。
一天她突然對我說,以前總點外賣是覺得做飯麻煩,現在發(fā)現,做飯不僅沒有想象中那么麻煩,還很有趣。末了又來了一句:“你媽說得對,過日子就是柴米油鹽。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家的感覺!”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