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翻譯】
棄絕成功與智慧,對人民有百倍的好處。棄絕仁義的說教,人民就會復(fù)歸孝慈。棄絕技巧與功利,就不會有盜賊為患。然而,用這三者作誡律是不夠的。
一定要讓人心有所歸屬才行,就是:認(rèn)識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使自我越來越少,使欲望越來越淡。拒絕人間的學(xué)問,保持無憂無慮的心。
【老子·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累累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翻譯】
恭維與呵斥,相差有多遠(yuǎn)?贊美與厭惡,區(qū)別在哪里?人所畏怕的,不能不畏怕啊。
荒野啊,廣漠無際!
眾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歡樂的舞臺。
唯獨我渾然無覺,好像不曾開化的樣子;
混混沌沌,像初生嬰兒還不知嘻笑的時候;
疲憊沮喪,像是四處流浪無家可歸的人。
眾人都自得自滿流溢而出,唯獨我仿佛遺失了什么。我真是愚笨人的心腸??!
世俗的人個個明明白白,唯獨我一個昏昏然然。
世俗的人個個斤斤計較,唯獨我一個馬虎不清。
大水蕩蕩淼如海,高風(fēng)習(xí)習(xí)行無蹤。
眾人都有一套本事,唯獨我又沒用又頑固。
我這樣與眾不同,是因為我在全力以赴探索萬物本源與生命的真相,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老子·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翻譯】
最高的道德形態(tài),是徹底順從道。
道作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秀敝杏行蜗?,恍惚之中有實在。在他的深遠(yuǎn)幽暗中,有一個精神存在著。這個精神至真至切,充滿了信實。
從古到今,他的名字從不消失,好讓人們看到萬物之父。我怎么曉得萬物之父呢?就是由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