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
她是名門之后,不愿沉淪在奢侈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毅然和家里人決裂去做自己想做和引以為豪的事。
在她的帶領下,死亡率從42%降低到了2.2%;她還利用自己手里的資金去創(chuàng)辦護理學校;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戰(zhàn)地,奉獻給了病人。
但是她卻說:我不要別人的奉承,我只要你們的理解。弗羅倫斯·南丁格爾,護士精神的代名詞,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更是英國人眼里代表希望和愛的“提燈女神”。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英國富翁之女,1820年5月12日出生在意大利。父親不僅是當地大名鼎鼎的地主,還有很高的文化教養(yǎng);母親是貴族之后,家室富裕也名重鄉(xiāng)里。
1843年7月,南丁格爾跟著父母一起去茵幽別墅避暑。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是,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她卻喜歡和鳥兒馬兒還有一群羊待在一起。
有一次,南丁格爾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只小鳥,那個時候已經死了,南丁格爾就十分傷心地用手帕把小鳥包起來,找個地方挖了坑好好“埋葬”了這個生命。
花園里生活無憂無慮;花園外面卻是一片民不聊生,那些因為戰(zhàn)爭而流離失所的、負傷慘重的、無人醫(yī)治只能等死的病人,讓南丁格爾決定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幫助他們。
當自己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的時候,沒想到引起父母甚至是哥哥姐姐們的勃然大怒。
1845年,南丁格爾隨著父親去看望體弱多病的外祖母,因為本來身體就弱再加上沒有專門的護理,外祖母的病情一直起伏不定。南丁格爾因此就留了下來照顧外祖母。
她經常偷偷地一個人學習關于護理的知識。她偷偷寫信給國外的專家,請求關于護理的各方面問題,甚至是關于一些醫(yī)院的報道。
后來一位醫(yī)學前輩寄給了她一本名為《凱撒沃茲基督教慈善婦女年鑒》的書,這讓她喜出望外。她每天給自己固定一個小時,一個人偷偷地躲在屋子里看書學習。一到家里開飯的時間,她就裝作若無其事的到下面吃飯。
為了讓父母徹底的放松戒備,她裝作一副乖乖女的樣子,每天在家里幫助父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但心里想的還是如何逃出去?!澳切┮卤?、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它們簡直是乏味透頂。我也不禁要問自己:這就是生活嗎?難道一個有理智的人,一個愿意有所作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這些嗎?堅決不是。一個人完全可以從她的事業(yè)中,使自己感到充實和滿足,找到更大的樂趣?!?/p>
在家人外出的時候,她就偷偷跑出跟著當地的醫(yī)務人員出去幫助那些病人,同時也讓自己學到了更為全面的護理知識。
19世紀50年代克里米亞戰(zhàn)爭,死傷無數,有報道說英國戰(zhàn)士的死亡率高達42%。那個時候的醫(yī)院,病床擁擠不堪,衛(wèi)生設備極差,通風尤其不良,臭氣四溢,雨天滿地污泥,晴天沙土侵襲,成群老鼠到處流竄,環(huán)境極為惡劣。每個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于床位不足,許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夠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很多本可以活下來的病人都變得毫無希望。
為了不讓家里人懷疑,她以出去散心為借口,去了凱撒沃茲;在那里學了兩個星期之后,又獲得了更為系統(tǒng)的學習?;丶液?,她認真而平靜地向家人宣布了自己的決定。
終于離開了家之后的南丁格爾,獨自來到一家收容所。這所機構擁有一所醫(yī)院,一所育嬰堂,一個孤兒院和一所培訓女教師的學校。
剛開始的工作就是孤兒院和法蘭克福女子醫(yī)院,因為想彌補自己經驗不足的缺點,醫(yī)院所有的工作她都學著干,一點兒也不肯落下,甚至連手術護理她也參加。經驗足夠之后,她立馬向陸軍財政大臣西德尼·赫伯特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自愿上前線救助這些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
申請通過后,南丁格爾召集了38位護士和她一起。1854年10月21日,南丁格爾帶著護士隊從倫敦出發(fā),11月4日到達斯庫塔里。盡管之前南丁格爾想象過環(huán)境和醫(yī)療條件的簡陋,但是到了這里以后,眼前的景象還是讓她目瞪口呆。
當時醫(yī)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間大通房,病床緊密相連,十分擁擠,墻壁與地板上沾滿了血跡和污漬,而且臭氣難聞,令進來的人難以忍受。這種惡劣的狀況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無幾。
她帶領數名護士不辭辛勞地清潔環(huán)境,把那些堆積的垃圾一堆堆的托運出去;為了防止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驚嚇,她找了塊布做了簡易的窗簾;她又到處募集資金,為醫(yī)療增添一些必需的設備;采用病人召喚拉鈴;在廚房設置絞盤以運送膳食給病人,她還強調“任何婦女,不分信仰、貧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
戰(zhàn)地上經常有這樣一幅畫面: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溫婉地俯在受傷戰(zhàn)士的身邊,一邊替他們做護理,一邊給他們安慰。她每天都工作將近20個小時,晚上的時候還要自己提著燈對這些病人一遍遍的巡視。每次她提著燈過來的時候,對那些將士們來說都代表了一種希望和愛的力量。所以南丁格爾也被親切地稱為“提燈女神”。
1855年5月,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的巴拉克拉瓦患了“克里米亞熱病”,整整兩周都在死亡線上徘徊。很多人勸她趕快回英國休養(yǎng),她卻說一拖再拖,不愿離開工作崗位。
“除非戰(zhàn)亂平息,除非這里沒有任何一位傷病員,否則我絕不能離開這里?!敝钡?856年夏天克里米亞戰(zhàn)爭結束南丁格爾才離開醫(yī)院回家。
1860年,南丁格爾利用政府獎勵給她的4000英鎊加之父親的幫助,建立了世上第一個正規(guī)的護士學校,名字叫南丁格爾護士培訓學校。
她還根據自己的經歷擬定了“學生操行和學業(yè)成績日報表”。之后,南丁格爾將自己的經歷與對護理工作的總結分析,整理成《護理札記》,作為教育學生的資料。
1907年,南丁格爾被英王授予功績勛章,成為了英國史上第一個接受這一最高榮譽的婦女。之后一年,又被授予倫敦城自由獎。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爾在睡眠中溘然長逝,享年90歲。為了紀念她,國際護士協(xié)會和國際紅十字會,把她的生日定為國際護士節(jié),還以南丁格爾的名字命名最高護士名譽獎,也就是南丁格爾獎。
公元前250年,古印度建立起早期的護士訓練學校,盡管受訓的人并不多,但全部是男性,主要培訓男性在醫(yī)院內從事照護工作。
公元330年,拜占庭帝國時期,天主教修女修士一同在修道院內從事醫(yī)療、護理以及救濟工作。
11世紀~13世紀,十字軍東征期間,男性更多地投入護理工作,以照護傷兵,此時出現(xiàn)一批著名的男性照護團體,如圣約翰騎士團、條頓武士團、圣拉薩魯斯騎士團等。
16世紀,宗教改革使修道會支持下的醫(yī)院逐漸消失,新建立的醫(yī)院照護水平日漸下落,護理由缺乏訓練的婦女擔任。男性護理人員此時主要負責照顧隔離患者,如麻風病和精神病患者。
1860年,南丁格爾成立護士訓練學校,設限必須為女性,許多護理學校、醫(yī)院開始皆不接受男性。至此,護理專業(yè)產生性別隔離,男性被護理專業(yè)排除在外。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男性在護理中幾乎絕跡,女性成為護理專業(yè)的絕對主體。
1864年,男性護理人員在中國出現(xiàn),教會醫(yī)院開始訓練男性助理員從事輔助醫(yī)療工作。
1888年,美國護士約翰遜在福州醫(yī)院開辦我國第一所護士學校,當時社會風氣未開,年輕女性不被允許在公眾場所出現(xiàn),因此醫(yī)院招收的護士多為男性。
1906年,北京協(xié)和護士訓練學校正式招收男護士。1920年以后護校開始停止招收男護士,并逐漸改招女護士。此后,在中國女性逐漸成為護理隊伍的主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