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租房20年
公元800年,29歲的白居易來到長安,拜訪了當時的文壇大腕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對他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笨戳怂淖髌?,立即改容相敬道:“居即易矣?!卑拙右坠粵]讓顧況失望,他通過了科舉考試,當了官方圖書機構(gòu)——秘書省的校書郎,領起了薪水。但靠當時的薪水,白居易根本買不起房,只能在長安東城的常樂里,租了已故宰相關播家的一處小宅子。
白居易34歲時,想把母親和弟弟從安徽宿州接到長安,跟自己一塊兒住??墒?,他租的那座宅子太小。怎么辦呢?白居易只得跑去長安附近的渭南買了所房子,讓母親和弟弟搬到了渭南,而他仍獨自住在常樂里。每逢旬休,他就去渭南跟家人團聚,第二天再趕回去上班。
直到50歲時,白居易才在長安買下第一所房子。為此,他在詩中寫道:“游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以此感慨自己近20年的租房生涯。
蘇軾為父還房款
北宋“三蘇”之一的蘇洵,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未中,直到50多歲時,才當了霸州文安縣主簿,并被抽調(diào)回首都開封參與纂修《太常因革禮》。這期間,蘇洵借巨資買了所大宅子。七年后,蘇洵病逝,還債的重任落到了兒子蘇軾和蘇轍頭上。
蘇軾和蘇轍20歲出頭就考上了進士。此后蘇轍留在京城,蘇軾去陜西鳳翔做官。除了薪水外,蘇軾還分到了400畝職田,他把職田出租給佃戶,每年收租不菲。但他一直沒能買房,因為收入用來替父親還房債了。
蘇軾后半生仕途不順,窮困潦倒,父親的那所住宅也早已被賣掉。直到年近50,他才在江蘇宜興買下一所房子。而蘇轍直到七旬才在開封附近買了房。
(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