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豬瘟(CSF),在我國又稱為“爛腸瘟”,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疫病,不僅是我國,在世界其他地區(qū)也時常發(fā)生,對養(yǎng)豬業(yè)來說是巨大的災難。在于豬瘟做長久的抗爭中,我國研發(fā)出了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國際上稱C株),這是當前世界上應對豬瘟最好的防治手段,為其他國家防治豬瘟提供了巨大的幫助。然而,豬瘟在我國卻時有發(fā)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豬瘟本身發(fā)病的特點以及養(yǎng)殖戶對豬瘟疫苗的認識不足。因此,本文將對我國豬瘟防治疫苗的特點、使用方式、注意事項等作進行簡要地敘述,以便廣大的養(yǎng)殖戶能正確掌握豬瘟疫苗的使用方式,在與豬瘟進行斗爭中取得更大的勝利。
一、豬瘟疫苗應用失敗的主要原因
在我國,大規(guī)模的集約式飼養(yǎng)還沒有普及,多數養(yǎng)殖戶都是以家庭養(yǎng)殖為主要的養(yǎng)殖模式。而家庭養(yǎng)殖的模式注定了沒有養(yǎng)殖場所具備的齊全的設備,因此在養(yǎng)殖環(huán)境上的衛(wèi)生檢疫等方面沒有保障,為豬瘟的傳播與爆發(fā)提供了溫床,使得一旦豬瘟感染個體則會很快地將疫病傳染給整個養(yǎng)殖群體,造成一種持續(xù)感染的疫病模式,豬瘟疫病將會以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的方式迅速感染整個豬群。在家庭養(yǎng)殖的狹小環(huán)境下,當懷孕母豬或者哺乳期的母豬被感染豬瘟疫病,則會在血液或者乳汁中直接感染仔豬,并且當仔豬被感染且存活下來,仔豬所攜帶的豬瘟疫病會對豬瘟疫苗產生抗性,使得豬瘟疫苗在豬瘟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大幅度降低,這就是當前豬瘟疫苗在防治豬瘟中失敗的原因。
二、對一般豬瘟疫苗的簡要介紹
由于在制作工藝上的差別,當前我國利用豬瘟兔化弱病毒株生產的常用豬瘟疫苗主要有以下幾種:
1、豬瘟淋脾苗。豬瘟淋脾苗,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免疫原性強,在活體接種中所產生的抗性強。當豬接種之后,在豬體內通過免疫制劑產生的抗體速度快并且持續(xù)的時間也相當長。在淋脾苗種存在某些免疫活性因子,這些活性能夠增強接種個體對豬瘟病毒的免疫能力。以上豬瘟淋脾苗特性決定了淋脾苗適合用于緊急接種,并且在免疫效果上要強于細胞苗,因此在接種劑量上較少,一般1至2頭的分量即可。而淋脾苗需要用活體動物生產的特性也決定了淋脾苗無法進行大批量的生產,并且生產成本較為高昂。
2、豬瘟乳兔苗。豬瘟乳兔苗主要是通過將豬瘟弱化病毒株對乳兔進行接種,在無菌的環(huán)境下將乳兔的肌肉及實質性臟器制作成豬瘟疫苗。豬瘟乳兔疫苗的特點是其免疫效果較好,并且其免疫原性較強。當豬個體接種豬瘟乳兔疫苗后,其體內產生抗體的速度也較快,并且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免疫力會遺留在接種個體中。
3、豬瘟細胞苗。豬瘟細胞苗,是通過將豬瘟兔化弱病毒對犢牛的睪丸細胞進行注射,在細胞產物中收獲的抗病毒疫苗,這種疫苗需要在冷凍干燥的環(huán)境下制備和保存。相較于淋脾苗和乳兔苗,細胞苗在豬個體進行注射后,產生抗體的時間要長于前兩者,并且在使用劑量上大于前兩者,一般為2至4頭份,乃至更多。然而,由于細胞生產與組織生產的差異性,細胞苗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因而在生產成本上要低于前兩者,并且可用于豬的超前免疫。
二、豬瘟疫苗在使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超前免疫。在對豬個體進行超前免疫時,務必要確保斷絕乳豬使用初乳,這是整個超前免疫的關鍵點,如果無法保證這一點整個超前免疫則無法順利進行,其效果夜間大打折扣。一般地,超前免疫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豬瘟細胞苗,在極少數情況下也會使用淋脾苗,這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2、注射部位。豬瘟免疫最常使用的有肌肉注射與皮下注射兩種方式。肌肉注射應選擇生豬頸部三角肌中間位置水平注射,如果注射點位過高或傾斜注射,疫苗很容易被注入脂肪層內,導致免疫無效;而注射點過低則會將疫苗注入腮腺中,導致腮腺腫大,對生豬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免疫效果較差。皮下注射主要在超前免疫中使用,應選擇耳后皮下,注射時將皮膚拉起再插入針頭注射。
3、注射時機。仔豬出生后會獲得源抗體,此時注射則容易對其造成破壞,為確保免疫效果,應在母源抗體逐漸消失時進行注射,疫情地區(qū)可以在30日齡注射疫苗,出窩前進行二次免疫;無疫情區(qū)則只需出窩前注射一次即可。對于已注射一次疫苗的個體,短期內不宜重復注射,否則會中和失效,通常每次注射都具有一年免疫期,每年只需要注射一次。
4、疫苗有效期。疫苗超出有效期就會失去免疫力,養(yǎng)殖戶應做好有效期管理。購買時應仔細檢查疫苗外觀,存在問題或將要失效的疫苗不應購買。疫苗運輸與儲存也需要特別注意,常溫下疫苗開封3h內應使用完,低溫則可以延長至6h,超出期限的疫苗效果會大打折扣,使免疫無效化。
5、疫苗的選用。疫苗的選用要根據養(yǎng)殖場地的實際情況決定,對于養(yǎng)殖規(guī)模大、無豬瘟病史或者養(yǎng)殖條件較低、出現個別豬瘟傳染源的養(yǎng)豬場可以使用細胞苗配合組織苗進行豬瘟的防治,而對于曾經出現過大規(guī)模豬瘟攜帶個體并且發(fā)病頻繁的養(yǎng)殖場應該選用淋脾苗進行防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乳兔苗進行防治。
6、疫苗的使用量。在豬瘟的防治工作中,豬瘟疫苗的使用量也是決定防治工作成效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具體的使用量要根據接種豬的體重以及疫苗的種類來確定。一般情況下,淋脾苗的使用量需要在140RID以上,而細胞苗的用量則需要在740RID以上。疫苗的適量要科學地確定,既不能夠過多,也不能夠過少,否則都起不到疫苗應有的作用。
綜上所述,豬瘟防治工作中,廣大養(yǎng)殖戶還應加強學習注射防疫的技術要點,做好防疫工作,更為重要的則是應做好養(yǎng)殖管理工作,如近年爆發(fā)的非洲豬瘟(ASF),目前尚未研發(fā)出有效的疫苗,更多地需要依靠養(yǎng)殖戶加強養(yǎng)殖消毒,對病豬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國家還應深入開展ASFV的研究,努力研發(fā)出穩(wěn)定、高效的豬瘟疫苗。
(作者單位:135202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三道湖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