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云
化肥的合理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作物產量提高,受到了廣大農民的喜愛,然而近些年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不斷增加化肥的投入量,化肥卻難以化肥出自身的效用。此外,一些農戶在小麥種植施肥環(huán)節(jié)存在盲目施用化肥或是化肥使用過量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也會污染環(huán)境,因此怎樣引導農戶合理進行施肥,使化肥應用達到減量提效的目的,從而探索高效產出、安全生產、節(jié)約資源、產品質量好的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之路。根據(jù)本地區(qū)小麥施肥方式與生產情況可知, 現(xiàn)階段的施肥方式對優(yōu)質小麥高效高產生產有著一定的阻礙, 因此要找出小麥施肥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科學用飛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小麥施肥現(xiàn)狀
1、未合理控制有機肥與無機肥施用比例
現(xiàn)階段,小麥施肥過程中存在重視無機肥的施用,忽視有機肥的作用,正常有機肥和無機肥施用比例為4∶6,而這一地區(qū)的施肥比例為2∶8,還有一部分農民嫌麻煩根本不施有機肥。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機肥發(fā)揮的作用會受到影響,也會降低耕地質量,影響小麥品質。
2、氮、磷、鉀肥施用比例存在問題
在小麥正常生長的過程中氮磷鉀是必施的三大營養(yǎng)元素,在小麥生產過程中合理應用,才可達到相互配合和促進的作用,只是施用一種肥料,所產生的養(yǎng)分是難以達到增產效果的。施用過多氮肥,而鉀肥不足,會使麥苗生長過旺,容易遭受凍害;在后期可能會出現(xiàn)貪青晚熟的情況,容易倒伏,明顯降低千粒重,難以提高產量。從而可知氮肥施用過量將會降低小麥產量,氮素營養(yǎng)只有適時適量進行供給才可以保證小麥的產量提升。合理施用鉀肥,并及時進行補充,才能夠將小麥抗病、抗凍和抗旱能力明顯提升,可使莖稈堅韌、粗壯生長,倒伏情況減少,促進小麥正常成熟落黃。小麥生長期間沒有供應足夠的鉀營養(yǎng),將會使小麥出現(xiàn)葉緣枯焦的情況,嚴重時整個葉片呈現(xiàn)灼燒狀,小麥根系沒有良好發(fā)育,莖桿較細容易倒伏,籽粒癟瘦,不具備良好抗病能力,從而無法提升產量。
3、施用N、P、K 的比例不合理
N:P2O5:K2O比例在1:0.5:0.5時是最合理的,因為沒有合理的施肥結構,利用肥料的效率較低,這將造成極大程度上的浪費。
4、化肥施用后勁不足
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在第二年的拔節(jié)期以及灌漿期是施肥高峰期。因此底肥應選擇長期發(fā)揮作用的化肥,這也是提升小麥產量的基礎。在近些年一些農戶選擇復合肥用作小麥生長的肥料,但復合肥肥效比較短,沒有足夠后勁,會使小麥年前麥苗生長勢頭過旺,在年后返青時生長逐漸變弱,可能出現(xiàn)脫肥早衰的情況,對產量有嚴重影響。
5、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不足
小麥在生長過程中中微量元素能夠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具備某種微量元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麥產量。當小麥缺少鋅時,麥苗會長期矮縮,甚至不長,在拔節(jié)期麥株難以拔出節(jié),植株較為矮小;在小麥缺少硼時,會出現(xiàn)麥穗不實的情況。因此應全面適量對中微量元素進行補充,是將小麥產量提高的最有效、最經(jīng)濟的方法。
6、追肥方式科學性差
在施肥過程中為了省時省力,可選用撒施方法進行追肥,沒有重視施用肥料效率的高低。撒施肥料會嚴重浪費有效養(yǎng)分,尤其是尿素類型的肥料,因此肥效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小麥追肥使用開溝施肥的方法,覆土施肥利用肥料的效率遠遠高于地面撒施,這樣可使農民經(jīng)濟投入減少,也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對于本地區(qū)小麥施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將平衡施肥作為主導技術,將施用肥料的效率提高為核心,將配方肥作為載體,將測土配方作為前提,對平衡施肥技術進行大力推廣,保證本地區(qū)小麥高產、優(yōu)質、高效、安全、生態(tài)。
二、小麥科學施肥的策略
1、因地制宜
由于農民自身條件的限制,地區(qū)土肥站應對地力進行正確評價,調查分析本地區(qū)的土壤類型、作物類型和往年施肥情況,從而對農民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施肥指導。農民應充分考慮施肥意見,結合農作物生長階段不同使用不同的肥料元素,根據(jù)土壤情況,確定化肥的數(shù)量和種類,了解施肥最佳的位置,將施用肥料的效率提高。
2、鼓勵農民施用有機肥料, 將秸稈還田面積擴大
合理推廣化肥、配合施用有機肥。引導農民合理施用有機肥, 將秸稈還田的面積擴大, 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有機肥之中不僅含有氮、磷、鉀以及各類中微量元素, 還含有有機膠體以及有益微生物, 在改土保肥方面能夠發(fā)揮出重要作用,對單施化肥所形成的容易被土壤固定、養(yǎng)分單一以及容易淋失等缺點進行彌補, 可將化肥利用率有效提高??蛇m當對施用有機肥進行補貼和獎勵。
3、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有效推廣配方施肥技術,結合小麥施肥規(guī)律以及土壤具體養(yǎng)分情況,提出氮、磷、鉀以及微量元素科學合理比例、配套技術以及用量,從而為小麥的生長提供合理、全面的養(yǎng)分,能夠將小麥增產潛力充分發(fā)揮出來,使獲得的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因為農資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化肥,其質量和含量也不相同,在購買時農民很難進行全面了解,而合理推廣霧化集成技術,能夠有效落實平衡配方施肥。
4、改革施肥方法
現(xiàn)階段本地區(qū)施肥過程中還使用“一炮轟”的方法,可推廣應用分次施肥技術,在小麥整個生育期提供充分養(yǎng)分,以滿足經(jīng)濟施肥這一目標。使用結合種肥、基肥、追肥以及后期葉面噴肥方法,倡導深施化肥,將撒施面積減少,以有效降低肥料損失程度,將使用化肥的效率提高。有著較強種植分蘗力、較高成穗率的中筋小麥及強筋小麥品種,可使用氮肥后移技術,但不適合用在群體不足、苗弱茬晚的麥田。將施用氮肥的量減少,追施氮肥比例提高,減少氮素做底肥比例至50%,增加追肥比例至50%,可在小麥拔節(jié)期或者旗葉露尖期間追施氮肥。
5、其他方法
(1)看地施肥。例如,由于沙性土壤漏水潛心肥嚴重,所采用的施肥方法可為多次施少量肥。
(2)禁止混合施用堿性肥料與銨態(tài)氮肥。液銨、氯化銨、硫酸氨等氨態(tài)氮肥禁止與窯灰鉀、石灰以及草木灰等堿性肥料進行混合應用,避免在混合后揮發(fā)氮元素,減小化肥的效用。
(3)施用尿素。施用尿素后不應及時澆水,也不應在大雨前施用,避免尿素隨水流失。
(4)使用種肥。防止硝酸鉀,氯化銨以及尿素等對種子有腐蝕和毒害作用的化肥作為種肥,避免出現(xiàn)影響種子發(fā)芽,使其存在缺苗的情況。
(作者單位:464400河南省準濱縣鄧灣鄉(xiāng)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