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評判一個人是不是吃貨有一個狹隘的標準,看他愛不愛吃肥腸。如果一提肥腸就兩眼冒光、口舌生津,我就會默默地把他劃歸到“自己人”的陣營;如果一提肥腸他就面露難色,甚至認為它腌臜、不干凈、油膩、膽固醇高,我也會悄悄地把他視作異己。肥腸,才是吃貨的接頭暗號,在通往肥腸的路上,全是兄弟,沒有敵人。
我十分喜歡吃九轉(zhuǎn)大腸,可惜很少有人能把這道菜做得完美。不少追求形式美感的魯菜館子,往往把九轉(zhuǎn)大腸一個個擺在盤子中,一個個圓柱體,猶如整齊的樹樁。一口之后,立見高下,要么腸子收拾得不干凈,還有一股子騷味;要么就是火候不對,有的沒有熟透,吃肥腸像嚼皮筋,有的則是過于熟爛,失去了那種柔韌的口感。
更關鍵的是,很少有廚師能把一道九轉(zhuǎn)大腸做得五味俱全,要么是過于咸,要么是過于甜,其實都不對。一款風味絕佳的九轉(zhuǎn)大腸應該是苦辣酸甜咸,細品五味皆在,其中辣味以胡椒體現(xiàn),苦味以砂仁和肉桂凸顯,都是少許、有一點、差不多。一口肥腸入口,五味融合,加之肥腸本身之柔膩芳香,這才是九轉(zhuǎn)大腸之妙處。
九轉(zhuǎn)大腸算是肥腸菜中的高難度動作,其他關于肥腸的菜品都相對簡單,多半重在一個字:“鹵”。
舊時的屠戶,過年幫鄉(xiāng)親殺豬,費半天勁,不要工錢,只要大腸一掛,這就是酬勞。屠夫一年殺豬無數(shù),自然知道哪里最為肥美好吃。
在我生長的小鎮(zhèn)上,有一個姓張的賣熟食的,他的拿手好菜就是做灌腸。如今常見的灌腸都是用腸衣來做,有一個簡易的機器,把肉餡攪碎了,加入作料,灌入腸衣內(nèi)就算完畢,而他是用真正的肥腸來做。
肥腸先洗凈,這是個糙活,需要用醋與堿水反復沖洗,去掉其腥臊味,此步不達標,肥腸沒法好吃。肥腸內(nèi)壁上有腸油,厚厚一層,有的人喜歡腸油的濃膩,有人則不喜歡,需要把腸油統(tǒng)統(tǒng)去掉。
洗凈的肥腸需要先過一遍開水,然后開始在里面灌入餡料。餡料的做法也頗講究,肥瘦兼顧,大概四六分,斬成石榴粒大小的肉丁,混入淀粉、蔥花、香料,鹽,有的還會放入一些姜末、陳皮。如果講究一些,淀粉需要用綠豆粉,這樣做味道最佳。灌好之后,兩頭扎緊,肥碩圓滾,在調(diào)配好的鹵水中慢燉,最后放在鐵質(zhì)的烙子上,四面放上糖,灶下生火熏烤。熏好的灌腸顏色漂亮,味道與口感絕佳。每當我考試考得不錯,媽媽要給我點獎勵,就是給我?guī)讐K錢,買這樣的灌腸一段,切好了慢慢吃。
全國各地鹵肥腸的方式相似,北方的多半醬香濃郁,看上去顏色紅亮;南方的則多半追求原味,更有肥腸本質(zhì)之香。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四川的肥腸。
四川是個肥腸愛好者的天堂,這天堂之中的天堂據(jù)說是江油。沒有去過江油的人不好意思說自己愛吃這玩意兒。2008年,汶川地震后,余震還時常發(fā)生。一次,“舌尖黑”陳曉卿在江油的一家小館子里吃面,肥腸面剛剛端上來,忽然余震來了,餐館里的人紛紛往外跑,陳曉卿也站起來,準備往外跑,但是看了看桌子上“花枝招展”的肥腸面,硬是又坐下來,在余震的晃動中,坦然吃下了一碗肥腸面。
我雖沒有這等與肥腸的“生死之交”,但在川渝大地上,處處都留下了我“滿腦肥腸”的身影。
在成都,隨便進入一家路邊“蒼蠅館”,都能吃到不錯的肥腸,最佳的吃法不是爆炒,不是紅燒,不是干鍋,也不是燉,而是切一盤鹵肥腸,慢慢下酒,如果覺得肥腸有點膩,旁邊配上“花毛一體”便可。
在成都還有一種別致的吃法,蘸水肥腸,大碗的肥腸白白嫩嫩,簡直是肥腸界的“傻白甜”,還要配上蓮花白,打一個蘸水,明明是肥腸,但是吃出了初戀般的不忍褻瀆感,也是絕妙。
關于肥腸,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到了西安,就成了葫蘆頭。據(jù)說葫蘆頭最初始的來源是孫思邈,葫蘆頭與羊肉泡饃的做法類似,只不過羊肉換成了肥腸。肥腸做之前也需要細細捯飭,經(jīng)過種種手段使腥臊盡去,豬骨與母雞熬成乳白色的湯,香濃異常。
且說有一次,一家洋酒品牌在西安做了一次盛大的品酒會,我們從北京乘坐私人飛機到西安,去了當?shù)刈詈廊A的一家酒樓,這里金碧輝煌,香鬢如云,每上一道菜就有美女起舞。我吃了頭盤菜之后,抽了個空子悄悄逃了出去,找了街邊一家人聲鼎沸的小店點了一個葫蘆頭,就著臭汗味、肥腸味和嘈雜的陜北口音,吃得心滿意足。到后來,經(jīng)常有吃貨吹噓,曾開車三個小時只為去一家小店吃一道火腿燜雞,我終于也有話對答:我曾經(jīng)于某年某月,坐私人飛機去西安,只為吃一碗葫蘆頭。
我有幾個學醫(yī)的朋友,他們私下把肥腸叫作“大使館”,我不解釋你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吧,他們?nèi)ゲ宛^點菜,經(jīng)常是“來個‘紅燒大使館”。
去過幾次潮汕后,我發(fā)現(xiàn)了潮州鹵水大腸的妙處,潮州鹵水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不同于蘇式鹵水的鮮香回甜,也不同山東鹵水的鮮香紅潤、川味的麻辣陳香,而是另有一種雋永感。不過我更喜歡潮汕的脆皮大腸,這其實有點像川菜的回鍋肉,前一天鹵好的大腸,第二天再鹵味道就重了,于是下油鍋炸,腸皮酥脆,下威士忌別有一番滋味。
有一天中午都快過了,我還沒有吃飯,有人在微博上跟我叫板,發(fā)出了一張炒肥腸饞我。我怕這個?馬上在手機相冊中調(diào)出一批肥腸照片,進行微博回擊。俗話說,道可道,“肥腸道”,這些關于肥腸的照片來自祖國各地,微博上的好友紛紛回帖:大圣呀,收了神通吧,我們這都還餓著呢!
有一段時間我忽然有了一個開店夢想,夢想之宏偉壯闊,令我為自己折服。興趣與愛好往往是最好的出發(fā)點,于是乎,我想開一家 “小寬肥腸館”。
這個想法叫我覺得興奮,我自己做菜品研發(fā),尋找裝肥腸的餐具,琢磨如何把一個看似腌臜的東西做得有格調(diào),把一個別人看不上眼的東西做得有趣、有態(tài)度。然而第二天,我就收到體檢結(jié)果,我的血糖和尿酸都已經(jīng)高到令人發(fā)指的地步,醫(yī)生對我說:“以后你要減肥、運動,不要吃肥腸之類的高膽固醇食物,并且要配合吃藥降糖?!贬t(yī)生特別囑咐:“這不是聳人聽聞,你要是不重視,后果很嚴重!”
我唯有仰天長嘆,既生肥腸,何生小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