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月
美國大門關閉,歐盟壁壘森嚴,中國輪胎,遭遇“滑鐵盧”。怎么辦?不約而同,都轉(zhuǎn)向國內(nèi)市場。輪胎競爭,壯懷激烈。
浪馬輪胎有辦法。辦法居然是工會主席提出來的!不限產(chǎn),不裁員,不降薪,最終贏得了市場,員工、老板、客戶,皆大歡喜。
用時髦的話說,這位工會主席,超硬核!
工會主席的殺手锏,是帶領銷售人員,搶占市場,根據(jù)市場需求信號,激活職工創(chuàng)新工作室,為客戶量身定制輪胎,實現(xiàn)了真正的“供給側(cè)改革”。
問題是,工會主席搞銷售,算不算“不務正業(yè)”?
肯定算,教科書上講的。
但,它實惠,它管用,它硬核!
工會的正業(yè)究竟是什么?
西方工會的答案是,壟斷勞動力供給,與資方討價還價。
我們的答案是,服務、維權。
中國工會要走自己的路,這條路,別人也走不來。中國工會,必要時,可以跨界,可以“不務正業(yè)”,可以種別人的田,因為跨界才能守界,因為“不務正業(yè)”才能成就大業(yè),因為種別人的田,才能不荒自家的地。
浪馬工會主席搞銷售,因為跨界而創(chuàng)新了工會的境界,因為“不務正業(yè)”而讓職工安居樂業(yè),因為種了別人的田而豐收了自己的倉。
我不擔心工會此舉疏離了自己的職責,我倒抱恨這樣的工會主席實在太少了。如果中國有幾百個、幾千個、幾萬個這樣的工會主席,企業(yè)和職工的日子都將會更好過。
浪馬工會主席的跨界,不單在跑市場、搞銷售,其他方面的跨界也很多。
他關懷本單位職工,是本分,他同時關懷職工家屬,而且無微不至。
他獎賞本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勞模,是本分,他同時獎賞浪馬輪胎上的代理商,而且情真意切。
這種跨界思想從何而來?
我不想唱高調(diào)。我只想說,中國文化是它的基礎。
在勞資關系上,西方工會抱定“非此即彼”,工會就是工會,資方就是資方,井水河水兩回事。中國工會抱定“或此或彼”,工會為職工考慮,也為資方考慮;而有社會責任的資方,為利潤考慮,也為職工考慮。
如是以故,跨界是相互的。浪馬工會主席跨界做企業(yè)銷售,企業(yè)老板跨界保護職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這就是中國文化。
在特殊時期,在國難當頭,這種跨界,彌足珍貴。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一罩難求”,縱使現(xiàn)有生產(chǎn)線全部開工,也是杯水車薪。恰在這時,眾多毫無關系的生產(chǎn)廠家都紛紛“不務正業(yè)”,生產(chǎn)起醫(yī)用口罩來。四川有家企業(yè)“不務正業(yè)”生產(chǎn)口罩,員工從年前就自愿堅守崗位至今。工人不為錢,企業(yè)主情愿虧損。這只是全民戰(zhàn)疫的一個縮影。還有,紙尿褲內(nèi)衣廠家“不務正業(yè)”做口罩。只要有能力,只要有利于國家,不計代價,全力生產(chǎn),這就叫眾志成城,讓人淚目、感動。正是從這些“不務正業(yè)”里,我看到了民族的復興大業(yè)。
工會究竟是干什么的?我們的教科書,需要修訂,需要講得更明白透徹。浪馬工會給我們提供了絕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