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瑞
21世紀下半年,地球上最后的垃圾掩埋場(號稱可以裝下一整座喜馬拉雅山)裝滿關閉;從世界各地無數(shù)座垃圾焚燒廠里飄出的有毒氣體,更是給人們的健康蒙上了陰影。
科學家們迫切地想要發(fā)明出一種新的垃圾處理技術。
一天,科學家克里夫在觀察3D打印機時,有了一個靈感:“3D打印機可以將原材料從平面直接打印成3D房子、3D電視機、3D手機……那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將一個3D的東西‘打印成一個二維的平面呢?這能節(jié)省多少空間呀!”
于是,克里夫開始行動起來。首先,他要發(fā)明一臺二維壓縮機。在嘗試了250次后,他終于成功地將一座垃圾山壓縮成了一張面積只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垃圾紙”。
可是,壓縮之后的垃圾,重量卻沒有變化。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克里夫想到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對呀,可以將質量轉化成能量呀!”于是,克里夫又開始研究重量吸收機,將壓縮過程中產生的能量用來發(fā)電或發(fā)熱。這不就兩全其美了嗎?
又經歷了600多次失敗之后,克里夫成功啦!他終于將二維壓縮機和重量吸收機合二為一,制造出了可供人們使用的降維垃圾桶。
與此同時,被垃圾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紛紛走上街頭表達訴求:
“盡快處理垃圾,還我美好地球!”
“再不處理這些垃圾,我們都會變成垃圾的!”
眼看一場全球性的垃圾危機即將爆發(fā),克里夫趕緊帶著他的降維垃圾桶來到聯(lián)合國辦公大樓。聯(lián)合國秘書長聽了他的報告,忍不住拍手大笑。他拿出一節(jié)廢電池,迫不及待地想要試驗一下。果然,經過降維垃圾桶的處理,廢電池變成了一張輕薄的電池剪紙。
克里夫發(fā)明的降維垃圾桶很快在世界范圍內推廣開來。它不但立刻解決了當前的困局,很多藝術家甚至利用降維垃圾桶制作藝術品,在博物館中展出。還有環(huán)保人士制作了大量“真實”的垃圾手冊,四處宣講,希望人們做好垃圾分類。
克里夫也因為這一偉大的發(fā)明以及此發(fā)明帶給世界的影響,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
腦洞角度:垃圾處理新方法
腦洞新鮮感:★★★★(滿分5星)
腦洞完成度:★★★(滿分5星)
杰瑞同學給了我們一種垃圾處理的全新方式——壓縮體積、吸收重量,讓垃圾變成薄薄的一張“紙”。如此一來,垃圾問題不但得到解決,還能用真實的垃圾來制作宣傳手冊呢,真是一舉多得。只不過,讀慣了科幻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和不斷反轉的故事,本文的結尾就略顯平淡了。要不,你來改寫個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