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保
(上海住總集團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南京東路179號街坊地處南京東路外灘風貌區(qū),該街坊由四棟單體建筑構成:中央商場大樓、美倫大樓、新康大樓、華僑大樓,均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名錄。四幢大樓建造初始的原始立面為水刷石形式,后在使用過程中被不同程度修補,并多次進行粉刷(個別立面甚至多達六層后加粉刷層覆蓋)。其中:中央商場大樓、華僑大樓最外層被覆蓋了一層真石漆;新康、美倫大樓最外層為涂料。建筑的首層均在后期使用中基本配合商業(yè)廣告牌的布設被改成了鋼架和GRC板。本次外立面修繕原則通過由建設單位組織上海市歷史保護建筑事務中心召開的多次方案會議討論決定:遵循歷史保護建筑的修繕原則,將涂層下的水刷石立面進行全面復原,對破損部位和后期修補的不合宜部位進行修補,最大程度恢復建筑原貌。
(1)難點一:對后加涂層進行合理清除的同時不破壞原水刷石。由于建筑在歷經百余年的使用過程中,外立面遭受了除風吹雨淋等自然原因造成的物理和化學破損外,還遭受了諸如隨意噴涂、鑿除、開孔開洞等人為破壞。墻體裂縫滲水導致青苔雜草叢生也是外立面的普遍現(xiàn)象。如何采取合理的清洗措施以保證在對后加涂層及污染物清理的前提下不破壞水刷石是本次修繕的一大難點。
(2)難點二:新修補的水刷石和原水刷石交界面盡可能統(tǒng)一。由于新老水刷石不可避免存在差異化,采取合理的施工手段,重點控制接口的切割和修補處理;尋求和原水刷石材質、粒徑基本等同的石粒以及對基層料的合理選材、配比、拌制是本次修繕的難點。
(3)難點三:在做到修復立面整體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前提下,保持建筑的歷史滄桑感。目前對水刷石外立面修繕的最大難點就是如何協(xié)調新舊水刷石立面效果的整體協(xié)調性。如不能處理得當,則會感覺一塊一塊的色澤突兀,如果全面找漆,又使得水刷石肌理和質感全無。由于本次修補區(qū)域的數(shù)量預計將達到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協(xié)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成了修繕的最大難點。
修繕之前,對外灘沿線地區(qū)同類型水刷石立面修繕做了大量的調研和分析:
正是由于水刷石立面修復具有上述難點,在上海地區(qū)過往的修繕案例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外灘18號和平飯店南樓東、北立面”,該建筑同樣也為水刷石立面,由于未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平衡新舊水刷石立面效果,故突兀感十足,嚴重影響建筑美觀。
“東亞大樓(四川中路299號)”,該建筑立面同樣為水刷石,由于新修補的水刷石顏色和原水刷石協(xié)調難度大,最后統(tǒng)一將其覆蓋一層薄層涂料,雖然達到了整體協(xié)調一致的效果,但是原水刷石顏色全部被覆蓋。
通過大量案例的分析,工藝的研討,做了大量的試驗、小樣、直至大樣后,從下列角度對常規(guī)的工藝進行進一步的深化,以保證整體的修繕質量,對前文所述的常規(guī)水刷石修繕工藝的三大難點給予攻克。
(1)選用合理型號的壓力水槍對后加涂層進行清理。
由于歷經百年,墻體較多處存在裂縫、且原水刷石墻面不同程度產生了面殼或底殼現(xiàn)象,局部部位水刷石顆粒存在脫落現(xiàn)象。為保證高壓水槍不對原水刷石及基層造成破壞,對高壓水槍的選型進行控制。由于外立面平面部位的水刷石粒徑為8~10mm,故選用22kW的高壓水槍進行清洗;檐口、花飾、腰線部位的水刷石粒徑為3~4mm,故選用10kW的高壓水槍進行清洗。另外,針對花飾部位的清洗采用旋轉槍頭,對于平面部位的清洗采用固定槍頭。
(2)由于每棟建筑、每個立面甚至每個區(qū)域的破損程度都不同,需因地制宜地做好小樣后確定水槍沖洗參數(shù)。
舉例說明:在清洗過程中對壓力槍的各項因素(噴槍到墻面的距離、噴槍壓強、噴槍口徑)通過控制變量對比效果后確定的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修繕實施效果
圖1 修繕實施效果
試驗一:僅對第一層涂料給予清除,無法對第二、三層清理。
試驗二:對后加涂層基本給予清理,但對底層后加膩子無法清理。
試驗三:對各層后加涂料和膩子都給予清理。
試驗四:沖刷過度,將部分水刷石沖去,導致清理后的水刷石粒稀疏。
通過對比分析后,決定以“試驗三”的各項技術參數(shù)為原則,采用變壓力沖洗。
(3)采取針對性措施合理清洗墻面殘存污漬。
①為確保后加層下建筑原水刷石面不受破壞或原有裂縫不再延伸,采用橡皮錘“振松法”先將外層涂料層全面振松(需控制好力度)。
②對于無法振松的部位(特別是花飾、腰線、檐口、柱帽柱腳等凹凸不規(guī)則的部位)采用“高溫蒸汽輻射法”對涂層、污漬進行熱軟化處理。隨后采用竹簽、鋼片、鋼絲等纖細工具進行逐層手工剝離,而非采用常規(guī)人工鏟除手段清理涂料層、真石漆。
③對依附在水刷石表面無法通過壓力水槍清洗干凈的污漬,用專用中性外墻清潔粉、脫漆膏進行全面清洗。特別是檐口部位,由于女兒墻上雨水常年淌入檐口下側,抽屜造型部位大面積發(fā)霉、發(fā)黑。需配合脫漆膏進行清理。
④墻面雨水管兩側、檐口上方存綠色青苔、鐵銹等雜漬。采用專用“泥敷法”(專用海藻吸附泥)除銹漬和綠色植物污漬。
⑤對于花飾、腰線等凹凸部位,常規(guī)的脫漆膏涂抹仍無法將污漬清理的,采用脫漆膏配合薄膜覆蓋法配合清理(在對污漬部位滿涂脫漆膏后用塑料薄膜覆蓋8h以上,以保證脫漆的有效性)。剝離的過程需極其謹慎,確保水刷石表面不受損傷。
⑥由于水刷石立面在空氣中存在百余年,遭受各類酸、堿物質的腐蝕,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將難以保證修復后的水刷石的耐久性,基于此采用“酸堿平衡法”控制和平衡墻面酸堿性。例如:當測得的立面含堿性的情況下,通過涂刷微量弱酸劑,將立面酸堿性調整到中性狀態(tài)。
(4)在清洗、修復完成后統(tǒng)一涂刷增強劑,以加強水刷石及老基層的強度和耐久度。并在最終平色結束并干燥后,統(tǒng)一涂刷一層憎水劑。
表面增強處理:采用涂、刷結合的方式對水刷石外立面進行增強保護。主要的增強材料為:硅酸乙酯類增強劑以增加水刷石面層的強度。對花飾部分、檐口線腳、柱帽等部位應重點控制施工質量,對不規(guī)則的凹面應做到不遺漏,采用小口徑噴射槍進行噴刷。
(5)選用原水刷石石粒的同質石材作為修補石材。
由于天然石材內的晶體具有一定的折光率,如修補部位采用的石材和原石材差異過大,將無法保證在光照下的視覺統(tǒng)一效果,故要求在修繕前先考證原水刷石石粒的種類。并盡最大可能找到和原水刷石同質石材,按原始粒徑及比例手工打制水刷石石粒。
(6)對墻體裂縫進行注漿加固。
對水刷石下墻體有裂縫部位進行注漿加固:為保證墻體的密實度以及杜絕因墻體裂縫導致水沿裂縫削弱墻體與水刷石表面的拉結粘合力,故對有裂縫的墻體進行壓力注漿。該工藝需沿裂縫每隔30cm布設注漿孔,采用高強度灌漿料進行壓密注漿。
(7)對水刷石面殼部位進行加固處理(如基底起殼的,從安全角度出發(fā),鑿除后新做水刷石)。
采用紅外探測技術對清洗后的水刷石立面進行空鼓檢測,確定是底殼還是面殼。對水刷面層起殼、面層產生裂縫的部位用改性石灰注射清漿進行填充密實。沿裂縫每隔20cm布設注漿孔,采用壓密注漿方式注漿。對基層起殼(底殼)的,采取鑿除后新做水刷石手段以保證外墻裝飾面安全性。
(8)對修補部位,應嚴控新老界面的平整度。
對已界定的損壞部位或前期修補不合宜部位的手工鑿除。需控制鑿除的邊口:為了保證新舊水刷石基層的可靠粘結,要求手工鑿除并內傾45°斜口,所有邊緣因順勢鑿成毛邊,以保證在后期修補過程中的水刷石的連續(xù)性。加強新舊邊緣界面的質量控制,保證平整度和邊界處理的完整性。
(9)采用合理的平色技術恢復水刷石立面的歷史滄桑感并保證整體協(xié)調。
采用專用外墻色漿,根據(jù)每個立面不同的顏色進行針對性的專項平色工藝(因歷史沉淀,建筑原水刷石因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了不同深淺的顏色,本次拼色將采用先“逐步接近”最后“大面統(tǒng)一”的多層次、動態(tài)化平色手段,最大程度保證立面色澤的統(tǒng)一性,并保留歷史滄桑感。),所有的色漿配合比均采用針筒控制計量。
本次南京東路179號街坊建筑水刷石立面修繕效果獲得了業(yè)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和肯定。如此大規(guī)模的水刷石修繕工程在修繕完成后既保證了歷史滄桑感又不失整體統(tǒng)一、協(xié)調,這在上海地區(qū)同類型歷史保護建筑水刷石外立面修繕中也是首例。本文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的工作所總結的針對各類污漬的綜合性清洗方式、水槍控制手段以及加強對原材料的考證運用、對裂縫和起殼部位的加固手段以及動態(tài)化平色理念可供業(yè)內同類型項目(如歷史建筑中的拉毛墻面、鵝卵石墻面、泰山磚釉面磚墻面等)修繕時所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