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呂暉 高晶
【摘要】本文以《中國制造2025》中英文版作為外宣文本代表,從生態(tài)翻譯學補償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語言補償、文化補償和交際補償三個角度進行闡述和分析,提出外宣文本翻譯的策略。
【關鍵詞】外宣文本;語言補償;文化補償;交際補償
【作者簡介】崔瑩(1992-),女,漢族,黑龍江綏化人,天津大學,教務員,碩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翻譯;呂暉(1990.09-),女,漢族,河北承德人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典籍英譯;高晶(1982-)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碩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翻譯、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校級科研課題《時政新詞翻譯研究及其對承德外宣翻譯的啟示》PT2018001。
一、引言
2016年7月,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經過新中國70年以來的發(fā)展,中國工業(yè)成功實現(xiàn)了由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由貧窮落后的農業(yè)國發(fā)展成長為世界第一位的工業(yè)制造大國。但在目前,這一狀況正開始改變。伴隨著“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驅動”等新興浪潮不斷能涌現(xiàn)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中國制造正在逐漸走向中國智造。
在新時代,已是制造大國的中國,要實現(xiàn)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必然要經歷由大到強的轉變。在新科技革命興起、人類步入智能制造時代的當下,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然而,除了走出一條制造強國的道路,我們更要把建設制造強國的聲音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二、外宣文本及外宣文本翻譯
外宣文本,顧名思義,是指以某個主體為中心的、具有對外宣傳溝通作用的文本,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文化、旅游、科技等題材。廣義上講,凡是具有對外宣傳作用的文本的翻譯,均屬于外宣文本翻譯的范疇。宣傳的主體可以是國家、政府部門、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等等。狹義的外宣文本翻譯,主要是指將各式各樣與我國相關聯(lián)的信息由中文翻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并借助圖紙印刷、電視廣播報道、互聯(lián)網宣傳等渠道,將其傳輸給國際受眾。(楊艷蓉、武恩義,2018)
根據(jù)賴斯的文本類型理論,文本分為三個類型,即信息型(informative text)、表達型(expressive text)和呼吁型(operative type)。外宣文本多數(shù)是以信息型為主,同時根據(jù)內容的差異又具備表達型和呼吁型的特點。因此,外宣文本屬于一種特殊類型的文本,其翻譯應該以目的為導向。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其受眾所處的環(huán)境,也是譯文所呈現(xiàn)的環(huán)境,即外宣文本翻譯的生態(tài)。本文從生態(tài)翻譯學角度對外宣文本翻譯策略進行探討。
三、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綜述
“人類的語內、語際交流,歸根結底就是翻譯?!保⊿teiner,1975:49) 因此,人類有其生存的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翻譯也有運行的環(huán)境,即翻譯生態(tài)?!胺g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指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xiàn)的世界,即語言、文化、社會環(huán)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lián)互動的整體。(Hu, 2003:288)自2001年起,清華大學胡庚申教授多次在《中國翻譯》《上海翻譯》《外語研究》等刊物上對生態(tài)翻譯學進行分析和闡釋。胡庚申教授在《翻譯適應選擇論》,中闡述了生態(tài)翻譯學大膽借用達爾文進化論中的“適應/選擇” 學說中的“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原理,并把這種原理引入到翻譯學領域,成為首次全面系統(tǒng)地解釋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產生背景、理論基礎和基本理論。(陳金蓮,2015)胡教授同時也將生態(tài)翻譯學定義為譯學研究的“跨科際整合”,從翻譯學、語言學、文化學和生態(tài)學等各學科視角的跨科際研究的“關聯(lián)互動”,最終融入所共同依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構成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有機整體。(胡庚申,2009)
國際上對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的研究相對滯后,規(guī)模也比較局限。但近年來,這一主題正逐漸引起學者信的關注。近十年來,在中國翻譯界學者發(fā)起的序列性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十數(shù)位西方學者宣讀生態(tài)翻譯方面的學術論文。(思創(chuàng)·哈格斯,2013)
四、生態(tài)翻譯學補償理論指導下的外宣文本翻譯策略
1.語言補償。生態(tài)翻譯學的語言補償(Linguistic Compensation)要求譯者在詞匯上充分考慮遣詞造句是否恰當,在表達方式上盡量選擇最合適的譯文表達形式,同時通過對譯者所處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補建,進而實現(xiàn)原語到譯語的生態(tài)轉換。(陳怡飛、徐鑫貝,2019)。所謂“補償”并不等于“補充”,并非在翻譯時增加信息即為補償,具體操作要視情況而定。只要采取最合適的譯文表達形式,在語言結構上符合目的語語言習慣,都可以歸為此類。在《中國制造2025》的譯文中,多次運用語言補償翻譯策略,使譯文符合目的語要求,又不影響信息的有效傳遞。請見如下譯例:
譯例1:“促進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yè)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的需求為目標……”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will be the theme, improv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the core, integrat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IT into manufacturing the main threa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e main priority, and meeting the deman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defense the goal.
該句子的漢語為五個同形式的小句,即“以……為……”的形式,同時根據(jù)漢語表達習慣,省略了主語。完整表達應添加主語 “我們”。但是英文為物主和靜態(tài)語言,用物作主語居多,因此也沒有翻譯成“We will regard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as the theme”。這樣一來,直接突出了原文中由下劃線標注的中心部分,且不存在用詞重復的問題。此外,該句子的譯文省略掉了每個小句相同的語法部分,如果補充完整應該為“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will be the theme, improv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will be) the core...”——即補充出所有的“will be”,而譯文選擇省略掉所有重復部分,只保留關鍵詞,既符合英文表達習慣,又突出了重點。加上排比的效果,整個句子非常富有力量,達到了原文期待的表達效果。
3.交際補償。交際補償(Communicative Compensation)是譯者在交際維度適應性進行選擇轉換過程,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而進行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換言之,譯者在傳遞語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的過程中,通過一定的補償手段使得交際意圖能在譯文中得以體現(xiàn)。(田希波,2013)外宣文本的具有交際功能,因此在翻譯的時候必定會用到交際補償策略,以達到所期待的交際效果。請見譯例:
譯例1:
基本方針是:
——創(chuàng)新驅動。堅持把創(chuàng)新擺在制造業(yè)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制度環(huán)境……
——質量為先。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強化企業(yè)質量主體責任……
——綠色發(fā)展。堅持把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加強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
——結構優(yōu)化。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大力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
——人才為本。堅持把人才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
這段原文的特點是,用“基本方針是”幾個字統(tǒng)領幾個段落,后面分段陳述具體方針,用具有解釋性質的破折號引出內容,同時對每個方針進行詳細闡述。然而如此結構在漢語中屢見不鮮,也非常易于中國讀者接受,在英文中卻顯得非常松散。這與中英文的結構差異相關。中國語里多用意合法,聯(lián)結成分并非必要;西方多用形合法,聯(lián)結成分在大多數(shù)情形下是不可少的。(王力,1954 : 310)因此在翻譯中需補充出形式上的“聯(lián)結成分”,即“we will”。請見譯文: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r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 We will:
Make innovation the guiding theme of manufacturing with breakthroughs in key technologies, adapt institutions for innovation...
Quality First - We will:
Continue to view quality as the core of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product quality...
Green Development - We will:
Continue to t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focus of manufacturing pow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processes and equipment...
Structure Optimization - We will:
Pursu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s the key facilitator of manufacturing power, support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alent-oriented Development - We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talent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fluence. Develop pragmatic mechanisms for personnel hiring, placement, and training...
通過補充出“聯(lián)結成分”“we will”,橫跨幾個小段落的語義被統(tǒng)攬起來,顯得渾然一體,連貫清晰。雖然應用了簡易的表達技巧,卻達到了上等的表達效果。這即是翻譯生態(tài)學補償理論的最佳體現(xiàn)。
譯例2: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Pragmatic Planning with Long-term Perspective.
這是《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戰(zhàn)略方針和目標標題之下的基本原則之一,有兩點具體內涵:一是加快轉型升級制約制造業(yè)發(fā)展的瓶頸,提質增效薄弱環(huán)節(jié),切實提高制造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二是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趨勢,加強戰(zhàn)略謀劃和前瞻部署,扎扎實實打基礎,在未來競爭中占據(jù)制高點。這兩點解釋了“立足當前”的含義,一個是了解“當前”制造業(yè)存在的弱勢;一個是把握“當前”制造業(yè)面臨的發(fā)展形勢。針對目前的兩個“當下”采取具體措施。因此在翻譯時,結合語義翻譯成了“Pragmatic Planning”而非“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更加準確地起到了溝通作用,符合交際補償理論的要求。
五、結語
翻譯工作不僅一種文字工作,更是一種文化工作、社交工作。譯者除其本身的角色之外,更是發(fā)言人、外交家以及文化傳播的使者。因此在進行翻譯工作時,務必牢記自己的使命,謹慎對待一言一詞,充分了解自己的定位和受眾的定位,讓翻譯工作享受“綠色生態(tài)”“健康生態(tài)”。本文以生態(tài)翻譯學中的補償理論為指導,以《中國制造2025》作為實例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望對后續(xù)的翻譯工作和研究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Hu, G.engshen.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J].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2003(4):283-291.
[2]Steiner,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 Translation[M]. Oxfor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3]陳金蓮.2001年以來國內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92-99.
[4]陳怡飛,徐鑫貝.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外宣文本的翻譯補償研究——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演講英譯文為例[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9,37(04):30-35.
[5]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譯學研究的“跨科際整合”[J].上海翻譯, 2009(02):3-8.
[6]蔣驍華.關于“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新思考[J].外語與翻譯,2019, 26(03):19-25+98.
[7]歐陽峣,羅會華.大國的概念:涵義、層次及類型[J].經濟學動態(tài), 2010(08):20-24.
[8]任東來.大國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傳統(tǒng)——以美國為例的討論[J].戰(zhàn)略與管理,2004(04):16-22+8.
[9]思創(chuàng)·哈格斯.生態(tài)翻譯學的國際化進展與趨勢[J].上海翻譯,2013(04):1-4+20.
[10]田希波.生態(tài)翻譯學視闕下公示語翻譯補償研究——以甘肅省部分城市為例[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1(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