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5G載頻是毫米波段,毫米波對眼睛傷害很大,可導致黃斑變形,時間過長還可能導致失明。
真相:毫米波指的是波長在1-10毫米之間的電磁波,對應的是30GHz-300GHz之間的無線電頻譜。而我國三大運營商5G通信運用到的是中低頻,頻段在3GHz-6GHz之間,屬于厘米波段,并非網(wǎng)帖當中的毫米波。
關于手機電磁波產(chǎn)生熱能的問題,業(yè)界早有評判標準,通常用SAR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來表示,即電磁波能量吸收比。以6分鐘計時,規(guī)定每千克腦組織吸收的電磁輻射量不能超過一定標準,這個輻射量也包括電磁波的熱效應。美國的標準是1.6W/kg,而歐洲則是2.OW/kg。SAR值越大,表示對人體影響越大。
目前我國使用的是2.OW/kg的標準,超過此數(shù)值,是不允許入市銷售的。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華為、中興等國產(chǎn)品牌手機,以及蘋果、三星等國外品牌手機,SAR值均遠低于2.OW/kg的國家標準,正常使用不會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影響。
流言中提到的“黃斑變形”也不準確,這種疾病的準確名稱是“黃斑變性”,是老年人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因為隨著年齡增加,視網(wǎng)膜組織退化、變薄,引起黃斑功能下降。在臨床中,由于用眼不當導致黃斑損傷,只有登山者爬雪山不戴護目鏡等極端條件下才可能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