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海丹青
張京一(左)在輔導學生學習
采訪當日,筆者在營口市朝鮮族高級中學的“臨時校址”、地處營口市主干道渤海大街西段的一所舊辦公樓,見到了本文的主人公——“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獲得者、營口市朝鮮族高級中學政教處主任張京一。
“臨時校址雖然不如主校區(qū)好,但好就好在這里周邊沒有網吧,也沒有游戲廳……”張京一說著,對筆者會心一笑。都說老師不好當,張京一也認同,但他從未“知難而退”。在近22年的從教生涯中,張京一一直在仔細地研究、摸索不同民族學生心理發(fā)育的特點及行為方式,像“老阿爸”一般關心著學校里不同民族的孩子們。“可以這樣說,營口朝鮮族高中的學生,無論是朝鮮族還是漢族,都如同一家人一樣彼此理解、彼此信任。近5年,校園暴力和校園沖突的發(fā)生率已經降為零?!睆埦┮徽f。
誠摯的話語背后,是張京一20余年如一日投身教育事業(yè)與民族團結工作的辛勞與付出。
從基層教工助理到任課教師,從科任教師到班主任,再從班主任走上校政教處主任崗位,20多年一路走來,張京一始終工作在他熱愛的教育工作崗位上。
早在2000年,原本在盤錦市從教的張京一經區(qū)域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被調到營口市朝鮮族高級中學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到營口市工作后,原來家住盤錦市的張京一與學生們吃住在一起,沒有自己的住房,沒有自己的休息時間與空間。這些,張京一都沒有放在心上,一門心思投入工作之中。
2001年,一場不期而遇的姻緣讓張京一感到了獲得幸福的艱難。當時,張京一經人介紹,結識了在盤錦醫(yī)療系統(tǒng)工作的愛人,工作和生活上的志同道合、兩情相悅,讓兩人有了結婚的打算。但是女方在盤錦,工作固定而忙碌,不能調動,而張京一又不能離開營口回到盤錦工作。“怎么辦?是放棄工作還是放棄婚姻?”面臨著人生重要關口的張京一一籌莫展。關鍵時刻,女方表態(tài)了:“我們結婚,你安心工作,我得空了,就去營口看你!”
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讓兩人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也成為張京一埋頭工作在營口市朝鮮族高級中學、一干就是近20年的精神支柱之一。夫妻兩人誰有時間,誰就去看望對方。盤錦與營口之間,雖然只有一條遼河之隔,但對張京一夫婦而言,卻是半年才得以一見的遙遠距離。
“夫妻兩地分居,是怕丟了工作嗎?”筆者的提問明顯有些尖銳。
“其實,是我舍不得學生們。當老師的都有職業(yè)病,帶一天學生,就像帶自己的孩子一樣,突然不讓你帶了,誰也受不了。我愛人也一樣,你讓她不管她的病人,她也受不了?!睆埦┮话l(fā)自內心地說。
質樸的回答,凝聚著一對全身心投入事業(yè)和工作的夫妻令人動容的敬業(yè)精神。履職盡責于他們而言,絕非走走形式,而是一件“欲罷不能的事”。結婚近20年,張京一一直沒有給家里買房子,妻子住在父母家,孩子住在營口學校的宿舍,而張京一則住在學校的教職工宿舍。雖然無房無車,平日里省吃儉用,但是幫扶學校的貧困學生,張京一卻總是傾盡所能、全力以赴。他的學生當中,有朝鮮族,也有漢族,在他的眼中,這些學生不分民族,都是他“一手帶大的孩子”:“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彼c不同民族的學生都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20年來,張京一自費為學生買學習用品、學習輔導資料,并積極聯(lián)系社會愛心組織,為幫扶遠道而來的朝鮮族貧困學生和本地貧困生,盡量減免這類學生的學費而奔走呼吁。學校里不僅有貧困生、孤兒,還有“問題少年”……張京一一視同仁,發(fā)自內心地關懷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對所有學生做到一碗水端平。
從教以來,張京一先后為近20名在校貧困學生申請到就學資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批又一批德才兼?zhèn)涞呢毨W生掙脫了貧困的羈絆,得以在知識的天空展翅翱翔,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對學生,張京一竭盡所能、盡心幫助;對同事,他更是鼎力相助、有求必應。為了能讓新同事盡快適應工作,把民族同心的教育事業(yè)做得更好,張京一甚至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向新同事毫無保留地傳授教育教學經驗?!皬埦┮焕蠋熓冀K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教育學生、團結同事、凝聚人心?!睜I口市朝鮮族高級中學校長樸永林如是說。
多年來,張京一先后被各級組織授予“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工會工作先進個人”“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師德標兵”“資助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但他從不自滿、從未止步。
張京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為畫好學校的“民族同心圓”傾注全部熱情與心血。他帶領學生積極參加體育賽事,開展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同學們也都盡心盡力,爭取以各方面的好成績回報老師的關愛。近年來,營口市朝鮮族高級中學在體育及特色項目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連續(xù)多屆的遼寧省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中,代表營口市先后奪得木球亞軍、冠軍,成績驕人、令人鼓舞。看到自己付出心血和汗水培養(yǎng)的學生們取得了好成績,張京一的心里感到無比高興。
張京一立足崗位,始終用真心真情促進民族團結。可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關心學生的時間多了,關心自己孩子的時間自然就少了。一天,張京一的兒子對他說:“爸,咱家買新房子吧,我太想有一個自己的家了??旄呖剂?,我想有一個自己的空間,安靜學習……”聽到孩子這番話,張京一突然有些心酸。是啊,自己這個當父親的,這么多年一直也沒考慮過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為此,張京一在學校附近租下了一戶經濟實惠的老宅,供孩子休息和學習之用。但同時他也擔心,如果自己在臨近高考的緊要關頭搬到租住的房屋陪伴自己的孩子,那么一些住校的學生就會因他疏于陪伴和監(jiān)督而懶惰渙散,進而耽誤學習。為此,張京一在租住的房屋和學校之間兩頭兒奔波,風雨不誤,從不叫苦叫累。
結婚多年不買房、不買車,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教育事業(yè)上,用在構建民族團結發(fā)展“同心圓”的工作中,作為營口市朝鮮族高中學生們心目中的“老阿爸”,張京一始終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但對妻兒,他不免懷有愧疚之情。為了讓妻子能少些辛苦,張京一貸款買了一輛低配置的小汽車,用于接送妻子。怕妻子冷,他特意拿出為數(shù)不多的錢,在汽車座椅上安裝了加熱坐墊?!敖Y婚這么多年,我虧欠她的實在太多了……”這是結婚近20年來,張京一給妻子最大的一次“溫暖”。
懷著一名朝鮮族教師教書育人的深沉情感,熔鑄著對各民族學生關心關愛的深厚情懷,張京一在自己傾情投入的事業(yè)上,將一如既往,執(zhí)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