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何琳
從呱呱墜地到逐漸長大的十幾年光陰,留存在我的記憶深處的是兩位形影不離的身影——我的父母。他們創(chuàng)造了我,他們接納了我,他們養(yǎng)育了我。
每當回憶起曾經(jīng)一起度過的時光,嘴角總不自禁微微上揚,仿佛在品嘗一塊多味的什錦糖,甜蜜的歡樂中夾雜著幾分或酸或苦的味道。但是,把目光放回現(xiàn)在,酸澀感漸漸占據(jù)了主流。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與父母似乎漸行漸遠。偶然間偷偷地仔細觀察,卻發(fā)現(xiàn)媽媽的頭頂已生出些許白發(fā),夾雜在青絲之中,異常刺眼;卻發(fā)現(xiàn)爸爸的身骨早已不如從前硬朗,脊背微駝,仿佛被風侵蝕多年的巖石——他們早已不是我記憶中的模樣……我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他們了呢?
酸澀,從心涌入鼻,從鼻匯入眼。
媽媽,放著,我來吧。
和許多其他的家庭一樣,我的媽媽包攬著家里幾乎全部的家務(wù),做飯洗衣打掃衛(wèi)生……除此之外還要外出工作,還要照顧小妹妹。她的頭發(fā)長了許多銀絲,眼角有了皺紋。她去做護理,去消斑。她說,不想讓妹妹以后嫌棄自己有個老媽媽。
媽媽說這話的時候,臉上還帶笑,而我只有沉默。我心知,我肚明,是我給她帶來了白發(fā)和皺紋,是我一直讓她操心勞累。是我,都怪我。
媽媽的脾氣不算太好,有時候氣急了,會大聲地喊罵。我理虧,我聽著,我受著。誰讓我十六七歲了還不懂事呢?
是啊,我都十六七歲了,該懂事了。
那么媽媽,放著吧,我來做。謝謝您,您歇歇。
學(xué)會做飯,主動洗碗,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間……好吧,這些事這么大了才干,我自己都覺得害臊。原諒我曾經(jīng)的不懂事,媽媽。我希望自己能讓您滿意。
爸爸,對不起,我愛你。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越來越……“不太喜歡”爸爸。和他說的話越來越少,要么是兩望相對無言,要么是三言兩語引燃火線。就算他有時有意想找我聊天,我也沒由來的心生反感……我和他之間的話題似乎永遠不離這么幾句:你要用心學(xué)習,你要自覺,你要聽話——仿佛念經(jīng)。
不過,現(xiàn)在想想,兩個人之間是要多無話可說才會總離不開學(xué)習的話題。
我曾經(jīng)總覺得爸爸不愛我,因為他有時會說出一些很傷人的話。但是,他也會特意把我喜歡吃的菜擺到我面前;他會在我冷的時候抱緊我,捂暖我凍僵的手指;他會在我寫作業(yè)的時候幫我開燈,把擋住我視線的碎發(fā)別到耳后……爸爸總是很粗心,但是他也很細心。他有時候總說他只喜歡妹妹,但其實他愛我與愛妹妹一樣多。
對不起,爸爸,我總是偏心于媽媽,我總是以為你不在乎我,總是不聽你的話,總是喜歡頂嘴……我會改,我一定會改,我一定會努力去改!我已經(jīng)十六七歲了,我應(yīng)該要懂事了。爸爸,你要我做的事我會去做,你跟我談心我會學(xué)著耐心去聽。我知道你其實愛著我。爸爸,我愛你。
有時候看到一些孩子,或是沒父母,或是父母不能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那時候,唏噓間也會慶幸自己遇到了愛我的父母。感謝你們,我的父親母親;我愛你們,我的爸爸媽媽。
指導(dǎo)老師點評:文字很有畫面感,瞬間就把讀者帶入了情境。母親的魚尾紋,父親把我的碎發(fā)別到耳后,這些細節(jié)描寫讓人印象深刻。語言雋永,文筆樸實,娓娓道來,似在傾訴,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