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與“新冠肺炎”有關的各個術語譯名,建議根據術語的專業(yè)性和約定俗成性的原則,使用“新冠肺炎”這個術語作為COVID-19的中文譯名。
關鍵詞:術語;專業(yè)性;約定俗成性;新冠肺炎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erms concerned COVID-19, and in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principle and popular usage principle in terminology, the paper proposes to take “新冠肺炎” (xinguan feiyan) a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erm COVID-19.
Keywords: term; profession principle; popular usage principle; COVID-19
2019年12月中旬,一種不明原因的感染性肺炎疾病在湖北省武漢市開始傳播。12 月 30 日 17 時 48 分左右,李文亮醫(yī)生在一個150人左右的同學微信群中發(fā)布信息稱:“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在我們醫(yī)院急診科隔離”,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病毒的嚴重性。
同一天,武漢市衛(wèi)健委印發(fā)的《關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在網絡上流傳,其中要求嚴格信息上報,并強調“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擅自對外發(fā)布救治信息”。
2020年1月3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wèi)健委”)召開發(fā)布會,對《武漢市衛(wèi)健委關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況通報》進行了通報,將該疾病稱為“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
當疫情最初發(fā)生之后,以《長江日報》為首的當?shù)毓俜矫襟w,為了更好地統(tǒng)一宣傳,將“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簡化為“武漢肺炎”,不恰當?shù)仫@示出這種疾病的疫源地,這個命名是不科學的,容易造成“污名化”,因而沒有流傳開來。
2020年1月7日,中國疾控中心對通過主動病例搜索和回顧性調查發(fā)現(xiàn)的所有疑似病例開展了實驗室檢測,排除了流感病毒、腺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等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為這次疫情的病因,經分離、鑒定,最終確定這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簡稱nCoV)。
2020年1月11日和12日,國家衛(wèi)健委對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公開了這次疫情有關的更多詳細信息,并分享了這種新的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
2020年1月20日之后,中國官方媒體把這個疫情統(tǒng)一改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其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疫情報告中,建議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2019-nCoV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把病毒命名為“2019-nCoV”,其中,“2019”表示首次出現(xiàn)的年份,“n”表示新型的,“CoV”表示冠狀病毒。
當時世界衛(wèi)生組織說明,這是批準的臨時病毒命名,最終的病毒名稱將由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決定。
除夕前后,《人民日報》等媒體在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報道中,標題字樣變成“新冠肺炎”或“新冠病毒”等,首次在媒體上使用這一簡化后的新命名,并被其他的很多網絡媒體采納。
國家衛(wèi)健委于2020年2月7日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暫命名事宜的通知》中提出:現(xiàn)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稱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NCP”。在國家衛(wèi)健委官網中明確表示,這是“暫命名事宜通知”。
2020年2月8日,國家衛(wèi)健委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發(fā)布會上宣布了這個決定。
國家衛(wèi)健委的通知發(fā)布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它的簡稱“新冠肺炎”便在全國通行起來。
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日內瓦的全球研究與創(chuàng)新論壇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也就是新冠肺炎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譚德塞解釋說,“Co”代表“冠狀”,“Vi”為“病毒”,“D”為“疾病”,而“19”代表這一疾病最初的病例是在2019年發(fā)生的。譚德塞表示:“擁有名稱很重要,可以防止使用其他可能不準確或帶有侮辱性的名稱?!彼€指出:“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標準格式,可用于將來的任何冠狀病毒暴發(fā)。”
2020年2月11日晚,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的冠狀病毒研究小組(CSG)在醫(yī)學類預印本發(fā)布平臺上,發(fā)表最新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的論文,將這一新型冠狀病毒從此前學術論文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官方消息的代稱2019-nCoV,命名為SARS-CoV-2。這一命名反映了2019新冠病毒與導致2002—2003年SARS疫情暴發(fā)的冠狀病毒之間的相似性。CSG通過研究和篩查證明,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并不是同一種病毒,兩者存在明顯的區(qū)別,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屬于同一類型病毒,新冠病毒的臨床特征與SARS病毒有相似之處。因此,把這種病毒命名為SARS-CoV-2,表示它與SARS病毒的相關性。
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新冠肺炎疾病命名為COVID-19不同的是,CSG 是通過論文方式首次公開SARS-CoV-2這個病毒名稱的。根據該論文的說法,SARS-CoV-2這個新的命名,將增進對新冠病毒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并對未來其他新冠肺炎疾病的暴發(fā)做未雨綢繆的準備。
CSG表示,這次新的命名,與之前2019-nCoV名稱相比,較為準確地描述了由這種特定病毒感染人類所引起的疾?。ɑ蚺R床表現(xiàn)譜)與SARS病毒的關系,而以“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為名的術語中的“新型”這個成分,可能意味著該基因組與其他先前已知的冠狀病毒之間的基因組并不完全匹配。CSG認為,由于新的冠狀病毒基因序列已經確定,新基因組變化并沒有引起宿主轉換,并且疾病和宿主范圍都不能用于可靠地確定病毒的新穎性或同一性,所以需要采用SARS-CoV-2這樣的命名[1]。
2020年2月19日,姜世勃、郭德銀、石正麗等7名中國病毒學專家以“需要為新型冠狀病毒擬定一個獨特的名字”為題,在頂級醫(yī)學雜志《柳葉刀》(Lancet)發(fā)文,不同意CSG提出的SARS-CoV-2這個命名,建議為新型冠狀病毒重新命名。他們認為,若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實際上意味著它會引起SARS或類似疾病,對缺乏病毒學知識的科學家和公眾而言尤其如此。他們還指出,作為自然出現(xiàn)的一種病毒,這種病毒與其他所有SARS樣的冠狀病毒(SL-CoV)或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r-CoV)的基因組序列是不同的。新型冠狀病毒在生物學、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等方面都有別于SARS。因此,將其命名為SARS-CoV-2實際上是誤導。對于這樣一種明顯受到國際關注的高流行性病毒,它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名稱。由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在生物學、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等方面都有別于SARS,他們建議將SARS-CoV-2改名為HCoV-19(human coronavirus 2019),這樣就可以將該病毒與SARS-CoV區(qū)別開來,也能使這個病毒名稱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疾病的命名COVID-19保持一致[2]。
CSG沒有接受姜世勃、郭德銀、石正麗等7名中國病毒學專家的意見,仍然堅持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
我們應當怎樣面對這些不同的命名呢?
筆者認為,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它的簡稱“新冠肺炎”已經在全國普遍使用,基本上已經約定俗成了,如果改動,將會引起使用上的不便。因此,我建議不宜再改動了,在稱說疾病時,仍然沿用“新冠肺炎”這個已經約定俗成的命名。
筆者在《現(xiàn)代術語學引論》(增訂本)中說,“術語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或限定專業(yè)概念的約定性符號”。在學術上的專業(yè)性和在語言上的約定俗成性是術語定名時應當特別考慮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則?!氨磉_或限定專業(yè)概念”要求術語具有專業(yè)性,“約定性符號”要求術語具有約定俗成性。使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它的簡稱“新冠肺炎”這樣的術語,既保證了這個術語的專業(yè)性,又保證了這個術語的約定俗成性,完全符合術語命名的原則[3]。
如果為了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新命名COVID-19接軌,也可以將COVID-19按照字面的含義翻譯為“冠毒病-19”,與“新冠肺炎”同時使用。必要時,還可以采用諧音的方式進行音譯,把疾病名稱COVID-19音譯為“冠肺-19”,其中的“冠”與CO的發(fā)音相諧,“肺”與VID 的發(fā)音相諧,可產生意義上的聯(lián)想,便于記憶和使用。
至于國家衛(wèi)健委通知中曾提出的英文名稱“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和它的簡稱“NCP”,由于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名稱不一致,且已于2月21日由國家衛(wèi)健委修訂為“COVID-19”,建議就不再使用了。
對于CSG提出的病毒名稱SARS-CoV-2和中國病毒學家提出的HCoV-19,由于學術界還有爭論,可以暫時不翻譯。
參考文獻
[1] 林志佳.新冠病毒在國際上被正式命名SARS-CoV-2,命名亂象終止[EB/OL].(2020-02-13)[2020-02-13].http://www.TMTPost.com.
[2] Jiang S,Shi Z, Shu Y,et al.A distinct name is needed for the new coronavirus[J/OL].(2020-02-19)[2020-02-19].Lance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419-0/fulltext.
[3] 馮志偉.現(xiàn)代術語學引論[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