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鳴
顛倒詩,也稱倒字詩、翻韻詩,是詩人為求押韻,或因諷刺譏嘲的需要,故意將某些雙音節(jié)詞前后顛倒入詩。古代顛倒詩多為嚴肅之作,后世文人認為顛倒一法意趣盎然,就用于諷刺,寓幽默于其中了。
唐代詩人黎映的朋友崔某因得罪皇帝的近侍,被貶去漳州。黎映寫了一首顛倒詩:“慣向溪邊折柳楊,因循行客到州漳。無端忤觸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飲鄉(xiāng)?!痹娭懈骶淠┪捕?,是“楊柳”“漳州”“押衙”“鄉(xiāng)飲”的倒置,全詩表達了對朋友不幸命運的同情。
相傳,宋代時有一人中了解元,實際上此人胸?zé)o點墨。一次,此人讀書時見書中有“蔡中郎”一詞,大罵古人粗心大意,連“郎中”都不懂。其實,“蔡中郎”指的是漢代的蔡邕,在漢靈帝時做中郎將,而“郎中”是舊時對醫(yī)生的別稱。有好事者作詩嘲之:“改行當(dāng)郎中,大門掛牌招。如何作元解,歸去學(xué)潛陶?!痹娭杏幸忸嵉沽恕爸欣伞薄罢信啤薄敖庠薄疤諠摗彼膫€詞語,諷刺此人不學(xué)無術(shù)。
明代景泰年間,蘇州有一通判,將墳?zāi)骨暗氖宋讨俜Q為“仲翁”,成為一時笑柄。當(dāng)時有人作顛倒詩:“翁仲來將作仲翁,皆因書讀少夫工。馬金堂玉如何入?只好州蘇作判通?!痹娭杏幸忸嵉埂皩怼薄拔讨佟白x書”“工夫”“金馬……”“玉堂”“蘇州”“通判”八個詞語,對不學(xué)無術(shù)者進行了深刻的諷刺。
明英宗一次出外打獵,群臣賦詩祝賀。某祭酒寫的詩將“雕弓”誤作“弓雕”,鬧出笑話。一位監(jiān)生作顛倒詩:“雕弓難以作弓雕,似此詩才欠致標(biāo)。若使是人為酒祭,算來端的負廷朝。”詩中有意顛倒“雕弓”“標(biāo)致”“祭酒”“朝廷”四詞,對這位官員進行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