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
只有為墻面“量體裁衣”、將課程和班園本特色滲透進墻面、挖掘墻面的游戲屬性,讓墻面與人“互動”“對活”起來,才能使墻面真正對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發(fā)揮作用。
一、 “因墻制宜”,不同墻面不同設計
根據墻面材質設計。班級有一面墻體是玻璃材質,玻璃的屬性與粉刷墻不同,怎樣發(fā)揮玻璃的優(yōu)勢呢?利用玻璃能夠反復擦拭的特性,我引導幼兒在玻璃墻上作畫,可用蠟筆、顏料、輕土等創(chuàng)作喜歡的藝術作品,人物、風景、抽象寫實都可以一涂為快。將作品拍照記錄下來后,用水擦拭就能下次再利用。除了玻璃材質的墻面,木質墻面和大頭釘的搭配,能更好地展現幼兒各種類型的作品,經濟美觀,也環(huán)保便利。創(chuàng)設墻面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都不同,所以各年齡段的幼兒,墻面設計也不盡相同,沒有固定的模式,一切應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好墻面的多種育人功能。
考慮墻面周邊環(huán)境,做立體設計。將墻面、地面、桌面三維有機結合,創(chuàng)設立體的活動區(qū)域。例如,我在“語言區(qū)”墻面上布置了一個小舞臺背景,并懸掛一頂小帳篷,把操作內容放大后擺到墻上;小播報的“電視機”可以從墻面折疊翻開;畫“連環(huán)畫”的幼兒可以將作品上墻,把“看說寫”的氛圍都營造出來,這樣的話幼兒會很樂意地在玩中學、學中玩。再如,我在“生活區(qū)”的墻面上設計了“編辮子”“扭紐扣”“趣味編織”“垃圾分類”“穿線游戲”等項目。墻面的材料不光只能在墻上玩,也可以拿下來放桌面和地面上操作。幼兒可以站立進行操作,就像給真人編辮子一樣,真實有趣。幼兒的游戲姿勢從低頭看桌面,到放松直視前方,滿足了幼兒站立游戲的體驗,實現了墻面與地面、桌面的組合運用?!吧顓^(qū)”的墻面能夠更好發(fā)揮緊貼生活的教育價值,可以通過各種生活模仿性操作與練習,讓幼兒與墻面“對話”“互動”,發(fā)展幼兒編、系、扣、穿、夾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搭建新“墻面”,拓展展示空間。教師要善于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布置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fā)的藝術表現和創(chuàng)造。教學中我將鐵質的網格架綁在柜子上,使其多出一道互動的“墻面”,展示幼兒已經完成的作品,幼兒可以用夾子將繪畫和手工作品夾在鐵網格上。我尊重幼兒的“表現”方式,引導幼兒擴充、調整與更換自己的作品??紤]到幼兒的身高,鐵網格懸掛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便于更換和不同身高幼兒近距離的觀察欣賞。另外,區(qū)域游戲時用好隔離柵欄,利用柵欄的兩面,在語言區(qū)和建構區(qū)分別展示幼兒的“連環(huán)畫”和“搭建設計”等。隔離柵欄不光起到分隔區(qū)域的作用,還能成為展示墻,拓展了作品展示空間。
二、 “互生相伴”,讓墻面彰顯課程特色
彰顯園本特色。我園成功申報了足球特色學校,在班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我們也不忘滲透足球特色教育。墻面不光展示了幼兒學踢足球的照片、設計足球獎牌的手工,還設計足球游戲版塊,幼兒可以用刺毛貼貼一貼、用磁鐵吸一吸、用夾子夾一夾、用卡片查一查等。益智區(qū)墻面設計“足球拼拼樂”和“足球明星對對碰”板塊游戲。改良版的“足球拼拼樂”增加了數學問題。計算3+4和梯形對應的拼圖,將那一塊拼圖對應底板圖,在觀察、計算、對比,擺一擺,說一說中完成足球拼圖。教師適當地介入指導,幫助幼兒更好地與墻面互動,加深對足球的了解,并愛上足球。
融合生活教育。例如我班的“課程微故事主題墻”。關于健康探索的“牙齒那些事”,關于環(huán)保熱門的“垃圾分類”,關于自然奧秘的“春夏秋冬”等。小農莊“紅蘿卜的秘密”,就衍生出蘿卜的種類、蘿卜的成長環(huán)境、蘿卜的日常護理、蘿卜的營養(yǎng)、小動物與蘿卜的故事、拔蘿卜和品嘗蘿卜等,這些內容是從孩子生活中來,回歸孩子生活的。孩子回家與家長一起探索填寫“調查表”,拍攝參與活動的照片,發(fā)現新的問題,生發(fā)有趣的言行,制作心儀的作品等都可以記錄在這面墻上。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教師與幼兒像并肩前行的伙伴,一同探索世界的奧秘。
體現游戲屬性。墻面創(chuàng)設立體化、動態(tài)化,更要體現游戲化屬性,這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與特點,能讓幼兒最大限度地參與,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感受到與墻面互動的“成就感”與“滿足感”。為提高大班幼兒10以內簡單加減的計算能力,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學習特點,我們?yōu)楹⒆觿?chuàng)設了充滿童趣的“魚寶寶愛喝水”飲水墻面,在上面貼了數字12345,讓幼兒根據自己當天的飲水量,把代表自己的小魚夾到相應的數字下面。內容從加法過渡到減法,方式上由“小小值日生”自由替換,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喝水欲望,更讓孩子的學習生活化,滿足了幼兒在喝水環(huán)節(jié)交流的需要。再比如,我還將廢舊材料再利用,發(fā)掘材料的游戲屬性。比如我班的“瓶蓋”就很有特色。瓶蓋小小圓圓的,顏色豐富,塑料材質堅固易清潔,這些特點讓瓶蓋能成為很好的墻面環(huán)創(chuàng)材料和游戲操作材料。我讓幼兒收集各種瓶蓋,和家長老師一同發(fā)掘瓶蓋的裝飾和游戲價值。瓶蓋背面有刺毛貼,孩子們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瓶蓋,貼出各種不同的造型,“瓶蓋雨傘”“瓶蓋輪船”“瓶蓋地圖”等,能發(fā)展孩子們的空間感和想象力。
教師要本著幼兒為本的理念,在設計和完善墻面時,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墻面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師要多關注孩子的興趣點,觀察孩子的需求,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設墻面環(huán)境的積極性,讓幼兒感受到墻面為“我”所用、隨“我”而動。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白鹿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