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寶麟
楊虎城將軍1930年10月主政陜西以后,就著手在西安城里籌建一幢占地6畝的別墅。他選中的是九府街(今青年路西段)路北的一塊“風水寶地”:唐代時是政治中樞太極殿所在地,明代時是朱元璋之孫千陽郡王王府,清朝一位親王也在此建過府邸。
楊虎城建園之時,正值他從膠東、豫東勝利回師,故取“紫氣東來”首字,命名為“紫園”。不久,消息靈通的蔣介石聽說楊虎城蓋新房起了個“紫園”的名字,便懷疑:“這小子該不會有什么野心吧?”這話傳到楊虎城耳朵里,他覺得很憋屈,“咱無非是想帶來些祥瑞之氣,老蔣想到哪兒去了?”但他知道蔣介石疑神疑鬼,陰險毒辣,啥事都能做得出來,于是便采納了國民黨政府參議李元鼎的建議,取“止戈為武”首字,更名“止園”。更名后,楊虎城再沒有聽到蔣介石說什么,這才把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并請蒲城同鄉(xiāng)寇遐題寫了門匾。
寇遐1906 年就加入同盟會,成為關中學生運動的領袖,后在北洋政府中擔任過農(nóng)商總長。1931年楊虎城主持陜政,便邀寇遐回來擔任省府委員、高等顧問。寇遐還是位書法大家,在民國時期,時人論陜西書法,輒以于(于右任)、寇并稱。
1935年止園落成,便成了一個歷史舞臺。西安事變的前一天,蔣介石不僅再次拒絕張學良、楊虎城二人的苦諫,不肯停止內(nèi)戰(zhàn),而且準備在第二天發(fā)布第6次“圍剿”中央紅軍的命令。當晚,張學良截獲消息,因情況十分緊急,便連夜驅(qū)車趕到止園,與楊虎城共商對策。兩人立即決定調(diào)兵遣將,進行兵諫。幾個小時后,震動中外的西安事變就發(fā)生了。所以,止園是西安事變的策源地。后來,周恩來也是在止園與楊虎城多次會談,商討解決西安事變的有關事宜。
止園也是一個溫馨的港灣,楊虎城一家在這里無拘無束地共享天倫??上Ш镁安婚L,西安事變以后,楊虎城被蔣介石迫令辭去一切職務,掛了個“軍事專員”的虛名,于1937年6月29日離開止園“出洋考察”。盧溝橋事變后,楊虎城偷偷回到國內(nèi)要求參加抗戰(zhàn),卻被蔣介石長期囚禁,最后慘死在重慶。所以,止園建成以后,楊虎城至多也就住了三兩年時間。就在楊虎城被蔣介石囚禁的時候,權(quán)貴們卻背著止園的主人,一次次要寇遐將門匾中的“止”字改為蔣中正的“正”字,以討好蔣介石。
1943 年,祝紹周主持陜政,占了止園作為自己的公館。當時有這樣一個傳說:1936年西安事變前,蔣介石原打算到西安后住在楊公館的,有人對他說,“止園”的“止”字便是“蔣中正去頭”的意思,蔣介石聽后便開始厭惡“止園”這兩字,楊公館自然也就不住了。祝紹周聽說此事后,便托人找到寇遐,請他在“止園”的“止”字上補寫“一橫”,“改止歸正”,好讓蔣介石高興。祝紹周知道寇遐生活很拮據(jù),住的西半截巷房子是楊虎城給他置辦的。他因一件小事與17路軍42師師長馮欽哉發(fā)生爭執(zhí),一氣之下劈臉砸了馮一茶碗,把省府委員的差使也砸沒了,從此靠賣字養(yǎng)家糊口。所以,祝紹周愿出5000大洋的天價潤筆,買他“一橫”。按說,祝紹周是一省之長,又許以重酬,寇遐哪有不答應的道理。豈料,寇遐淡然回答:“錢這個東西我是見過的。園子的主人不在家,要我改園名,不合適。”面對鐵骨錚錚的“黨國元老”,祝紹周奈何他不得,“止”字加“一橫”的事只得作罷。
過了些時日,祝紹周在止園宴請鄧寶珊、左協(xié)中、胡景通、寇遐等要人。席間,有位叫張坤生的陸軍少將不知是祝紹周授意,還是他自己的主意,也建議寇遐在“止園”的“止”字上邊添“一橫”,暗合蔣名字中的“中正”之意。張坤生話音剛落,寇遐繃著臉兒張口就說:“你會寫字你添去。朋友(指楊虎城)正在被扣、受罪,我咋好意思改!”從此,再沒有人敢向寇遐提給“止園”改名的事。
在“止”字上邊添寫“一橫”,不過舉手之勞,但寇遐是個剛直不阿的關中漢子,他知道這“一橫”也是很沉重的,這一筆添上去,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園子的名稱,還有一個人的操守,一個人的尊榮。所以,他硬是不畏權(quán)貴,不被金錢所惑,恪守基本道德底線,保持正常人的良知,對庸俗的習氣堅持說“不”,所以大家都心儀寇遐。
正因為寇遐拒絕在“止”字上面添寫“一橫”,“止園”沒有變成“正園”,官僚與權(quán)貴的世俗目的未能實現(xiàn),所以直到今天,楊虎城的“止園”猶存,寇遐的“止園”還在,這是值得慶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