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宗教人類學視域中的南詔發(fā)祥地與土主文化

        2020-04-28 07:11:42胡正剛攝影
        云南檔案 2020年1期
        關鍵詞:巍山南詔寶山

        ■胡正剛/文 陶 冶/攝影

        巍山是南詔的發(fā)祥地,縣境內巍寶山北麓的新村是南詔第一代國主細奴邏(公元617年至674年)的耕牧地,也是南詔文化和彝族土主文化的根源。歷經(jīng)千年風雨,細奴邏耕牧地遺址尚存,南詔土主廟幾經(jīng)損毀復建,至今依舊巍然矗立。自稱細奴邏后裔的彝族村民世代生活在祖先的耕牧地,他們保持著濃厚南詔文化和土主文化,其獨特的祭祀及禮儀習俗也一直薪火相傳。

        巍寶山新村:細奴邏耕牧地

        巍寶山是中國的14座道教名山之一,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城南10公里,南依太極頂,東臨五道河,北與大理蒼山相望,西臨西河。西河舊稱陽瓜江、瓜江,是國際性河流紅河的源頭。巍山縣舊稱蒙舍、蒙化,1954年更名為巍山,縣名與境內的巍寶山有深厚淵源?!拔∩健钡姆Q謂在漢代就已見于文獻,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直至成為縣名之前,“巍山”都指代巍寶山。

        唐朝初年,南詔始祖細奴邏由哀牢山(今云南保山)遷來蒙舍川,避難于巍寶山,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749年),細奴邏繼蒙舍詔詔主,建“大蒙國”,稱奇嘉王,南詔由此發(fā)祥。成書于明朝萬歷年間的《云南通志·地理志》記述了這一歷史事件:“巍寶山,在府城東南二十里,峰巒高聳,冠于群山,細奴邏微時耕牧之地?!毕噍^于《云南通志》,清朝胡蔚本《南詔野史》的記述更為詳細:“唐太宗貞觀初,其父舍龍,又名龍伽獨,將細奴邏自哀牢山避難至蒙舍川,耕于巍山?!?/p>

        在細奴邏的耕牧地遺址,可以遠眺巍山壩子

        《南詔野史》中的“巍山”即巍寶山。細奴邏隨其父舍龍從哀牢山避難到蒙舍川,耕牧于巍山,其具體地址在今巍寶山北麓的新村。除了有史料依據(jù)外,歷史學家馬長壽、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劉堯漢等學者曾專程至巍寶山和新村進行考察,也確認新村為南詔始祖細奴邏的耕牧地。

        新村屬巍山縣南詔鎮(zhèn)的轄區(qū),“新村”既是一個行政村的村名,同時也是該行政村下的一個村民小組的名字。新村綠樹成蔭,古木參天,村落依山而建,結合地形自由布局,房屋就地勢的高低而組合。村內房屋端莊厚重,古樸而典雅,素凈的青瓦白墻古意盎然,不少人家的墻壁和門頭還繪有壁畫,圖案以含有吉祥寓意的菊花、梅花、松樹、靈芝、仙草、鹿、仙鶴、畫眉等為主。這些壁畫雖然是出自建房工匠之手,但構圖精巧,設色自然,力道遒勁,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仍舊栩栩如生。

        根據(jù)地方志書記載和實地調查,新村有兩處細奴邏耕牧時的住房遺址,一處位于巍寶山山坡,村民稱之為“莊房”。這片遺址占地兩畝左右,是一片黃沙地,部分土埂和圍墻的痕跡還有遺存。另一處位于原村中小學的操場南面,占地一畝左右。多年以前,這片遺址上還留存著一截長丈余、寬三四尺的墻埂,村民世代相傳此為細奴邏家的圍墻,制定村規(guī)嚴加保護,不許破壞,更不準取土開田。有小孩子攀爬墻埂玩樂,長輩見到后會立即制止,并告誡說:“爬不得,那是我們老祖公皇帝住的地方?!?/p>

        墻埂的遺址邊,有一株高大粗壯的桂花樹,村民們認為這棵樹是細奴邏親手種植的,對它崇敬有加,悉心打理。樹下原先是一塊菜地,村民種菜時,擔心鋤地傷到桂花樹的根,不會靠樹太近。千百年的時光過去了,桂花樹的部分枝干已經(jīng)枯死,但仍舊生機勃勃,枝葉繁茂,每年秋天都會開出滿樹桂花。如今,隨著南詔文化越來越深入人心,新村村民在桂花樹下修建了桂花樹廣場,并為桂花樹劃定了專門的保護區(qū)域,以利于桂花樹的生長。

        獨特的生活、習俗、文化會產(chǎn)生與之相對應的宗教信仰,新村境內有三座廟,分別是觀音廟、山神廟、土主廟,不同的廟供奉不同的神靈,三種不同形式的廟宇和諧共存,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南詔文化的包容性和彝族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神靈點化細奴邏的傳說

        在封建社會中,為了強化“君權神授”的概念,幾乎每一位開國君主都會被史書神化,如帝嚳元妃姜“履神人足跡”而生后稷,劉邦斬白蛇(白帝子)而建立漢朝,哀牢夷祖先沙壹“觸沉木”而生哀牢王九隆。清代馮甦《滇考》記載,細奴邏是九隆五族牟苴篤三十六世孫,細奴邏的出世與乃祖九隆如出一轍,因其母“浣絮于龍泉,感而生子”(清·蔣旭《蒙氏始末》)。細奴邏繼“六詔”之一的蒙舍詔詔主,他的后代統(tǒng)一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等五詔而建立南詔國,也帶著濃厚的神話色彩。

        最早記載細奴邏立國的文獻是《南詔圖傳》?!赌显t圖傳》在舜化貞中興二年(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前就已繪制成,是遺留至今的最古老的南詔文物,是南詔時期罕珍貴的歷史檔案。圖傳分為兩部分:一是圖畫卷,設色紙本,長約7.73米,寬約0.3米,依次描繪了觀音幻化的梵僧三次向細奴邏家人乞食,梵僧授記細奴邏使之立國等圖畫。二是文字卷,以奏疏的形式解說圖畫故事,以及根據(jù)《巍山起因》《鐵柱記》《西洱河記》等撰述的南詔建國圣源阿嵯耶觀音由來的始末。

        巍寶山麓新村的桂花樹,據(jù)傳是細奴邏所植

        《南詔圖傳》文字卷記載:潯彌腳、夢諱(細奴邏家人)等二人欲送耕飯。其時,梵僧在奇王(即奇嘉王細奴邏)家內留住不去。潯彌腳等送飯至路中,梵僧已在前,回乞食矣……潯彌腳等所將耕飯再亦回施,無有吝惜之意……潯彌腳等再取耕飯家內,送至巍山頂上,再逢梵僧坐于石上。潯彌腳等敬心無異,驚喜交并,所將耕飯再亦施之。梵僧見其敬心堅固,乃云:“恣汝所愿?!薄耸谟浽疲骸傍B飛三月之限,樹葉如針之峰,奕葉相承,為汝臣屬?!?/p>

        在《南詔圖傳》的記述中,細奴邏與家人慷慨熱情,三次將耕飯施與神靈所化的梵僧,因此得梵僧授記。為細奴邏授記的梵僧為“阿嵯耶之化”,其授記的內容為:“鳥飛三月之限,樹葉如針之峰,奕葉相承,為汝臣屬。”阿嵯耶觀音是阿吒力教的神靈,從《南詔圖傳》中的相關記述,可略窺南詔的宗教信仰。

        《白國因由》是記錄大理地區(qū)神話歷史的梵文典籍,宋孝宗(1163年至1189年在位)以前就已成書,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由圣元寺住持寂裕翻譯刊行。書中敘述了細奴邏在巍寶山麓耕牧時,得僧人授記而為王故事:一日,孥羅(即細奴邏)父子往大巍山(即巍寶山)下耕田,茉莉女羌婆媳做飯往馌,觀音至其家化齋,婆媳將飯供之,觀音曰:“不足。”婆媳即盡其所有而化之。做飯不及,只得煮麥粥送去,曰:“今日你父子受餓矣!我們才要來送飯,不想有一位梵僧到家化齋,將飯化已彼;又云不足,盡將所有化之。為此,做飯不及了,忙煮些麥粥來,你們將就充饑?!睍r孥羅父子在彼歇息放牛,答曰:“我們不曾餓。”方才要食,觀音又到。孥羅一見,欣然又將粥供之。僧曰:“我三次至汝家化齋,屢無慍色,真難得也。無有報汝,我已將羅剎除滅,已使汝為國主?!辨哿_曰:“我薄福,怎敢當此?”僧曰:“汝之時至,不必辭,速用汝所佩之刀砍其犁柄數(shù)?!逼鋽?shù)有十三刀。僧曰:“汝主大理國土十三代也?!?/p>

        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姚鳳儀所撰的《重修巍寶山青霞觀碑紀》則記載了太上老君點化細奴邏的故事,其情節(jié)與梵僧授記細奴邏如出一轍,只是將梵僧換成了老君。碑記寫道:巍寶靈峰傳為道祖顯化地。南詔發(fā)祥,實基于此。按唐貞觀時,九隆少子細奴邏(此處應是原文筆誤,細奴邏為九隆三十六世孫)自哀牢避難蒙舍,娶婦曰蒙欻,耕于山麓。婦往馌,遇美髯老人,戴赤蓮冠,被鶴氅,坐石上,侍二童,一捧方鏡,一扶鐵杖,側立青牛白馬。向婦索食,敬享之。再炊而往索,又享之。如是者三。細奴邏怪其鈍,婦告故,因同謁盤石下。老人謂曰:“爾夫婦何所欲?”答曰:“祈福佑耳。”老人以杖擊其耜十三,曰:“汝家富貴,子孫相承,有如此數(shù)?!彼烊饺津v云而上。其為顯化明矣。

        青霞觀位于巍寶山,一名清微觀,俗名老君殿。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由湖北武當山全真道人沈妙章修建,內祀太上老君、準提道人、老君的十大弟子?!吨匦尬毶角嘞加^碑紀》記述的美髯老人即為太上老君所化,青霞觀內的老君殿、“老君打坐石”、“老君撐腰石”,相傳就是太上老君點化細奴邏的遺址和遺物。光緒《云南通志》也記載青霞觀為“昔老子降化細奴邏之所”。

        巍山地區(qū)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老君點化細奴邏,使其傳13代王位,細奴邏死后,老君又封他為巡山土主。這個民間傳說可以和史料文獻相互驗證。在細奴邏的耕牧地新村生活的彝族村民,對老君點化細奴邏的傳說更是深信不疑,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已經(jīng)將傳說的細節(jié)列入祭祀土主的流程中。每年正月中旬祭祀土主細奴邏期間,新村村民都會穿上彝族傳統(tǒng)盛裝,在會頭的帶領下,帶著香火、祭品到老君殿祭奠。在老君殿,會頭向太上老君獻祭詞:“今天是南詔后裔前新村(因新村位于巍寶山前,當?shù)厝擞址Q之為“前新村”)村民祭祖的日子,南詔后裔特地來此向太上老君謝恩,感謝他點化我們的老祖宗細奴邏!”把老君的神靈“請”到土主廟后,再進行大規(guī)模祭祀活動。在從巍山縣城主干道進入巍寶山的路口邊,立有一座石雕,內容為太上老君點化細奴邏,這是一種集體記憶和意識的反映。

        文獻資料與傳說主體內容相同:神仙授記或點化細奴邏,南詔傳13代——《南詔圖傳》的記述則為南詔“奕葉相承”,世代相繼?!赌显t圖傳》繪制于南詔時期,且由王室主持繪制,這無疑是符合歷史語境的。文獻傳說中,點化細奴邏的神靈則不同,有梵僧、阿嵯耶觀音、太上老君之說,這反映了在不同歷史時期南詔、大理國、巍山地區(qū)宗教信仰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巍山當?shù)鬲毺氐淖诮坦踩诂F(xiàn)象。

        因點化細奴邏的神靈到底是誰的問題,還發(fā)生過一個小插曲。據(jù)新村一位字姓村民講述,幾年前,當?shù)叵嚓P單位在供奉細奴邏塑像的土主殿內立了一塊碑,碑文的作者為一位學者,其中有觀音點化細奴邏的內容。太上老君點化細奴邏的說法已深入新村村民心中,他們不認可觀音點化的說法,向相關部門作了反映,撰寫碑文的學者聞訊后也到了現(xiàn)場。幾方因意見不同而相持不下,且各有依據(jù),最后幾方各退一步,將碑文中點化細奴邏的神靈修改為詞意相對模糊的“梵僧”,既不說觀音,也不說太上老君。在點化細奴邏的傳說中,觀音為梵僧所化,而道家始祖太上老君也曾留下“老子化胡”的典故,以“梵僧”概之的折中方式,既有史實依據(jù),也可以視為當?shù)厝罕妼ψ诮绦叛龅恼J識。

        歷經(jīng)千年滄桑的南詔土主廟

        南詔第一代王細奴邏去世后,他的孫子、南詔第四代王盛邏皮(公元655年至728年)在巍寶山建立南詔祖廟巡山殿,殿內供奉細奴邏及其夫人的塑像。

        文獻中關于巍山地區(qū)土主廟的記載,最早見于明朝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謫滇文人楊慎編輯的《南詔野史》,書中記載:“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授盛邏皮為特進封臺登郡王,設官徽商稅。開元二年,譴張建成入朝于唐立土主廟。”

        土主廟建成以后,巍寶山的巡山人每逢下雨天,常進入大殿躲雨,因此當?shù)厝朔Q廟名為“巡山土主廟”或“巡山殿”。另一種說法是:細奴邏逝世后,被太上老君封為“巡山土主”,即“巡山神”,在巍寶山巡山,以護佑村民和牲畜,讓當?shù)仫L調雨順、五谷豐登。兩種命名方式雖有不同,卻都帶著深厚的宗教印記與民間記憶。

        南詔土主廟正門

        南詔土主廟前的廣場

        在千余年的歷史風云變幻中,巡山土主廟經(jīng)歷多次損毀及復修。清咸同年間,云南爆發(fā)“咸同兵亂”,巍山戰(zhàn)火尤盛,土主廟毀于戰(zhàn)亂。光緒年間,一位來自四川的賀姓道姑與新村村民重建土主廟,細奴邏的妻子“三公主”列入祭祀。1977年12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長李紹明到巍山進行文物和歷史調查,撰文記錄了土主廟巡山殿內細奴邏塑像的樣貌與服飾:甚威武,光頭,有須而橫,著大領紅黑條花滿襟衣,穿鞋,小腿外露,上纏六條黑色帶子。新村村民介紹,細奴邏的著裝,與當?shù)匾妥逡恢隆?/p>

        成書于1989年的《巍寶山志》對土主廟的名稱記述為:“巡山殿,一名南詔土主廟。”如今的土主廟,擴建于2007年,建成后,正式定名為“南詔土主廟”,原巡山殿保留于院內。新建成的南詔土主廟,內祀從南詔始祖細奴邏到末代王舜化貞十三代王,巍寶山作為彝族祭祖圣地的定位及意義得到強化。

        從新村有通往土主廟的步行游道,沿著游道拾級而上,路邊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和長勢喜人的莊稼,不時可見飛鳥和松鼠在枝葉間穿行、漫步。隨著山道蜿蜒而上,林木越來越茂盛,空氣越來越清新,視野也越來越開闊,站在高處,可以遠眺山腳下的巍山城。不遠處的山林里,不時會傳出幾句彝語山歌,曲調悠揚婉轉,只聞歌聲而不見歌者,更聽不懂詞意,卻同樣能感受到歌曲中的閑適與愜意。

        南詔土主廟院內的浮雕,其內容來自《南詔圖傳》

        穿過一片遮天蔽日的高大松樹林,路到了盡頭,一座寬闊的廣場出現(xiàn)在眼前,這座廣場充滿彝族文化元素,立有五棵柱子,柱子頂端及表面浮雕有虎、龍、葫蘆、火焰等圖案。廣場地面上繪有水獺、穿山甲、黑虎、黑豹、四腳蛇等十種動物的圖案,每個動物代表一個月份,合起來就為彝族的十月歷。每次祭祀土主時,新村村民都要在廣場進行打歌。巍山打歌歷史悠久,形式豐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打歌起源于古代的部落戰(zhàn)爭,亦是南詔時期的迎賓舞。據(jù)新村村民介紹,在南詔統(tǒng)一其他五詔的戰(zhàn)爭初期,南詔國力尚弱,詔主命令凡是山間有彝族居住的地方,大家都要進行打歌。打歌遍布彝族山寨,有族人居住處。打歌時塵土飛揚,歌聲響徹,火光沖天,可以起到威懾敵人的作用。

        廣場對面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南詔土主廟。經(jīng)過數(shù)次擴建,現(xiàn)總占地233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為1210平方米。土主廟是一座三進兩院的殿宇,殿宇坐西向東,規(guī)模布局嚴謹,是中軸對稱的封閉院落格局,分為兩個院落,分別由大殿、偏殿、長廊等建筑構成。大殿坐落在最高處,與山門外的打歌場相望。

        土主廟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和修繕,重塑了南詔十三代王等十九尊青銅神像,每一尊銅像都特色鮮明,銅像旁有對每一尊神像的文字介紹。大殿中的細奴邏像高達一丈有余,頭戴帽紗,帽子上雕飾有二龍搶寶和卷云紋,衣服則是紫色九龍袖袍,腰上系有玉帶,腳穿云頭平鞋。在銅像的兩旁塑有一對文武侍童,左邊的侍童為波羅旁,手中捧有用黃色綢巾包裹的土主大印,右邊的郭郡矣則是身挎大刀。

        土主廟的院落內刻有南詔十三代君王以及眾人朝圣的畫面。大殿里繪制著“南詔邊疆圖”“南詔王閣羅鳳出巡圖”“南詔王異牟尋議政圖”。院落內東西墻壁則繪制了《南詔圖傳》的圖文內容。墻下立有兩塊石碑,以漢文和彝文兩種文字書寫而成,左側石碑上鐫刻著 2007年開光祭祖的祭文,右側石碑則刻有一首彝族古詞:“祖先居住地,子孫煙裊繞。祖先狩獵處,子孫聲回蕩?!?/p>

        土主廟有很多詩句楹聯(lián),大多為記述南詔歷史發(fā)展過程的內容,在大殿細奴邏銅像的右側墻壁上有寫于清光緒十五年的三首詩,其一為“阿蒙應事鎮(zhèn)靈山,當日發(fā)祥自此間;異啟九隆傳繼本,功成百戰(zhàn)辟雄關。哀牢自古無王位,大厘于今仰圣顏;若使大朝能用度,何勞兵革費盤桓?!逼涠椤跋烧惹脕硎當?shù)傳,與唐終始溯遺編;招安有愧朝廷小,割據(jù)何慚禪讓賢。百二河山留嗣主,十千兵馬勝他年;迄今俎豆馨香處,廟貌如新尚懔然。”其三為“南詔霸業(yè)緣何存,前明殿撰錄功勛;我生斯世恨已晚,前不見古后無今。第從野史尋發(fā)跡,發(fā)跡還自巍山始;仙杖敲來十三世,迨至買嗣運方止。我今相距數(shù)百年,伯業(yè)彪炳爭相傳;奇遇只遺仙跡在,千秋盤石獨蒼然?!?/p>

        在南詔土主廟殿門前刻有一對楹聯(lián)“問南詔五百里山河,寸土皆非,歸來福地洞天,不忘昔日耕耘處。于李唐十三傳終始,雄圖何在,似此閑云野鶴,獲遂當年崖穴心?!蓖林鲝R內還有其他幾幅對聯(lián):“寶岫著奇蹤,想當年玉杖頻敲,十三傳相承霸業(yè);名山開勝境,幸此日金容宛在,千萬載咸仰神威”。在細奴邏像內側則有對聯(lián):“演道德真經(jīng),望氣光前承口授;守西南霸業(yè),馌耕嶺上仰仙風?!?/p>

        這些詩歌和楹聯(lián),深刻反映出了帶著神秘色彩的南詔王國在發(fā)展過程中所積淀的宗教歷史文化底蘊。

        源遠流長的巍山彝族土主信仰

        細奴邏去世后,成為當?shù)匾腿说耐林?,并一直傳承至今,細奴邏的神化,反映了巍山地區(qū)宗教信仰的延續(xù)與流變。巍山彝族的土主信仰是典型的復合信仰,是一種跨宗教信仰的重疊式神靈崇拜,祖先、佛教菩薩、道教神仙、原始巫神與民間諸神共存共融,形成了獨特的土主文化。

        因是南詔發(fā)祥地,巍山地區(qū)的土主廟數(shù)量眾多,所祀奉的土主多為南詔王族,祭祀儀式也保存完整。據(jù)統(tǒng)計,巍山境內現(xiàn)遺存的14座土主廟,除兩座外,其他12座供奉的土主都是南詔13代詔主。《蒙化志稿·山川志》記載:“蒙氏十三代為郡中十三土主”。巍山縣城西北祖房箐的蒙國土主廟,祀奉的土主與新村的巡山土主廟一致,同為細奴邏??h城東北的蒙舍土主廟,祀奉的土主是南詔蒙氏第四代王皮邏閣。位于縣城東北河上灣村的牧甸羅土主廟,祀奉的土主是南詔第二代王邏盛。位于縣城東山坡的嵯耶土主廟,祀奉的土主是南詔武宣王隆舜。位于縣城北部廟街鎮(zhèn)北橋的白牛土主廟,祀奉的土主是南詔第十三代王舜化貞。位于巍山縣五印鄉(xiāng)小密西村的土主廟,祀奉的土主是南詔第十一代王世隆。位于巍山縣北的大倉土主廟,祀奉的土主是南詔王閣羅鳳。位于縣城北面的北山土主廟,祀奉的土主是閣羅鳳之子鳳伽異;位于縣城北部巡檢河邊的巡檢土主廟,祀奉的土主是鳳伽異的大兒子;位于城北永建鎮(zhèn)碗城村的三府土主廟,主殿內祀奉的土主則是鳳伽異的第二個兒子,其二兒媳、當?shù)厝朔Q“二公主”亦在廂房加以祀奉。

        土主信仰并不局限于大理巍山地區(qū),云南境內的許多區(qū)域都有流傳,師范《滇系》記載:“土主、龍神,即十室之邑,以必建宇而棲焉。”阮元道光志所載云南土主廟有70座,據(jù)1987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僅昆明市所屬八區(qū)縣就有土主廟132座。貴州遵義、玉屏,四川越嶲、西昌等地的彝族居住區(qū)也有土主廟分布——以上地區(qū),在南詔時期,曾屬于或毗鄰南詔疆域。巍寶山的巡山土主廟是有史記載的第一座土主廟,可以視為西南各地土主廟的淵源。土主信仰以南詔發(fā)祥地巍山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土主信仰文化圈,向四方輻射散布,離巍寶山越近,土主廟越多,反之則越少,范圍基本覆蓋原南詔疆域。土主廟的分布規(guī)律,反映了土主廟與南詔蒙氏的密切關系,也為南詔的族屬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是土主內涵的延伸與擴大。巍山地區(qū)的土主,大多源自南詔王族,而巍山以外的土主則來源十分廣泛。上世紀90年代,學者余立梁對楚雄地區(qū)的土主廟進行了考察統(tǒng)計,計有67座,大多尊石頭、樹木、民間英雄為土主神——與巍山以外的大部分地區(qū)類似,楚雄的土主神,屬于自然崇拜的范疇,幾乎已經(jīng)與土地神、社神混淆、等同。玉溪地區(qū)有一尊三面土主神,被視為該地的第一代土主,名為“細奴邏”,來自于彝語,意為“黑虎族領袖”。巍山地區(qū)的土主廟,則始終帶著深厚的南詔印記與祖先崇拜特征。

        家園的再建與重返

        天復二年(公元902年),南詔末代王舜化貞死,鄭買嗣發(fā)動政變,殺掉蒙氏王室親屬八百人,奪取了王位,南詔政權瓦解。公元903年,大長和國建立,國主派兵搜捕留居于蒙舍川的南詔王室親屬。居住在巍寶山土主廟周圍的南詔王室親屬,為避免殺害,紛紛改名換姓,把“蒙”字拆改為“字”、“茶”等姓,以示不敢忘祖。改姓后,他們一部分逃到蒙舍壩子東邊的火燒地,一部分逃進深山里。

        明朝將云南納入版圖后,大量漢族官兵、民眾進入云南戍守屯田,屠殺南詔王室親屬的事早已過去。蒙舍川當年將“蒙”姓改為“字”姓、逃居于火燒地的一部分王室親屬后裔又遷回巍寶山麓,在細奴邏的耕牧地重新定居下來,形成了新的村子,取村名為“新村”,并一直繁衍生息至今。1981年,學者王麗珠在新村進行社會調查,當時,全部村民都是彝族,有“字”、“茶”、“熊”三姓,其中“字”姓村民為一個家族,占全村總戶數(shù)的86.8%,是新村的最早創(chuàng)建者,其他兩姓為土地改革時從外地遷入。

        重返祖先的耕牧地后,新村村民又恢復了對土主的祭祀,重新修建了毀于戰(zhàn)火的土主廟,重塑了細奴邏像。

        新村村民一直將巍寶山的巡山殿土主廟視為“祖廟”,每年正月十六都要進行集體祭祖儀式。土主廟還是字姓彝族的宗族祠堂,在廟里立有祖公(即祖宗)碑。祖公碑上面按字輩排行密密麻麻刻滿了已逝先祖?zhèn)兊拿?,起首的名字為細奴邏。村子里?0歲以上的老人去世后,家人就用柏木給死者做一個靈牌,放在家供奉,三年后(也有三代之說),把靈牌送到土主廟中燒掉,然后把死者的名字鐫刻在廟內的祖公牌上。他們期望用這種方式,讓逝者的靈魂回到祖先細奴邏的身邊。

        新村村民在祖先的耕牧地定居下來之后,人煙越來越稠密。約在1890年前后,土主廟內的“祖公碑”已刻滿了祖公的名字,以后的祖公名字就寫在一張紅紙上,稱為“祖公單”。“祖公單”平時由族內長者保管,在每年舉行祭祖儀式活動時,則把它貼于祖公碑上一同進行祭祀。上世紀50年代末,因特殊歷史原因,祖公碑和祖公單被毀壞。如今,在祭祖儀式中,新村村民又恢復了書寫祖公單的傳統(tǒng)。

        新村村民認為,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細奴邏的生日,每年的正月十四到十六,村民會在南詔土主廟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以此緬懷祖先細奴邏。另外兩次祭祀,一次在農(nóng)歷火把節(jié)六月二十五日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一次在九月十四日。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與沉淀,祭祖儀式已經(jīng)成為南詔文化的重要載體,成為聯(lián)結全體彝族同胞的紐帶。

        猜你喜歡
        巍山南詔寶山
        大理巍山小吃節(jié)開幕!美食狂歡舌尖盛宴“最”煙火
        云南畫報(2024年4期)2024-05-26 19:12:42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的南詔大理佛精品》插圖
        程寶山書法作品選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20
        巍山喜迎60華誕
        今日民族(2016年11期)2016-12-10 01:33:26
        巍山小吃
        云南畫報(2015年6期)2015-12-09 00:55:36
        山,南詔國的“龍輿”山
        大眾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 08:45:40
        云南巍山龍于圖山城址
        大眾考古(2015年4期)2015-06-26 08:39:48
        馬寶山小小說欣賞
        小說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09
        新舊唐書關于南詔記載淺析
        《南詔德化碑》史料價值散議
        西南學林(2013年1期)2013-11-22 07:19:28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77|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69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久久深夜中文字幕高清中文| 少妇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天天噜日日噜狠狠噜免费| 两个黑人大战嫩白金发美女|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擦边|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日天天射| 青青草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国年轻丰满女人毛茸茸| 精品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字幕| 午夜理论片yy44880影院| 国产精品密播放国产免费看 | 久久国产色av| 精品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李白姓白白又白类似的套路|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久久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激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乱码蘑菇| 免费看奶头视频的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资源|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男男车车的车车网站w98免费 | 国内精品嫩模av私拍在线观看|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无| 国产免费丝袜调教视频|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精品| 免费无码a片一区二三区|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在线观看播放免费视频|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男女边吃奶边做边爱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