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婷
為了提振消費信心,刺激經濟回暖,對沖疫情對居民消費能力的影響,近日,國家發(fā)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fā)了《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市場的實施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tài)、消費能力、消費環(huán)境等6個方面提出了19項舉措,希望能夠通過政策實現刺激潛在消費的目的。其中,發(fā)放消費券也是用來刺激消費的方式之一。
消費券是什么?消費券是通過補貼的方式來刺激消費,以政府財政購買的方式變相給消費者打折讓利,加快釋放消費需求的一種手段,簡單來講就是“你消費,政府幫你分擔”。據了解,全國各地近期發(fā)放的消費券絕大多數集中在超市、餐飲、文旅、體育等領域消費時使用,有時效限制,有地域差別,消費導向性比較強。截至上周,全國上下已經有約40個地區(qū)陸續(xù)發(fā)放了消費券 ,其中多個城市發(fā)放的金額達到了上億元,全國累積消費券投放總額已超過40億元。
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消費券的發(fā)放形式是多樣的,主要是面向特定群體、特定商品和特定領域推出消費券,可以是線上申領、線下使用,領取與使用方式上各地均有相似之處,宗旨是全力促進線下實體消費恢復生機與活力,將一季度被疫情壓制的消費需求盡快的在二季度得到釋放,減少對三、四季度的影響。此外,多地政府也會選擇同互聯網或電商巨頭合作,采取“政府大平臺——電商平臺/支付平臺——商家——消費者”的框架形勢,由財政出一部分資金,電商平臺/支付平臺配套出一部分資金,對消費行為進行補貼。如與微信、支付寶、銀聯等支付平臺合作,用戶領取消費券至卡包后,通過在線支付的方式即可直接抵扣;與電商平臺合作,消費者登錄電商APP領取平臺制定的電子購物券,結算時滿減抵扣。
面對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在疫情防控初見成效之時發(fā)放消費券,短期內拉動經濟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疫情重創(chuàng)之下,市場經濟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消費者不敢消費?!跋M券”政策無疑會為市場注入更多信心,推動疫情期間被一直抑制的消費購買需求,加速國內經濟復蘇,提振市場。目前,蘇寧、國美、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紛紛響應號召,發(fā)放消費券助力消費。但在家電領域,相對而言消費券的作用或許會不及餐飲券、超市券等,因為一些生活必需品、日用百貨等,無論消費者手中有沒有消費券都要購買,領取消費券讓消費者省下不少錢,自然可以落到實處。而針對家電領域的特殊屬性,我們需要從長期分析,市場的繁榮發(fā)展、產品的升級迭代、穩(wěn)定的居民收入才是刺激家電消費的重要因素。
很多家電人都認為,疫情期間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需求并沒有減少,只是節(jié)奏后置,因為一些家電的重安裝屬性,人們不得不將需求后延,隨著疫情好轉,房地產市場復蘇,預計到五一、618等大促節(jié)點來臨的時候,消費者之前累積的消費需求會被釋放出來。但此時的消費券屬于短期刺激消費的有效手段,短期內消費者對家電的需求恐怕很難因消費券被提前釋放出來。但如果從長期來看,消費券讓消費者能夠把本應用來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錢省下來用于支配其他消費,提升了可支配收入當然也能促進今后的家電消費。
一直以來,消費都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持久動力,利用消費券刺激消費的過程也是進行消費回補的過程,即通過刺激消費,帶動供給增加,繼而帶動收入增加,讓收入增加再反作用于消費,形成消費“回補”的良性循環(huán)。消費券用之于民眾,消費者能從中獲益自然不必多說,此外,商品生產者及電商平臺作為市場主體也會獲得很大的好處。但發(fā)放消費券也只能在短期內拉動一下內需,緩解短暫的市場窘境,無法持久化,還是應該更要關注后續(xù)市場的發(fā)展。
當前,國內疫情形勢逐漸向好,各行各業(yè)正在有序恢復生機、活躍,公平、公正、合理、科學的消費券發(fā)放政策,或將能發(fā)揮出積極效果。關于疫情過后家電行業(yè)的走勢也應該保持積極態(tài)度,數據顯示,3月份居民消費也正在逐漸回歸正軌,商務部重點監(jiān)測的1000家零售業(yè),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5.6%,其中,家電增長了11.1%。疫情過后家裝及安裝需求有望明顯崛起,疫情對家電市場的影響也將逐步緩和,在消費券的催化作用下,行業(yè)有望加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