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紅宇
“吃與愛,歌唱與消化:這就是人生這部歌劇的四幕,它會像香檳的泡沫一樣轉(zhuǎn)瞬即逝”。羅西尼視任香檳泡沫消失而不去啜飲的人為“瘋子”,當我從《莫扎特,請入席》中讀到這段話,不想當“瘋子”,想要與音樂大師共進一餐的念頭,便如同嫩煎小牛舌飄散出的香氣,縈繞不去。
據(jù)說在法語中,piano一詞除了“鋼琴”之外,還有“廚房中的爐灶”之意。正因為如此,法國知名的音樂記者娜塔莉·克拉夫特與米其林兩星廚師米歇爾·波爾圖合作,創(chuàng)作出《莫扎特,請入席》。他們以十位作曲家的飲食習(xí)慣和烹飪癖好為靈感,編寫出一份色香味俱佳的獨特食譜,它從“一個至今鮮有描繪的側(cè)面”去觀察,為讀者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閱讀之門:原來通往音樂殿堂的路,還經(jīng)過廚房。
貝多芬極喜愛生蠔,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部向生蠔致敬的作品,他在對話本上留下這樣一行字:“生蠔甚至能唱出一首卡農(nóng)曲。”肖邦擅長烹制肉醬,曾將它寄給友人,并在信中告訴他,這是“我在煙霧籠罩的廚房里自己制作出來的”,這可與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形象不相符;羅西尼是有名的饕餮之徒,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羅西尼牛排”早被收入《美食年鑒》……
星級大廚米歇爾·波爾圖的廚藝和想象力令人嘆為觀止,他僅根據(jù)簡單的文字記載,便能用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做出佳肴:莫扎特在孩童時代最愛吃的土豆雞肝肉丸,喬治·桑為肖邦烘烤的香甜面糕,杜蒂耶鐘愛的馬賽魚湯……經(jīng)由侍者的手端到我面前——那么我可以與音樂大師們共進一餐了?
想和巴赫一起喝杯咖啡。關(guān)于巴赫的音樂,歌德說過:“這正是上帝在創(chuàng)造世界之前,與自己的交談?!彼耘c巴赫一起喝咖啡,相當于與上帝共享休閑時光了吧。
18世紀,巴赫領(lǐng)導(dǎo)的萊比錫音樂學(xué)社每星期五都會在齊默爾曼咖啡館演出,咖啡的甜香縈繞在舌尖和筆端,讓巴赫創(chuàng)作出輕快詼諧的《咖啡清唱劇》。清唱劇,就是喝咖啡不加伴侶吧?來一杯。坐在大師的衣角邊,小口品著咖啡,時光靜默,如無聲的圣詠。
“擁有一顆純潔的心,才能做出一碗好湯”,很想去說出此言的貝多芬家喝碗湯。雖然貝多芬常說“與王子的餐桌相比,我更愛陋室廚房的自由”,但他的廚藝被評價為極其糟糕??晌胰詧孕潘依镉幸煌牒脺耙稽c香芹和胡蘿卜”熬成的清淡菜湯,十分美味——即使去不成,只要傾聽貝多芬,就是在品嘗著靈魂的一碗好湯,那音樂始終調(diào)養(yǎng)、滋養(yǎng)著我們的人生。
想去威爾第的圣阿格塔莊園做客。在BBC紀錄片《意大利歌劇》中,攝制組特意去那里拜訪過,記得在他專門用來作曲的桌子上,擺著一雙手的模型,就是這雙手創(chuàng)作出28部歌劇,令威爾第成為舉世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之一;也是這雙手,用藏紅花和牛骨髓烹制出米蘭煨飯,讓威爾第被妻子稱作“煨飯大師”。
在自家的莊園里,威爾第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親自下廚的他,把每一樣食材都當作一個角色,他賦予它們意大利民間音調(diào),做出植根于鄉(xiāng)土的傳統(tǒng)美食;他讓他的廚房,“像舞臺一樣榮耀”;他讓他的美餐,像歌劇一樣流溢著華彩樂章。
特別想與舒伯特共進晚餐——我請客。因為他在世時,生活一直艱難,從來沒吃飽過,可是他卻讓樂曲《鱒魚》永恒流傳,讓《婚禮上的烤肉》恒久飄香。
音樂不是生命旅程的唯一證人,還有美食。熱愛美食的大師們,創(chuàng)作出激動人心的作品,滿足了更多人的音樂胃口,撫慰更多對音樂充滿饑餓感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