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二
平面設計界頂級大師的設計之道
平面設計是一種在紙面上排布視覺元素的技巧,若離開了智慧的思索、超越時代的眼界以及敏銳的藝術嗅覺,將難以擺脫平庸。
設計是一種語言,可讀性和美學價值缺一不可。大師之所以功成名就,無一例外都因為他們是設計“思想家”。本期雜志濃縮了著名平面設計師們及其代表作品,透過這6位設計大師的職業(yè)生涯,可以得以窺見平面設計歷史發(fā)展的軌跡。
大衛(wèi)·卡爾森(David Carson):打破常規(guī)
被稱為“垃圾搖滾教父”的大衛(wèi)·卡爾森對設計采取一種獨特的、打破常規(guī)的態(tài)度,改變了原本單調(diào)的設計行業(yè)。他撕爛、扭曲、有時難以辨認的布局設計一直是全球設計師們激進靈感的源泉。
史蒂芬·塞格麥斯特(Stefan Sagmeister):混合細節(jié)
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s)、路瑞德(Lou Reed)獲獎的專輯封套設計均出自施德明之手。他的作品經(jīng)?;旌嫌哪⑿?、非正統(tǒng)和細致的細節(jié),創(chuàng)造出“不和諧”的現(xiàn)代設計。
保拉·施爾(Paula Scher):以字為基
紐約公共大劇院的新標識、花旗銀行的新logo,蒂夫尼(Tiffany)的“Tiffiny & Co”都是保拉·施爾的手筆。她擅用字體做插圖設計,通過字體設計傳遞情緒和情感,基于字體的識別性為不同的場地設計不同形象。
保羅·蘭德 (Paul Rand):文圖互動
保羅·蘭德最出名的企業(yè)標志設計,包括IBM、UPS、ABC標志等。他將文案從最主要的地位挪到和設計在一個平面,通過簡化的字體,讓形式和功能之間互動,被認為在視覺上改變了美國。
米爾頓·格拉澤(Milton Glaser):情感共鳴
米爾頓·格拉澤(Milton Glaser)是標志性的“I ?NY”的設計者,他還為音樂家鮑勃·迪倫(Bob Dylan)設計過海報。他說:“你要想辦法讓觀眾變得有洞察力,當他們看到設計時,就能理解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理念?!?/p>
蘇珊·凱爾(Susan Kare):像素圖標
蘇珊·凱爾從事電腦圖標設計,人稱“Icon之母”,蘋果電腦(Macintosh)1.0發(fā)明者之一。蘇珊·凱爾和她的團隊的工作任務是改造冰冷的電腦圖標,使其更人性化,更具溝通力。蘇珊·凱爾的圖標作品中大量使用極簡抽象派網(wǎng)格像素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