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洋文學?遠可追溯至古希臘的海洋神話、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國《山海經(jīng)》中“海上奇聞錄”記載、《莊子》《詩經(jīng)》《楚辭》等先秦海洋文學中涉及海的神話傳說、歌謠詠唱等。海洋文學自古代起便是文學史乃至文明史中重要的一筆。歷史長河中,國外《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白鯨》諸作,我國海洋主題的詩歌、辭賦等,都熠熠生輝,彰顯著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
對于海洋文學的定義,英美海洋文學研究者并未進行過多的論述,更多地集中于對相關作品進行分析與評論,但在“下定義”這方面,中國的海洋文學研究者卻做了諸多探討。龍夫提出:“真正意義上的海洋文學是,主題與海洋具有的特性密切相關,并受海洋的特性支撐的文學作品?!盵l]楊中舉則認為:“那種滲透著海洋精神,或體現(xiàn)著作家明顯的海洋意識,或以海與海的精神為描寫、歌詠對象,或描寫的生活以海為明顯背景,或與海聯(lián)系在一起并賦予人或物以海洋氣息的文學作品都可以列入海洋文學的范疇?!盵2]段漢武對上述兩個定義進行了分析并予以完善,提出:“以海洋為背景或以海洋為敘述對象或直接描述航海行為以及通過描寫海島生活來反映海洋、人類自身以及人類與海洋關系的文學作品,就是海洋文學?!盵3]段波也對海洋文學進行了闡釋性的界定:“海洋文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海洋文學可以指以文字或口頭形式記錄與流傳下來的、與海洋有關的文獻或資料;狹義的海洋文學是以海洋或海上經(jīng)歷為書寫對象、旨在凸顯人與海洋的價值關系和審美意蘊的文學作品,包括海洋詩歌、海洋戲劇、海洋小說、海洋神話、海歌①等,這也是文學研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文學形態(tài)?!盵4]
海洋文學中既有從感性層面描述體驗和感受,揭示人與海的關系為主題的作品,又有以海洋為舞臺,借海洋闡述作者理念的作品,也有從理性層面對海洋空間和現(xiàn)象進行科學隨想或科學幻想的作品。
近年來,知名作家霞子開始聚焦海洋文學創(chuàng)作,將科普與海洋文學相結合,陸續(xù)出
①海歌:口頭傳唱的海洋歌謠,如號子等。版了長篇少兒神話《騎龍魚的水娃》、科學童話《北極,有個月亮島》和《來自寧宙的水精靈》,以“大海洋”的視角對海洋文學的板塊進行了拓展,并在“2019海洋教育國際研討會暨亞洲海洋教育者學會學術會議”上介紹了中國優(yōu)秀的水文化,將“大海洋”的理念帶到了國際講壇,引起了廣泛關注。
一、從水循環(huán)看“大海洋”之思想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海”并非等同于今日之“?!?,以“?!敝浮敖保浮皬V闊的水域”的情況比比皆是,由此可知,在文學中“海洋首先是一個自然存在、一個客觀事物,是一個物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情結、一種人文情懷,是一種意象”。[5]
站在科學角度,從水的循環(huán)來看,海洋與江河湖泊等淡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可謂天下水之母。這個思想曾在著名科普作家金濤的科學童話《大海媽媽和她的孩子們》中顯著地體現(xiàn)了出來。
正是基于這種動態(tài)、整體的“大海洋”觀,霞子的作品無論是《騎龍魚的水娃》還是《來自寧宙的水精靈》,其主題都不再局限于自然的、客觀的和物理的海洋,而是將主題拓展至水,以水、水文化及“大海洋”的理念突破海洋僅作為載體和背景之囿限,代表海洋更加廣義的意味與意境。白大海始,自大海終,水以各種形態(tài)變換著,水循環(huán)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無論水如何變化,它們都是大海的一分子。《騎龍魚的水娃》中,以“珍愛生命之水”的主題貫穿著這一理念。故事中寫道:“常言說千條江河歸大海。世界上九成以上的水都在大海里。大海是水的故鄉(xiāng)呢?!?/p>
這部少兒神話中,小主人公水娃露英本就是水家族的一員,肩負著守護天下凈水、拯救天下生命的重任。本書以藝術化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水的三種形態(tài)及其轉化條件,并表現(xiàn)出水與人類的關系:水“不僅是能到處流動的液體,滋潤著天地萬物”,“還能變成氣體化作云彩,在天空到處飄游,給干旱的地方送去及時雨”,到了冬天“還能變成固體,變成水晶似的冰,保護水下的動物不被凍壞,或變成美麗的雪花,給過冬的莊稼保暖”。至于水家族的修煉方法,一是蒸汽功,修煉時,要熱、要曬;二是冰雪功,要能忍受寒冷;三是再變回水,要遇熱或遇冷。這種文學化的科普方式,讓讀者能夠在趣味之余,對水及其循環(huán)有更形象化的認知。
無論是對水循環(huán)的科普,對大海是水家族故鄉(xiāng)的描述,還是對“海納百川”的水文化的滲透,共同構成了《騎龍魚的水娃》之“大海洋”的廣闊氣韻。而科學知識的加入也讓《騎龍魚的水娃》《北極,有個月亮島》和《來自寧宙的水精靈》跳脫尋常的神話和童話。通過神話和童話形式,科普變得更有趣味;通過諸多科學知識的普及,也讓神話和童話步下“神”壇,以真實可信的形象和敘事走進讀者的內(nèi)心世界。
二、從海洋元素看“大海洋”之體現(xiàn)
《騎龍魚的水娃》一書在闡明水與海的關系、水循環(huán)知識的同時,還富含海洋元素,體現(xiàn)水、海一體的思想。故事中,洪水老怪帶著邪風婆回到他的“家鄉(xiāng)”——大海。水娃和小龍魚追隨而至,先是在遼闊的大海中遨游,見識了繽紛的海底世界——五顏六色的珊瑚礁群、千奇百怪的魚等。隨后,洪水老怪又使出水卷龍武器,想制造海難。文中以夸張但不失實的手法描述了水卷龍的壯觀,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天際海面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黑蘑菇云,下面拖著上千米高的粗水柱,從云端直人海中,在水面上迅速旋轉拖游。水柱所到之處,海水倒行,遠遠看去就像一條盤坐的巨龍,從云中探下頭來吮吸海水?!迸c此同時,在不打斷故事場景和氣氛的前提下,對水卷龍這一海洋現(xiàn)象進行了科學普及。故事的最后,洪水老怪去了最終的目的地——南極,要把南極的冰全部融化,將地球變成一片汪洋。水娃使出五子蓮心功,將妖怪冰封在了南極的冰底,拯救了世界。從山間云霧、小溪、桃花潭、江河、地下水,到海底、海嘯、水卷龍、南極,譜寫出了《騎龍魚的水娃》鮮明的大海洋特色。
在《北極,有個月亮島》中,霞子更是以北極為背景,對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及諸多北極動物的生活習性進行了頗為詳盡的描述,其以具有代表性的北極動物為主角,如水晶城堡堡主北極熊大雄、天生的舞蹈家北極狐絨花、苔原“收割機”旅鼠豆仔、憨直的麝牛大公、外冷內(nèi)熱的北極狼老白、能與因紐特人溝通的馴鹿山姆等,在格陵蘭島東岸虛構出一個月亮島和晶瑩剔透的水晶城堡,譜寫出北極動物向往大自然、追求自由的歌。這里既有關于北極氣候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地球污染對北極的影響及北極生態(tài)鏈的形態(tài)和北極動物的特點等知識,也有關于不要對北極過度開發(fā)、不要再給發(fā)燒的地球捂棉襖、不要污染海洋和空氣等以減少對北極影響的呼吁。通過這部科學童話,讀者能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北極的生態(tài)和現(xiàn)狀,并進一步意識到保護北極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是在保護海洋,更是在保護我們?nèi)祟愖约骸?/p>
三、從水文化看“大海洋”之況味
中國海洋文學早在先秦時期的海洋神話傳說中就已出現(xiàn),而作為文字記載的“文本”當屬成書于戰(zhàn)國時代的《山海經(jīng)》。作為“志怪之鼻祖”,《山海經(jīng)》中收錄了許多有關海洋的神話傳說,尤其集中了一些可稱為“海上奇聞錄”或“海外奇聞錄”的記載。[6]《山海經(jīng)》以山海為背景,構建出諸多超越常識的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無論是寫事、寫景還是寫物,都體現(xiàn)出了極高的白由度和流變度,其白身便如海洋一般具有廣博的包容氣魄和恣意的敘事風格。
《騎龍魚的水娃》一方面吸收了《山海經(jīng)》奇崛的敘事風格,根據(jù)《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中“夸父與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的敘述,虛構出一方桃花潭:“天帝怕桃林枯萎,眾生再受干渴之苦,便擂石為潭,匯集天地間水的精華儲存到這里?!币蕴斓哿艚o人間的凈水寶地桃花潭作為整個故事的發(fā)端,富于奇詭意味。另一方面,將《山海經(jīng)》中的諸多異獸很好地融入故事。無論是可以飛翔的龍魚、可定風寧神的玄龜、沒頭沒尾的帝江,還是可報追兵的寓鳥、可治健忘癥的鶌居鳥鳥、可引發(fā)怪火的畢方鳥,都在故事中出現(xiàn)了,推動著情節(jié)發(fā)展,為這部兒童神話作品更添幾分神秘色彩,增加了許多趣味。
除采用傳統(tǒng)神話故事的敘述形式、加入《山海經(jīng)》的諸多元素之外,《騎龍魚的水娃》還將中國古代水文化的經(jīng)典理念滲透其中?!吧仙迫羲薄八牡隆薄昂<{百川,有容乃大”……這些水文化經(jīng)典理念有時借助水媽媽之口傳達,有時出現(xiàn)在水爺爺?shù)脑捳Z中,有時又出現(xiàn)在帝江的叮嚀中。他們叮囑并教導水娃牢記做水的準則,牢記水之四德——仁、義、勇、智,告訴他“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告訴他“非水無以準萬里之平,非水無以通道任重也”“水,準也”,告訴他“水,理應以善為本。水之仁,就應該沐浴群生,流通萬物;水之義,就應該揚清激濁,蕩去渾穢?!鳛樗?,應有大海的胸懷,容納萬物”。這些叮囑和教導與其說是說給水娃的,不如說是作者借助人物傳遞給讀者的。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可以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水文化的廣博胸懷。
霞子的另一部作品《來自寧宙的水精靈》通過設計幻游都江堰、乘著古船走運河等情節(jié),對中國古代水利工程進行了展現(xiàn)。在傳統(tǒng)水文化之外,增加了科普元素,讓讀者可以跟著水精靈,領略古人如何利用因勢利導的水利思想建造出人、水、地和諧的水利工程,了解這些水利工程的設計原理和精妙之處。同樣,書中也融入了古代水文化的元素,告訴讀者水是無處不在的,萬物都離不開水,“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載地,高下無所不至,萬物無所不潤”。
四、從藍色經(jīng)濟戰(zhàn)略看“大海洋”之與時俱進
海洋科普文化的“大海洋”理念,也來自國家倡導的藍色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根據(jù)《全國海洋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發(fā)展藍色海洋經(jīng)濟要打破海陸分離的傳統(tǒng)觀念,海陸統(tǒng)籌,以海洋經(jīng)濟為基礎,實現(xiàn)社會、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霞子的作品無論是《騎龍魚的水娃》《北極,有個月亮島》,還是《來自寧宙的水精靈》,都體現(xiàn)了時代色彩濃郁的海陸一體環(huán)保主題。
如在《騎龍魚的水娃》中,洪水老怪原本是水家族里善良的水漢子山泉,后來之所以變成邪惡的水家族敗類,是因為他曾四處游歷,目睹了觸目驚心的水污染,不理解人們?yōu)槭裁床蛔鹬厮宜驗槲廴臼グ變裟芰蠓幢恢肛煘槲鄯x的源頭。他傷心、憤怒,決定將天下摧毀,重新建立一個千千凈凈的新世界。故事中,洪水老怪是一個帶有悲壯色彩的反派“英雄”,他的轉變富于張力,讓讀者不得不反思,不得不認真審視環(huán)境污染問題。
《北極,有個月亮島》中,水晶城堡象征著北極動物的“避難所”——北極熊大雄因為氣候變暖,海冰提前融化而挨餓,終日纏著一條海帶圍巾,以備不時之需;白鯨愛麗絲因丈夫和孩子被污染的海水致命終日郁郁寡歡,悲歌聲聲……
《來自寧宙的水精靈》中,水精靈天一想尋找干干凈凈的伙伴一起玩耍,可走遍江河湖海都沒有找到,機緣巧合結識了參加中學生科普劇大賽的李子明、易逗逗和胖宏,帶著他們游歷古代的大運河、云溪燕語。三人眼見原本的“橋上霧氣繚繞,如云溪流動,不時有紫燕穿梭,嬌啼嚦嚦。河面上,白舟競渡,吱嘎有聲,若隱若現(xiàn)”變成了如今的“水斷河枯,垃圾成堆,臭氣熏天”,“云溪燕語衛(wèi)水舟”的美景全然不見蹤影,不禁感慨保護水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海陸一體的環(huán)保主題讓水娃、月亮島和水精靈的故事不再只是對神話和童話的繼承和發(fā)展,更有對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對社會、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如何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思索,體現(xiàn)出古代與現(xiàn)代的交互、虛幻與現(xiàn)實的交融。
霞子作品的“大海洋”觀還體現(xiàn)在天下情懷上。其創(chuàng)作的故事,也許發(fā)生地不同,但皆以世界視野書寫。因為海洋曾將各個大陸板塊隔離,隨著航??萍嫉陌l(fā)展,海洋又成了將不同大陸板塊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絲帶。在水資源污染、海嘯、海平面上升等災難面前,人類將面臨共同的命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利萬物而不爭”的水文化也是人類走向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精神財富。
作者簡介
吳欣欣,青島出版社編輯,從事多年少兒科普及繪本出版工作,所責編圖書榮獲多種獎項。同時致力于科普創(chuàng)作、研究及翻譯,所創(chuàng)作短篇童話曾獲山東省科普創(chuàng)作大賽一等獎。撰有《奇異海島》《南海印象》等書,譯有《你好,機器人》等作品。
參考文獻
[1]龍夫.大海的傾訴:日本學者論海洋文學的發(fā)展[J]海洋世界,2004(7): 22-23
[2]楊中舉.從自然主義到象征主義和生態(tài)主義——美國海洋文學述略[J]譯林,2004(6):195-198
[3]段漢武.《暴風雨》后的沉思:海洋文學概念探究[J].寧波大學學報,2009(1):15-19
[4]段波.“海洋文學”的概念及其美學特征 [J].寧波大學學報,2018(4):110-117
[5]季岸先.中國古代海洋意象史輯[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山版社,2010. 8-9
[6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論[M]青島:中圍海洋大學山版社,1999: 172
《我在太空的一年——NASA宇航員親歷太空的340天》
[美]斯科特·凱利 [美]瑪格麗特·拉扎勒斯·迪安著
鄭永春 門雪潔 譯
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12月
本書的作者斯科特·凱利曾參加NASA的“雙胞胎實驗計劃”,在國際空間站連續(xù)生活了340天。本書記錄了斯科特的4次太空之旅,展現(xiàn)了宇航員在太空生活中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的各方面細節(jié),解答了讀者好奇的種種問題。同時介紹了作者成長為航天英雄的傳奇故事。本書作者所展現(xiàn)的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與意志力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