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紅軍組成東路軍攻下漳州時,籌集了100多萬現洋。如何保管好這些錢,提上了重要議程?;氐饺鸾鹑~坪,毛主席立即找來大弟毛澤民商量:紅軍攻打贛州時,國庫就空了,紅軍的命根子快沒了?,F在繳獲了這么多的金銀,放在葉坪目標大、不安全、敵人的飛機常來轟炸,應盡快找一個隱蔽的地方藏起來,不到萬一不輕易動用這批金銀。毛澤民問道:“什么地方好呢?”毛主席沉思片刻,忽然手一拍桌子說:“與長汀、瑞金交界處的石城南部橫江這個地方好……”
石城是全紅縣、全紅區(qū),離瑞金葉坪不到 40公里,還有一條古驛道,不易被敵軍偵察,更不受地方靖衛(wèi)團騷擾。毛主席到過五次石城,1932年8月的一天,毛主席與毛澤民率警衛(wèi)連的戰(zhàn)士又一次來到石城南部。在察看了龍崗水廟、綠水與橫江張坑、珠璣對比后覺得橫江張坑爛泥坑更具隱蔽性,進退更方便。毛主席當場拍板,確定橫江張坑爛泥坑為國家銀行秘密金庫所在地,并說利用山上的天然山洞和紙寮,再簡單修繕一下就可正式使用了。
毛澤民挑選莫鈞濤(時任國家銀行總務處長、金融專家)為助手,設計了金庫的施工圖紙,十幾個警衛(wèi)連的戰(zhàn)士不到七天就建好了。毛澤民又組織人員夜以繼日整理好國家銀行倉庫的黃金、白銀塊、大小銀元、國民黨紙幣等,由莫鈞濤統(tǒng)一用代號登記造冊。
為了保密,莫鈞濤在存庫那天沒有使用國家銀行的工作人員。要放入秘密金庫的金條、金器、金飾等由部隊的戰(zhàn)士提前用麻布包裹好,放在五個挑擔里。另有20擔的銀元和銀元寶也提前包裹好。還有三個擔子的珠寶和兩個擔子的紙幣(外幣和國民黨法幣)。這30擔“寶貝”,由一個排的戰(zhàn)士輪流挑到距離金庫一里外的山下,到了晚上,再由另一個排的戰(zhàn)士,趁著夜色挑進房子,存到房后的地窖里,為了防火防水,這30個擔子都用事前準備好的石板蓋起來。由戰(zhàn)士們用石塊將地窖口封死,外面做好偽裝。第二天參與貯存的紅軍戰(zhàn)士全部撤離,更換一批戰(zhàn)士擔任守衛(wèi)。在這些寶貝清點打包時,毛澤民都親自過目。放置到地窖后,毛澤民又親自視察。莫鈞濤將30個擔子的東西造冊(為了保密,冊子上寫黃酒若干、白酒若干。黃酒代表黃金,白酒代表白銀)。一式兩份,一份由毛澤民保存,一份由毛澤民指示莫鈞濤保存。
(楊琳摘編自《江西紅色金融記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王信、王曉春/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