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犇
倘要在近些年的戰(zhàn)爭片中,找出一部故事最不復雜的影片,答案大概不會有爭議,即薩姆·門德斯執(zhí)導的《1917》。影片最后的字幕是“獻給一等兵阿爾弗雷德·門德斯皇家來復槍步兵團1營”,這個一等兵正是導演的祖父,這部影片根據其祖父早年的講述而改編。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方傳令兵奇跡般地在8小時之內將撤退指令送達前線,使得1600名士兵沒有落入德軍陷阱,免遭屠戮。影片甚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述。然而有時候,故事越簡單,脈絡越清晰,拍起來反倒就越困難。
關于“一鏡到底”(或“偽一鏡到底”)的運用的利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感覺,在戰(zhàn)爭片中采取“一鏡到底”是個突破,“一鏡到底”使得影片始終是順序推進,不走回頭路,提升了行動的節(jié)奏?!耙荤R到底”有很強的代入感,使得觀影者身臨其境,成了與他們一同執(zhí)行任務的傳令兵,時刻與之同喜同悲。
該片在技法上的硬核,似乎不用贅述。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三個獎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即便不用獎來衡量,當我們看到戰(zhàn)地上的草場、飄零的櫻桃花、??扑固劓?zhèn)的照明彈與火光,聽到鼓點似的音樂時,都能感覺到該片在技法上的成熟。
與技法相比,我更關注影片(劇本)的細節(jié)。
影片以戰(zhàn)地的草場開篇,近處有黃花、白花,很快,鏡頭落在兩個小憩的下士身上,即躺在地上的布雷克和靠在樹上的斯科菲爾德。影片的結尾同樣是戰(zhàn)地的草場,與布雷克的哥哥布雷克中尉告別后,斯科菲爾德靠著一棵樹,掏出家人的照片看了看,如釋重負地閉上眼睛,就像影片開端那樣。斯科菲爾德來不及思考、也思考不了戰(zhàn)爭的意義,只要戰(zhàn)事不停,只要自己不戰(zhàn)死,斯科菲爾德仍將繼續(xù)奔命。一個是后方的景,一個是前線的景,二景何其神似,而歷經艱險和生死的斯科菲爾德像完全沒有移動過一樣,這樣的刻畫透露出戰(zhàn)爭的荒誕性。
照片是戰(zhàn)爭片的常用道具,該片也有幾處與照片有關的情節(jié)。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在進入德軍防空洞,發(fā)現床架上插著一張德軍家人的照片,應該是德軍緊急撤退時落下的。繼續(xù)往里走,斯科菲爾德絆到了地雷線,兩人幾乎窒息,眼看著一只老鼠引爆了地雷,斯科菲爾德被埋。布雷克救出他,當斯科菲爾德走出來,洗凈眼睛后,便掏出裝有照片的鐵盒,確認照片在不在。正是死里逃生,才激發(fā)起此前比較冷漠的他對家人的牽掛。布雷克臨死前,讓斯科菲爾德幫他掏出家人的照片,斯科菲爾德舉著照片給他看,布雷克死后,斯科菲爾德將照片放回布雷克的衣服,讓其家人“陪著他”。斯科菲爾德對家是疏離的,他討厭回家,因為回去后很快就要離開,永遠不知是小別還是永別。但經歷了布雷克的死,經歷了重重險境,影片的最后,斯科菲爾德再次掏出家人的照片端詳,那一刻的心態(tài)必然與之前迥異。
無論是在征途上,還是最終將信送達前線,幾乎所有的將士對之都異常冷漠,長期高強度的征戰(zhàn)和未來的遙遙無期使得個體的情緒、性格變得古怪。趕路時,布雷克碰倒了傷兵,立即被對方的人抓住脖領,如果斯科菲爾德不來勸和,很可能被胖揍。到了約克街,史蒂文森少校已犧牲,他倆只好將便條給萊斯利中尉,萊斯利中尉對來者十分不屑,報以槍擊似地嘲諷,例行公事地向他們交代前行時的注意事項,給他們一些物品,往他們身上撒酒禱告,語氣里仍摻雜譏諷。當斯科菲爾德到達前線的戰(zhàn)壕,忙于戰(zhàn)事的士兵更是沒工夫搭理他。斯科菲爾德沖進指揮所,找到指揮官麥肯齊。對于斯科菲爾德,無情的麥肯齊沒有一句肯定的話,最后仍冷語道:“去找人看看你的傷口,現在滾吧,下士?!敝挥虚T口的軍官對斯科菲爾德說了句“干得好,小伙子”,冷酷里露出零星的暖色。
對櫻桃花的刻畫讓人眼前一亮。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到了一個被德軍毀壞的農場,看到很多被砍倒的櫻桃樹。櫻桃樹引發(fā)布雷克回憶了家,回憶了童年。斯科菲爾德覺得這些樹都將死去,布雷克說:“果核腐爛后還會再長,到最后會長出更多的樹。”然而不久,三架飛機近距離空戰(zhàn),一架敵軍飛機墜落,兩人本能地救出敵軍飛行員,結果布雷克被敵人捅了?!拔也辉ε?,我愛他們,我希望……”布雷克讓斯科菲爾德幫他寫信告訴他媽媽,又讓他重復一遍要走的地名,布雷克很快就死了,像被砍倒的櫻桃樹。而在斯科菲爾逃離??扑固劓?zhèn),墜入深淵,又浮出水面時,櫻桃花再次出現,它們飄落到水中,岸邊全是浮尸,斯科菲爾德爬上岸,哭泣著。他此時大概睹物思人,想起了布雷克。無論是櫻桃樹被砍倒,還是櫻桃花在飄零,它們一直見證著生死交織。
此外,對白里的金句,以及詩與歌的引用,也增強了影片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
比如,斯科菲爾德問將軍:“就我們兩個人嗎?”艾林摩爾將軍回答道:“無論是下到地界還是登上王位,獨自旅行的人走得最快。”斯科菲爾德將信送至前線,麥肯齊對他說:“希望是一種危險的東西。結束戰(zhàn)爭只有一個辦法,戰(zhàn)斗到最后一口氣。”
昏倒的斯科菲爾德醒來后向外跑,火光里有人朝他射擊,他踹開木板,躲進去,這是??扑固劓?zhèn)的一戶人家。得知是英國兵后,法國女子讓他坐下,幫他擦拭傷口。抽屜里的女嬰突然哭泣,女子抱起了女嬰。斯科菲爾德給他們食物,但女嬰只能喝牛奶,他便將此前在廢棄農場灌了些牛奶的水壺遞給她。女子讓他跟女嬰說話。
斯科菲爾德竟對著女嬰背起了愛德華·李爾的詩《呆頭人》,“他們乘著篩籃出海/他們乘著篩籃出海/盡管他所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在一個冬天的早晨/在一場暴風雨里/他們乘著篩籃出海/越來越遠/越來越渺小……”這本就是一首詼諧詩,再次透露出戰(zhàn)爭的荒誕性,同時流露出向死而生的意味,即便乘著篩籃出海,也會有生命得以幸存。從布雷克的死,到女嬰的活,闡釋出一個道理:再慘烈的戰(zhàn)爭,也不可能毀滅所有的希望。
斯科菲爾德上岸后,走進樹林,遠處傳來歌聲。一個戰(zhàn)士給一群戰(zhàn)士唱歌,唱的是《游蕩的異鄉(xiāng)人》?!拔沂且粋€可憐的流浪的異鄉(xiāng)人/穿過這個悲哀的世界/那里沒有疾病、艱辛和危險/那童話般的土地,我出發(fā)了/我要回家見我的父親/我要回家,不再有更多的迷茫/我只要越過約旦河/我只要回到家鄉(xiāng)……”戰(zhàn)士沒有不想家的,尤其是聽到這首歌,他們都想回家,回到親人身旁。
完成任務的斯科菲爾德找到了布雷克的哥哥布雷克中尉,他把戒指和軍牌交給布雷克中尉。斯科菲德爾表示會替他給媽媽寫信,又對布雷克中尉說他的弟弟是個好人,救了他的命。布雷克中尉全程沒有咆哮,甚至最后對斯科菲爾德說:“我很高興有你陪著他。”這著實比咆哮、質問等更震撼人心。與《拯救大兵瑞恩》不同的是,瑞恩被救幸存,不至于全家犧牲,而布雷克中尉只是此刻安全,他會像弟弟一樣戰(zhàn)死嗎?影片不再刻畫,客觀上將希望留給人們。
《1917》的細節(jié)、對白、詩歌、音效、畫面等,呈現出“戰(zhàn)爭美學”,反戰(zhàn)主題則強化了這一美學。我以為,反戰(zhàn)是最好的“戰(zhàn)爭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