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懷
劉過這個人,《宋史》不載其傳,但在南宋朝野卻著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劉過,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他工于詩,善填詞,有《龍洲集》、《龍洲詞》行世,然而屢試不第,布衣終生。劉過性格率真,詩詞豪放,喜論恢復(fù),為陸游、陳亮、辛棄疾、張栻等大文豪大學(xué)者所激賞。他喜歡交游,與豪門貴族及文人墨客長相往來,宋人的野史筆記中多有記載,尤其是他與辛棄疾的相識、相交,頗有趣味,一時傳為佳話。
據(jù)宋末元初人蔣正子《山房隨筆》一書說,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辛棄疾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時,劉過狂熱地希望拜見這位詞壇巨擘,但辛棄疾一末聞過其名二末見過其詩,拒絕相見。就在劉過灰心喪氣之時,辛棄疾手下兩位監(jiān)司便給他出主意說:“辛安撫將在某日舉行宴會,你可即時來,倘若門衛(wèi)不讓進(jìn),你就在門口喧嘩吵鬧,必然可進(jìn)?!?/p>
那日,劉過如期而至,門衛(wèi)果然不讓進(jìn),劉過就同門衛(wèi)吵了起來。辛棄疾問何事,門衛(wèi)如實報告。辛棄疾聽說一布衣腐儒要奪門而入,不免惱怒。二監(jiān)司勸道:“劉過也是個豪杰之士,又擅長詩詞,不妨一見?!毙翖壖沧鳛樘┒芳壴~人,愛才惜才,聽說對方有才,遂讓門衛(wèi)引進(jìn)。
不過,辛棄疾對劉過的才華還是有些懷疑,所以進(jìn)來便問:“能作詩嗎?”劉過說:“能?!闭闷腿嗽谏涎蚰I羹湯,辛棄疾讓他以此為題賦詩。劉過說:“暫莫急,請先賜酒一杯吧?!焙韧昃疲瑒⑦^請辛棄疾限韻。辛棄疾見劉過喝酒時因天冷哆嗦,酒水流到了衣服上,便限韻“流”字。劉過頓了頓,隨口吟出一首《賦羊腰腎羹》:“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guān)內(nèi)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隨樽俎伴風(fēng)流。”吟完,辛棄疾拍案叫絕!原來,劉過在詩中用了兩個與羊有關(guān)的典故,一為“管城子”,二為“爛首”。“管城子”在古代指代毛筆(唐韓愈《毛穎傳》謂毛筆為管城子),而毛筆常以羊毫制成,此一羊;“爛首”即指羊頭,古代有一首諷刺封建王朝封爵濫賞的童謠即說:“爛羊頭,關(guān)內(nèi)侯”,此二羊。如此用典恰當(dāng)、切題精準(zhǔn)、符合情境、膾炙人口的佳作,簡直可遇不可求。辛棄疾不但拍案叫絕,還相見恨晚,立馬拉劉過入席,推杯換盞,從此訂交。
南宋官員曾多次彈劾過辛棄疾,說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彈劾之詞,有時乃欲加之罪,難免言過其實。倘若去掉因栽贓而夸張的成分,再加上辛棄疾的槃槃大才和傳奇經(jīng)歷,反而可以想見,他是一個性格豪爽、為人仗義、視錢財如糞土的劍俠詞宗。而他與詩人劉過交往的過程中,更是突顯了他的這一性格特征。元人郭霄鳳的《江湖紀(jì)聞》里,便記載了一樁辛棄疾“打土豪”幫助劉過的趣事。
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辛棄疾被任命為鎮(zhèn)江知府。大約是在四五月間,春暖花開,劉過至鎮(zhèn)江府,又一次造訪辛棄疾,在其幕府盤桓多日。老友重聚,自是詩酒流連,唱和不斷。一日,劉過獲悉母親病重,準(zhǔn)備告辭歸家。只是劉過疏豪好施,不留余財,如今要回去看望老娘,口袋里卻“布粘布”,連回家的路費(fèi)都沒有,不禁一籌莫展。辛棄疾得知后,思忖著如何幫助劉過。某日傍晚,辛棄疾脫下官服,著上便裝,攜劉過一起,到了鎮(zhèn)江最有名的青樓。二人進(jìn)去不久,還沒開始喝酒聽曲,卻即被青樓里管事的給轟了出來。為何?原來,鎮(zhèn)江府一都吏已經(jīng)把這個青樓包場了。辛棄疾雖為知府,但剛剛調(diào)來不久,又著便裝,加上宋朝制度嚴(yán)禁官員逛青樓、捧歌妓,所以管事的既不識,都吏正喝酒聽歌、忘乎所以,當(dāng)然也不知。辛、劉二人被轟出后,四目對視,不禁會心一笑。
回到府衙,辛棄疾立刻差人通知都吏,說有機(jī)密文書急需處理,命他連夜前來干辦。然而,都吏早已趴在酒桌上、醉倒“花叢中”,不省人事了,遂一夜未歸。第二天,辛棄疾以有令不從、官員宿妓為由,要將都吏籍沒家產(chǎn)、流放蠻荒,都吏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為了減輕或免受處罰,都吏先是請了府衙上下數(shù)十人到辛棄疾跟前說情,辛棄疾不為所動。后來,都吏打聽到辛棄疾的好友劉過正缺錢,便請人轉(zhuǎn)告辛棄疾,愿以向劉過母親祝壽的名義,送給劉過五千緡錢。辛棄疾同意這個方式,但不同意這個數(shù)額,要求都吏加倍。都吏沒法,雖然辛棄疾有點“請君入甕”的意思,但畢竟自己違法在先,只好打掉牙齒往肚里吞,自認(rèn)倒霉,如數(shù)將錢萬緡奉上。
于是,辛棄疾慷慨解囊,將都吏的“罰款”萬緡送到船上,親手交到劉過手中,讓他乘船歸家。辛棄疾的相知、俠義和慷慨,讓劉過很感動,臨行,劉過特作《念奴嬌·留別辛稼軒》一詞相贈,詞曰:“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fèi)辛苦。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莼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劉過交游甚廣,他與岳飛的孫子岳珂亦是好友。岳珂的《桯史》一書中,也記載了辛棄疾與劉過見面前的一次交流,說法上與劉過通過賦“羊腰子詩”結(jié)識辛棄疾稍有不同。
《桯史》記載說,嘉泰三年,劉過寄居南宋行在臨安,辛棄疾則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治所在越州(今浙江紹興)。劉過喜論恢復(fù),又在士大夫間素有文名,其性情既合辛棄疾的脾胃,其詩又為他所看重,因此,辛棄疾特遣人專程趕到臨安,邀請劉過到越州幕府相聚。劉過當(dāng)時恰有要事纏身,暫時無法前往,遂填詞《沁園春·寄稼軒承旨》一闋,并隨書信一起,請來人轉(zhuǎn)交辛棄疾。詞曰:“斗酒彘肩,風(fēng)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白云天竺飛來。圖畫里、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毙翖壖驳摹凹谲庴w”詞有形式松散、語義連貫、好用典故、將古人詩詞成句鑲嵌進(jìn)來等特點。劉過這首《沁園春·寄稼軒承旨》,便是效法“稼軒體”而作。在詞中,他開篇就假想自己冒著風(fēng)雨渡過錢塘江趕赴紹興后,在辛棄疾府衙狂吃海喝的開心樣子,這樣的相聚“豈不快哉”。然而,讓人無奈的是,這樣好的相聚卻無法成行,他被白居易、蘇軾和林逋等三位大詩人強(qiáng)行拉回,推杯換盞,詩酒流連。最后他抱歉地說,待天晴日好,再去拜會吧。
全詞想象奇特,用前人詩詞成句拆解串通,意思連貫,一氣呵成,充分體現(xiàn)了他灑脫不羈、才思敏捷的特點。辛棄疾讀了劉過的詞后,不禁大喜,后又多次力邀。劉過終于應(yīng)邀來到后,辛棄疾招待月余,臨別還贈錢千緡。
岳珂說,他與劉過在西園飲酒之時,說起這段經(jīng)歷時,劉掀髯一笑,頗為得意。岳珂聽后打趣道:“此詞固然好,只可惜沒有‘刀圭藥,來治療你這個‘白日見鬼癥?。 币馑际?,詞中拉了那么多已故詩人作陪襯,簡直是白日見鬼。
劉、辛二詩人的相識,如果說賦“羊腰子詩”像一個傳奇,那么岳珂的所謂“白日見鬼詞”則更像紀(jì)實。鑒于《沁園春·寄稼軒承旨》收入了唐圭璋編纂的《全宋詞》,而詞又確實是婉拒辛棄疾的邀請之意,加上岳珂與劉過本身就是經(jīng)常喝酒聊天的詩友,因此,岳珂之說或更接近于史實,更可信。
劉過雖為布衣,但亦是名士,加上劉、辛二人皆好在詞中用典故,又皆是豪爽之士,對于性情相近的詞人,辛棄疾心生愛慕而熱情邀請,也在情理之中。不過,無論是怎么相識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二人的確是因詩而相交、相知、相惜,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且在當(dāng)時的文壇傳為了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