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兵, 曹興建, 范玉萍, 顧水晶, 李 娜
(1.海門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南通 226132;2.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南通 226001)
因自身胰蛋白酶消化作用異常而導致的胰腺炎性疾病被稱為胰腺炎[1]。胰腺炎分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又分為普通型和出血型,重癥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死亡率高。急性胰腺炎常表現為臉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腹部疼痛、惡心嘔吐、不同程度脫水與發(fā)熱等癥狀[2]。D-二聚體(D-dimer,DD)檢測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應用較多,且DD、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與胰腺炎發(fā)生、發(fā)展、預后也存在密切關系[3]。為探討DD含量檢測在不同類型胰腺炎診斷中價值,本研究檢測了輕、重癥胰腺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DD、PT、APTT、TT水平,以期為胰腺炎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海門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其中輕癥胰腺炎患者40例(輕癥組)、重癥胰腺炎患者20例(重癥組)。納入標準:診斷符合2004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診斷及分級標準。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肺等其他主要臟器疾??;有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入院前服用過影響凝血及纖溶功能的藥物。同時選取健康志愿者60名作為對照組,各組受試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采用自動血凝分析透射免疫濁度法,分別于患者入院后1 h、24 h、第3天、第5天、第7天抽取其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液3 mL到含109 mmol/L枸櫞酸鈉0.5 mL抗凝管中,充分混勻后,5 000×g離心5 min,分離血清后立即檢測。采用ACL Advance自動凝血分析儀和原裝配套試劑(美國貝克曼公司)測定DD、PT、APTT、TT含量。操作步驟嚴格按說明書要求進行。
表1 各組一般資料比較
重癥組入院時DD、PT、APTT、TT高于輕癥組和對照組(P<0.05);輕癥組入院時DD、PT、APTT、TT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各組入院時DD、PT、APTT及TT比較
輕癥組和重癥組入院后3 d,DD、PT、APTT、TT較入院時明顯升高(P<0.05),其中輕癥組入院后7 d各指標有所降低(P<0.05),而重癥組持續(xù)升高(P<0.05);重癥組入院時、入院后3 d、入院后7 d的DD、PT、APTT、TT明顯高于輕癥組(P<0.05)。見表3。
表3 輕癥組和重癥組DD、PT、APTT及TT變化
將患者入院時DD、PT、APTT、TT進行ROC曲線分析,DD、PT、APTT、TT在判斷胰腺炎嚴重程度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66、0.801、0.776和0.835(P<0.05)。見表4、圖1。
表4 ROC曲線分析參數
圖1 ROC曲線分析圖
急性胰腺炎分為重癥和輕癥,重癥急性胰腺炎常表現為出血性壞死,死亡率較高[4]。膽道系統(tǒng)疾病、酗酒、暴飲暴食、胰腺損傷或手術、高脂血癥、高鈣血癥和機體感染等均可誘發(fā)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反復發(fā)作造成的一種胰腺慢性進行性破壞[5],患者常表現為發(fā)熱、臉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腹部疼痛、惡心嘔吐、不同程度的脫水等[6]。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逐年增多,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7]。急性胰腺炎的初期、輕型胰腺炎及尚無感染者均可采用非手術治療,如禁食、補充體液、抑制胰液分泌、解痙止痛、營養(yǎng)支持、應用抗菌藥物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而慢性胰腺炎主要采用病因治療[8]。
微血管損傷和功能障礙是胰腺炎發(fā)展中的重要因素,通過監(jiān)測凝血和纖溶功能,可及時采取措施,及時調控機體凝血狀態(tài),為微血管損傷的修復提供條件,改善胰腺炎的病變程度[9]。DD作為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志物,起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lián)纖維蛋白凝塊,測定DD可及時了解繼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10]。通過測定PT值可檢查機體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功能有無障礙,也是臨床抗凝治療的重要監(jiān)測指標[11]。APTT是目前常用于篩查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是否正常的較敏感的指標[12]。TT是反映共同凝血過程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的指標[13]。胰腺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激活體內凝血系統(tǒng)和/或纖溶系統(tǒng),從而造成DD、PT、APTT及TT水平的升高,而且這種激活和疾病的病期、嚴重程度和治療情況密切相關[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癥組入院時DD、PT、APTT、TT明顯高于輕癥組和對照組,輕癥組入院時DD、PT、APTT、TT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凝血和纖溶功能與胰腺病情發(fā)展存在密切聯(lián)系。輕癥組和重癥組入院后3 d DD、PT、APTT、TT較入院時明顯升高,其中輕癥組入院后7 d各指標有所降低,而重癥組持續(xù)升高;重癥組入院時、入院后3 d、入院后7 d DD、PT、APTT、TT明顯高于輕癥組。出現該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胰腺炎原本就是胰腺部位出現的炎癥反應,嚴重的炎性反應及其所造成的微血管損傷均可導致凝血功能的異常,治療時的禁食和腸梗阻等也減弱了腸黏膜的屏障作用,促使腸內毒素轉移,造成的炎癥反應加劇了凝血功能紊亂,使DD、PT、APTT、TT呈現升高的現象,且與病情程度成正比[16-18]。
將患者入院時DD、PT、APTT、TT水平進行ROC曲線分析發(fā)現,DD、PT、APTT、TT在判斷胰腺炎嚴重程度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66、0.801、0.776和0.835(P<0.05),由該數據可知,DD、PT、APTT、TT水平均與胰腺炎嚴重程度存在密切聯(lián)系。本研究通過檢測DD、PT、APTT、TT水平,判斷患者凝血和纖溶功能,對胰腺炎病情嚴重的判斷更具有臨床價值。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較少,隨著收治患者的增多結果可能會略有差異,但是本研究與多項研究結果基本相符,而且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ROC曲線分析,希望可以為臨床帶來一定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DD、PT、APTT、TT檢測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診斷中有一定應用價值,有助于對患者病情程度進行評估,建議在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觀察中注意積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