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怡婷
生活中充斥著陽光,黛瓦青墻,古畫人家,無論天涯海角,我心中那片悠悠江南中,捕捉到的,都是幸福。
假期,回鄉(xiāng)。從我步入那有些褪色卻始終親切著的村口大門時,心中便泛起了波瀾,記憶中的那些舊物一直都在,候著我歸來,不離不棄。
入院門時便一眼看見了爺爺,些許佝僂的身影,滄桑的寬后背刻滿歲月的印記。他辛勤得如蜜蜂,似螞蟻,忙前忙后。我看出來了,爺爺在做香腸。
吃香腸是村里的習(xí)俗。每次過年,老人們都會為孩子們做上幾根。而爺爺做的,始終是最好吃的。我知道,他是把愛裹著肉餡裝了進去。幸福著,世上終是有人,窮盡一生追隨著你的背影,只為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你。
爺爺在揀肉了,我是不喜肥肉的。因而他睜著一雙老花眼,如在地里拔雜草般,仔仔細細,一點兒不馬虎。那肉,紅紅火火的,這般市井中的東西,在爺爺柔情的愛的洗塵下,竟也變得超凡脫俗了。
我擦了擦濕潤的眼角,淺笑著上前:“爺爺,我回來了!”爺爺頓時抬起了頭,驚訝著,又欣喜著。歷經(jīng)時光的一對眸子里似藏著容納百川的愛,經(jīng)久不息,細水長流。
“快過來,嘗嘗爺爺前幾日做的香腸!”爺爺忙在腰間系著的圍裙上擦凈手,輕輕取下掛著的香腸,招呼我進門。那雙大手中提著的香腸,注定將在我的記憶中留下珍藏的味道,讓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時時反顧,回味余生。
憶起白落梅曾寫下的美句:“黛瓦上炊煙裊裊升起,落日下的村莊一如既往的寧靜平和,像一幅掛在人間歲月的水墨畫,周而復(fù)始,萬古不變?!?/p>
用心去迎接陽光,讓愛灑遍心房。捕捉生命中的幸福,剎那驚艷歲月,時光無恙。(指導(dǎo)教師? 施? 燕)
【評點】
作者從爺爺百般柔情地制作香腸的過程中,捕捉到了幸福。幸福本就是一種抽象的情感,文章通過刻畫細節(jié),呈現(xiàn)爺爺做香腸、揀肥肉、取香腸時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化抽象為具體,令人感同身受。此外,本文的語言風(fēng)格也別具匠心,多采用長短句相結(jié)合的形式,如開篇“生活中充斥著陽光,黛瓦青墻,古畫人家,無論天涯海角,我心中那片悠悠江南中,捕捉到的,都是幸?!保北贾黝}的同時,又奠定了全篇幽靜深邃的感情基調(diào),營造意境美。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在臨近尾聲時引用白落梅的美句,意在與開篇形成照應(yīng),卻與前文描寫爺爺帶給作者的幸福感相脫節(jié),不足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收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