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鴻 馬宏森
摘 要:為了考察青少年核心自我評價在金錢態(tài)度與社交回避關系中的中介效應,對455名初中學生施測《金錢態(tài)度量表》《核心自我評價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結果發(fā)現(xiàn):(1)青少年金錢態(tài)度、核心自我評價和社交回避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2)核心自我評價在青少年金錢態(tài)度與社交回避之間的關系中起著完全中介作用。
關鍵詞:金錢態(tài)度;核心自我評價;社交回避;青少年
一、引言
青少年是個體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其社會性發(fā)展良好不僅能促進其自我完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能幫助他們積極地適應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Steinberg認為青少年社會性發(fā)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與他人建立親密的、有意義的關系的能力。若青少年出現(xiàn)社交回避,其社會性發(fā)展無疑會受到嚴重影響,也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威脅。社交回避是一種行為傾向,指個體會有意地回避參與社會交往。社交回避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個體缺乏與他人互動的興趣,或者是由于參與社交活動會引起不適體驗和使壓力水平升高。高水平的社交回避與許多負面結果相關,不僅會降低個體的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影響其與同伴之間的關系,而且使得同伴關系問題增多。同時,社交回避水平高的個體,被他人容納的水平會比較低,使得被欺負的可能性增加。可見,社交回避會嚴重影響個體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
金錢對我們來說,在許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而我們對金錢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表現(xiàn)。金錢態(tài)度是指個體對金錢所代表含義、倫理和價值的認知。不同的人對金錢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如視錢為安全感、自由、權力、聲望和愛等的來源和象征。根據(jù)金錢的自足理論,金錢增加了個體獨立自主的需要,使個體的社交需求減少。這會影響個體對社交活動的興趣,進而影響個體出現(xiàn)社交回避傾向。有研究表明,金錢啟動會減少個體對陌生人的信任,而人際信任對社交回避有直接的影響。由此推測,金錢態(tài)度對社交回避有重要影響。
金錢態(tài)度作為一種對外在事物的態(tài)度,之所以影響個體的社交行為,是由于自我意識在其中產(chǎn)生的作用。近年來的自我意識研究中,核心自我評價是最重要成果之一。研究者認為,核心自我評價是個體對外部世界和自我的基本評價和價值判斷。研究表明,越容易將金錢與權力、聲望、不信任和憂慮聯(lián)系起來的個體,其核心自我評價水平越低。而核心自我評價與學生的社交表現(xiàn)密切相關,高核心自我評價的學生更少有社交回避,并且個體社交回避會受到擔心他人對自己有負面評價影響,越是擔心,社交回避水平就會越高。
根據(jù)已有研究結果,本研究假設,青少年的金錢態(tài)度通過核心自我評價的中介作用影響社交回避,但這種中介作用是部分的還是完全的還有待探討。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法對漳州市某中學初一至初三年級發(fā)放問卷480份,回收有效問卷455份,有效率為94.8%。其中,男生247人、女生208人;初一為183人、初二為157人、初三為115人;年齡范圍為11-17歲(M=14.43;SD=1.03)。
(二)研究工具
1.金錢態(tài)度量表
該量表最早由Yamauchi和Templer于1982年開發(fā),本研究采用洪雷等人2009年翻譯、修訂為中文版[1]。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68。
2.核心自我評價表
該量表最早由Judge等人開發(fā),本研究采用任志洪、葉一舵2009年修訂為中文版[2]。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83。
3.社交回避及苦惱表
該量表最早由Watson和Friend于1969年編制,本研究采用汪向東等人1999年翻譯、修訂為中文版[3]。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82。
(三)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23.0和AMOS22.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tǒng)計及相關分析
差異檢驗表明,金錢態(tài)度(t=2.67,P<0.01)、核心自我評價(t=3.86,P<0.001)和社交回避(t=-2.31,P<0.05)在性別上都存在顯著差異;核心自我評價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F=7.16,P<0.05)。故對性別和年級進行控制,各變量控制了性別和年級后的偏相關分析結果。結果發(fā)現(xiàn),金錢態(tài)度、核心自我評價和社交回避兩兩顯著相關(P<0.001),其中核心自我評價與金錢態(tài)度(r=-0.25,P<0.001)、社交回避(r=-0.39,P<0.001)呈顯著負相關;金錢態(tài)度和社交回避(r=0.16,P<0.001)呈顯著正相關。
(二)金錢態(tài)度在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回避之間的中介作用
采用逐步檢驗的中介作用檢驗程序,分析核心自我評價在青少年金錢態(tài)度與社交回避的中介作用。此外,對所有預測變量進行標準化處理,并控制性別和年級。結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別和年級后,金錢態(tài)度能有效預測社交回避和核心自我評價。對結果進一步分析顯示,金錢態(tài)度對社交回避的預測作用變得不顯著(β=0.07,p>0.05),表明核心自我評價在金錢態(tài)度和社交回避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
為使結果更加準確,使用結構方程模型的路徑分析技術來對假設模型進行驗證。對性別和年級進行控制,結果模型擬合指數(shù)如下:χ2/df=2.18,RMSEA=0.05,CFI=0.973,NFI=0.954,GFI=0.994,AGFI=0.972,IFI=0.975,模型擬合良好。
四、討論
(一)青少年金錢態(tài)度、核心自我評價和社交回避的性別差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在金錢態(tài)度的得分上,男生顯著高于女生。該結果與前人研究一致,即比起女生,金錢對男生來說更容易被看作是聲望和權力的象征。雖然兩性都有將金錢與權力相聯(lián)系的傾向,但是男性在處理金錢時所具有的競爭性要更強。在核心自我評價的得分上,男生顯著高于女生,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男生的核心自我評價比女生更高可能是由于性別角色期望的差異所致,有研究顯示在中學中教師對男生期待更高,也更加嚴格。教師的高期待對學生有積極促進的作用,使他們在發(fā)展和互動中獲得積極的自我評價。在社交回避的得分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女生社交回避水平高于男生可能的原因是,女生比男生早一些進入青春期,身心各方面的變化會讓她們更留心他人的看法,使得在人際交往中比較敏感和關注自我。同時,青少年階段的女生比男生要更加害羞,而害羞可能是建立和維持親密、高質(zhì)量的社會互動和關系的障礙。
(二)核心自我評價的中介作用
個體的社交回避是如何受金錢態(tài)度影響的?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的核心自我評價在其金錢態(tài)度與社交回避之間起著完全的中介作用。首先,金錢態(tài)度可以負向預測核心自我評價。原因可能是金錢在人們的心理上與社會評價上具有重要意義,并且與安全感、自由、失敗、能力等密切相關。個體對金錢如果有較強的權利-聲望方面的態(tài)度,就容易將錢與明顯具有社會評價色彩的聲望、地位和權力等相掛鉤,進而影響其核心自我評價。而青少年相對來說不像成人那樣擁有許多可以自己支配的錢,這時越將金錢視為權力和聲望的象征就越可能會降低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其次,核心自我評價可以負向預測社交回避。根據(jù)應對理論的觀點,個體如果有較高的核心自我評價,會更相信自己可以應對所遇到的困難任務,傾向于追求成功而不是回避失敗。同時,低核心自我評價會嚴重影響其在人際關系中關注與自我消極面相關的信息。最后,金錢態(tài)度不僅直接影響社交回避并且還通過核心自我評價對其產(chǎn)生影響。青少年金錢態(tài)度可以正向預測社交回避,越是看重錢的權力、聲望含義,他們社交回避的可能性就越高。他們可能會想通過錢或消費來顯示自己的價值和地位,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可能就會讓他們回避參加一些需要消費或消費比較高的社交活動。而核心自我評價在其中的作用就像一座橋梁,越在意錢的“地位”含義,沒錢時就可能會降低自尊和自我評價,進而減少他們參與社交的積極性,嚴重可能會導致社交回避。
五、結論
一是青少年金錢態(tài)度、核心自我評價和社交回避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二是核心自我評價在青少年金錢態(tài)度與社交回避之間的關系中起著完全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洪雷,曹慧,方格.金錢態(tài)度量表(MAS)的信度和效度驗證[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2).
[2]楊秀珍.高一學生羞恥感、自我接納與社交回避及苦惱的關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5.
[3]Junsheng Liu, Robert J, Coplan, et al. Unsociability and Shyness in C hinese Children: 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Relations with Indices of Adjustment [J]. Social Development, 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