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批“90后”邁入了而立之年。
這群在很多人眼里還沒長大的孩子,曾被貼上“自我”的標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他們卻挺身而出,用還未成熟的肩膀,扛起了時代賦予的重任,為防疫阻擊戰(zhàn)注入一股強大的新生力量。
在采訪彭銀華事跡時,我一直強忍著淚水,抱怨命運的不公——他還這么年輕,人生還有許多遺憾,還有無限可能。
我一直努力希望成為一個合格的時代記錄者,在這場殘酷疫情中,像彭銀華這樣犧牲的人固然重于泰山,可我更希望他們依然活著,而不是以這種壯烈的方式被我們銘記。
他的同事陳浩對我說:“其實,彭銀華并不特別,他就是我們身邊一個曾經(jīng)活生生的兄弟、戰(zhàn)友,和這場戰(zhàn)疫中所有白衣戰(zhàn)士一樣?!?/p>
是啊,這群堅毅的年輕醫(yī)護人員,剛剛穿上白衣沒多久,就開始學著前輩的樣子跟死神搶人。每一位殉職的醫(yī)生也是家里的孩子或父母,在步入前途未卜的戰(zhàn)場時,他們也會落淚。
“他是彭銀華,也是我們自己,在這里,我們?nèi)魏我粋€人都有可能倒下?!辈稍L中,陳浩多次說到這句話。
“會怕嗎?”我不禁追問。
“沒有害怕”,陳浩脫口而出。思考片刻后,他又說:“遠遠望著你會怕,當責無旁貸、就該你上的時候,離危險越近,身在其中,你就會忘記害怕!”
人類的贊歌是勇氣的贊歌,人類的偉大是勇氣的偉大。
我們會長久銘記犧牲的英雄,而那無數(shù)連名字都不為我們所知、卻依然在戰(zhàn)斗的戰(zhàn)士們,同樣值得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