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
2019年有網(wǎng)站做了個調(diào)查,國慶檔三部主旋律電影里,誰是你心中的影后?袁泉以17.3萬票遙遙領(lǐng)先,票數(shù)居然是排名第二的章子怡的4倍。
有網(wǎng)友評價說:袁泉就是一部行走的演技教科書。當同班同學章子怡、秦海璐、梅婷都在影視劇里大放異彩的時候,袁泉還在更小眾、曝光率更低、收入更少、對演技要求卻更高的話劇舞臺上“沉淀”。
她愛看書,書籍能幫她理解每個角色背后的文化底蘊;她也喜歡琢磨優(yōu)秀的電影,從中觀摩別人的表演;在話劇舞臺上,她一句臺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推敲,一演就是10年。這10年,袁泉用自己絕對的專業(yè)和信仰,取得了奪目的成績:2007年,她與老舍、曹禺等前輩一起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成為名人堂里最年輕的成員;她被業(yè)界評為“話劇公主”,提綱主演的《簡愛》在中國國家大劇院一票難求;她和同學劉燁主演的音樂劇《琥珀》創(chuàng)下香港話劇史上最快的銷售記錄……
要說運氣,袁泉可能是同班同學里最普通的那個,但實力上來了,機會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袁泉曾說:讓導演跟自己說“這段需要重新來一下”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所以她對自己的要求遠高于導演。這樣的演員,怎能不優(yōu)秀呢?
【素材點撥】紀錄片《人生七年》中的一個孩子在成年后說過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人如果想要過好日子,就一定要逼迫自己前進。在崇尚“少女感”的娛樂圈里,袁泉能成功突圍,有人說她的運氣真不錯。不過,所謂好運其實是無數(shù)次正確選擇的疊加,而整個過程更要耐得住寂寞。只要能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打磨自己,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像蚌在深海中把砂石磨礪成珍珠一樣,最終成就的人生又怎能不優(yōu)秀呢?
【適用話題】沉淀自己;踏實前行;努力與運氣;態(tài)度決定人生……
(田宇軒摘自《傳奇故事(破繭成蝶)》2019年第12期)
黃磊:文藝青年不再,我仍在
mogu
初識黃磊是因為《人間四月天》里的徐志摩,然后是他和周迅二度合作的《橘子紅了》。2003年,黃磊自編自演的一部《似水年華》奠定了他的熒幕形象,那個時候,每一個粉紅少女心中,都有一個哼唱著“我想我是海,平靜的大?!钡拈L發(fā)清俊少年。黃磊毫無疑問是內(nèi)地文藝男神的開山之人,再加上其北京電影學院老師的身份,更是成為文藝青年心中的文藝青年。
那種仿佛隔著層紗的身上帶著的舊時代氣息,讓你覺得看得見但摸不著,望也不太望得清楚。他就像是你心目中一個寂寞的投射,是每個寂寞的人心中的那個“暗戀桃花源”。那時候的黃磊是一陣風,是一場雨,是一個氣息、一段情緒,像畫里的人,似書里的角色,誰也不曾想到,數(shù)年后的黃磊完全脫離那個形象,像變了一個人。他結(jié)婚、生子、發(fā)福,演一部又一部家長里短的電視劇,上一個又一個嘻嘻哈哈的綜藝節(jié)目,一頭扎進人間煙火里,一點也不扭捏、尷尬,大大方方地做起了一個會做飯、愛講笑話的溫暖大叔。
看過多少青春偶像,他們留戀黃金歲月,不愿走下神壇。當偶像光環(huán)不再的時候,從此消失于公眾視線,或硬挺著僵硬的偶像感,繼續(xù)在影視劇作品中扮演著自己都無法投入的愛情故事。
當年喜歡黃磊的男孩女孩們,也逐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磨煉出了另外的樣子。黃磊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文藝青年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臥軌,叫遠行;一個是嘻皮笑臉,叫隱藏。我是后者。原來那個文藝青年還在我心里,只是我不需要再和別人分享,不需要一直表現(xiàn)出來,是時候讓我們倆獨處了。”
【素材點撥】作為很多人的青春記憶,黃磊率先一步把那些縹緲文藝的情緒和喃喃自語的青春徹底地留在了過去,他要站在最真實的生活里,做最真實的自己。在俗世考驗中摸索出的一切真相,都成為黃磊成功的基石,讓他能夠底氣十足地“安然于煙火人間”,站在眼下的生活中。
【適用話題】做真實的自己;安然于煙火人間;成功的基石……
(南亭摘自新華網(wǎng))
我拍出中國的水下世界
一 ?條
3年前,湖南姑娘周芳帶著5位攝影師一起,走訪了中國24座城市,首次完整地拍到很多中國水下的古跡:云南撫仙湖的水下金字塔、河北潘家口的水下長城、千島湖的水下百年古村……2019年9月,《水下中國》紀錄片播出,成為世界第一部從水下視角展示中國的紀錄片。很多人拿《水下中國》和BBC《藍色星球》作比較,周芳覺得,水下中國這個題材,一定是BBC無法取代的。“中國人拍攝自己的水下世界,我們并非是以物見物,而是以物見人,以物見中國?!?/p>
周芳出生在湖南,讀大學之前她從沒有見過大海。2012年,她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度假的時候,看到了全世界最好的大堡礁,“我才知道,水下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平行世界”。從此,她每年有半年時間都在世界各地潛水,但是周芳更喜歡作為水下拍攝者的自己。她完成的第一部水下作品是2015年的《尋找鯨鯊》。后來,她又出品了一共25集的紀錄片《潛行天下》。2017年1月,她到北極冰潛。一位俄羅斯教練問周芳,“你知道中國的水下世界是怎樣的嗎?我在那里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水下世界?!?/p>
這對周芳的打擊很大。“我走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最后卻敗在不了解中國的水下世界。帶著一種不服氣、不甘心,我開始拍攝水下的中國?!?/p>
在周芳之前,從未有人涉足水下中國這樣題材的紀錄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拍攝難度太大。周芳說:“自然類紀錄片是所有紀錄片中拍攝難度最高的,而拍攝水下世界,按照等級來分的話,算是金字塔的塔頂了?!碧鞖?、能見度、水流,甚至是水溫,有一點偏差都會造成拍攝失敗。而中國的洞穴,大多都是未被探索和開發(fā)過的,沒有明確的地圖指示,進去之后沒有直接的逃生口。在廣西地下水系最深處的洞穴,周芳就曾因為拍攝盲蝦,差點被困洞穴死在水下……
拍攝完成之后,她已經(jīng)改變了自己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能夠有機會讓中國人了解自己的國土,對中國的水下世界感興趣,是值得一直做下去的事情。將來總有一天,中國人也會擁有屬于自己的《藍色星球》。”
【素材點撥】中國的歷史古老而悠久,在水下,一段古墻、一枚錢幣都能引發(fā)我們對歷史的追溯、對文明的思考,其中的深厚底蘊是BBC等紀錄片無法取代的。周芳為此不惜親自涉險,向世界傳播中國水下的歷史與文化,把塵封在水下的文化慢慢開啟,用驚艷的鏡頭和古老的文化去感染觀眾,只為有一天,它能被歷史珍藏,被文明守護。她和她的團隊用行動詮釋了何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適用話題】自然之美;文化守護與自信;堅持的意義;讓世界了解中國……
(南亭摘編自“一條”)
匠人劉文輝
劉俏言 秦鈺陽
來自山西的劉文輝,美術(shù)中專畢業(yè)后到玻璃廠工作,之后考上大學,在海外任職高管。2012年他辭職回國創(chuàng)業(yè),以38歲“高齡”考上了中國美院的研究生。2013年,在一個博物館里,劉文輝望著展出的一座古建筑模型出了神,“這么美好的東西不應(yīng)該被放在博物館的玻璃罩里,被匆匆一眼看過后遺忘,它應(yīng)該是可以被觸碰到、讓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其中的。”
怎樣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古建筑之美呢?劉文輝想到了中國古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種構(gòu)件——斗拱。這個在立柱與屋檐之間、層層復雜的承重結(jié)構(gòu),撐起了中國建筑特有的長屋檐,是中國人獨有的智慧之美。于是,他萌生了把斗拱做成積木的想法。起初,他畫好設(shè)計圖紙,找上海的加工廠代工了30套斗拱。第一代斗拱還不能稱之為積木,幾個零部件只能勉勉強強堆在一起。后來,他通過朋友結(jié)識了自己的老鄉(xiāng)——祖?zhèn)魅谏轿髯龉沤ㄖ哪窘硰堄睿f服他跟自己一起創(chuàng)業(yè)。
翻《營造法式》找圖樣,打稿,做圖,拆分,落地……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自己盯著。剛剛跟著劉文輝的時候,張宇沒想到磨合會這么難。他是老木匠了,一個積木零件該做成什么樣,他用手一摸心里就有譜了,但是劉文輝不同意,說一定要做到精細化。他說:“中國建筑的美,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差?!眲⑽妮x的工作室里放了兩個紙箱,都是他認為的廢料,有的是因為磨圓處理不到位,有的僅僅是因為木頭的花紋不好看。
憑著匠人精神,工廠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斗拱積木也賣到了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目前,他們的斗拱積木已經(jīng)做到了第7代,得到了故宮博物館、陜西省博物館等一系列博物館的青睞。2019年9月25日,劉文輝憑借“中國版樂高”,成為這一年“淘寶造物節(jié)”的“天下第一造”。
【素材點撥】如果做一款純粹的國潮玩具,它會是什么樣的?它一定不是在潮鞋上隨意加兩個中國字的混搭,更不是在絲巾上敷衍印著西湖風景圖的文創(chuàng),中國人骨子里對美的理解,是美在勤勞,美在實用。匠人劉文輝給出的答案,是把中國古建筑中的斗拱做成積木,讓人們在玩樂時體會傳統(tǒng)建筑之美。
【適用話題】真正的中國之美;美在勤勞,美在實用……
(南亭摘編自“搜狐”)
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
沈岳明
法國畫壇巨匠莫奈,從小就喜歡畫畫。他以木炭畫為起點,在認識了著名畫家布丹后,便緊緊地跟隨著布丹學習油畫。只要布丹一有新作問世,莫奈便會潛心研究并進行描摹。很多時候,莫奈描摹布丹的畫作,甚至比布丹的原作還要完美。
一天,當莫奈又準備描摹布丹的一幅新作時,被布丹拒絕了。莫奈不解地問:“老師,您不愿意再帶我了嗎?”布丹說:“我不是不想帶你,我是怕你跟我久了,反而會害了你!”
莫奈聽不懂老師的話,依然執(zhí)著地說:“老師,您是畫壇大師,難道我跟著大師還會有錯?”布丹知道自己如果再說什么,莫奈也是聽不進去的,于是,他將莫奈帶到了一片森林里,指著一棵參天大樹對莫奈說:“你說,這棵樹大嗎?”莫奈望著那直插云天的樹干說:“這棵樹真大!”布丹接著說:“那么,你再看看樹的腳下,是不是光禿禿的一片,什么也沒有?”
莫奈望了一眼樹下的土地,確實什么也沒有,哪怕是一棵草也沒有。因為那棵樹太大了,大得將腳下土地上的陽光雨露全遮蓋住了,這里不但長不出樹來,就連小草也無法生存。這時,布丹才語重心長地說:“大樹底下是長不出大樹來的,你再看看那一棵樹,如果假以時日,它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的?!表樦嫉さ氖种福慰吹搅艘豢貌⒉惶髤s長勢喜人的樹,正在迎風招展。
莫奈恍然大悟,從此離開了老師布丹,開始獨闖畫壇。最終,莫奈創(chuàng)造了印象畫派,并成了享譽全球的畫壇大師。
【素材點撥】在大自然的規(guī)律面前,大樹底下是長不出大樹來的。而在人生之中,如果只知道循規(guī)蹈矩地跟在別人的身后行走,也是永遠無法創(chuàng)造出一番屬于自己的偉業(yè)的。
【適用話題】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成為你自己;跨出去;走自己的路……
(心香一瓣摘自《沒人會責怪你的精心準備》,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當一只螢火蟲也很好
韓少功
文學還能做什么?文學還應(yīng)該做什么?一位朋友告訴我,“詩人”眼下已成為罵人的字眼,如“你全家都是詩人”。這種說法不無夸張,但玩笑中也透出幾分冰冷的現(xiàn)實。在太多的文字產(chǎn)品傾銷中,詩性的光輝、靈魂的光輝正日漸暗淡,甚至成為票房和點擊率的毒藥。
坦白地說,一個人的生命有限,不一定會遇上大時代。再坦白地說,大時代也許都是從小時代中滋生而來,兩者其實難以分割;或者說后者本就是前者的一部分,前者也本是后者的一部分。抱怨自己生不逢時,不過是懶漢們最標準和最空洞的套話。文學并不是專門為節(jié)日和盛典準備的。文學在很多時候需要忍耐,需要堅守,需要旁若無人,需要煩瑣甚至乏味的一字一句的雕琢。哪怕下一輪偉大的節(jié)日還在遠方,哪怕物質(zhì)化和利益化的小時代正成為現(xiàn)實中咄咄逼人的那部分,哪怕我一直抱以敬意的作家們正淪為落伍的手藝人或孤獨的守靈人……那又怎么樣?我想起多年前在鄉(xiāng)村看到的一幕:當太陽隱沒在地平線以下,螢火蟲開始發(fā)光,劃出一道道忽明忽暗的弧線,那微光因為黑暗而分外明亮,引起人們對溫暖的回憶和向往。
當不了太陽的人,當一只螢火蟲也許恰逢其時。
【素材點撥】換句話說,本身發(fā)不出太多光和熱的家伙,趁新一輪太陽還未東升的大好時機,做一些點點滴滴的實在事,豈不是躬逢其盛?真的,其實當一只螢火蟲也很好。
【適用話題】平凡與偉大;做實在的事;微光……
(陳福民摘自2019年第11期《學生天地·初中報》)
黑暗里點亮燭光
陳亦權(quán)
保羅是一個愛好詩歌的奧地利男孩。18歲那年,納粹攻占了維也納,他和父母都被關(guān)進了集中營。父母相繼去世后,保羅傷心至極,每天像行尸走肉一樣等待著死亡的降臨。一天晚上,保羅發(fā)現(xiàn)他的小學老師也被關(guān)了進來,當師生倆認出彼此時不禁抱在一起痛哭。之后老師問保羅,現(xiàn)在還寫不寫詩?保羅苦笑著說:“世界已經(jīng)如此黑暗,我還寫什么詩呢?更何況我連一支筆、一張紙也沒有。”老師搖搖頭問:“人在什么時候才會點蠟燭?”保羅回答說:“當然是在黑夜里才會點蠟燭。”
“是的,越是黑暗才越要點蠟燭,你為什么因為黑暗而放棄點燃自己的蠟燭呢?沒有筆和紙,你可以用石頭、棍子在地上寫,如果連地上也不能寫,你就在心里寫,把每一句詩寫在心里、記在心里,這些心靈深處的蠟燭會陪著你迎來黎明的曙光!”老師說。
老師的話點燃了保羅內(nèi)心的蠟燭。此后,保羅勞動時就在心里寫詩,休息時用小棍子在地上寫詩,躺在床上時也在心里寫詩……他把這些詩句記在心里,內(nèi)心就像有一支火把在熊熊燃燒。
1945年,二戰(zhàn)結(jié)束,保羅得以回到故鄉(xiāng),他將記在心里的詩句整理成85首詩歌,其中一首《死亡賦格》以沉郁的反諷手法描摹出猶太囚犯的悲慘和納粹分子的兇殘。這首詩在奧地利《當代》雜志一發(fā)表就引起強烈反響,隨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全球影響最深遠的批判納粹的詩歌之一。
沒錯,這個在集中營里用心靈寫詩的男孩,就是奧地利詩人保羅·策蘭。
【素材點撥】“世界上最耀眼的光輝,不是槍火炮火,而是內(nèi)心追求自由的理想!”保羅·策蘭在他的詩歌作品《一絲絲陽光》中這樣寫道。
【適用話題】世界上最耀眼的光輝;追求自由的理想;用心靈寫詩;黑暗中的蠟燭……
(田曉麗摘自2019年12月6日《亭湖報》)
羅馬,不拆之城
周 ?昂
1964年,《保護和修復文物建筑和歷史地段的國際憲章》在意大利威尼斯簽署,這份文件成為指導各國文物建筑保護與修復的普遍原則。其中,有這么一段規(guī)定:“任何地方,凡是傳統(tǒng)的環(huán)境還存在,就必須保護;凡是會改變形體關(guān)系和顏色關(guān)系的新建、拆除或變動,都是絕不允許的?!币獯罄酥两袢栽谥覍嵉刈袷剡@條規(guī)定。
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陳志華曾經(jīng)幾次去一位羅馬大學教授家做客:“陽臺上欄桿塌了,有那么兩三根料耷拉下來了,我第一次去那樣,我最后要走了還那樣。我說,你怎么不修?。克f,我哪能修啊?我得等著!”這個“可憐”的意大利人沒有資格在自家動土,他所能做的只有向上匯報,等著文物保護的專業(yè)隊伍前來處理。結(jié)果,人家來了一看,覺得沒有什么大的危險,所以不著急修,就這么放著了。
我說:“那你們豈不是很不方便?”他說:“這不是我們家不方便的問題,這是個國家的問題?!?/p>
【素材點撥】意大利用最嚴格的制度,來保護文物建筑的完整性,這種對本國歷史文化的珍視,必將激發(fā)民眾的家國情懷。這樣的制度設(shè)置,值得我們借鑒。
【適用話題】對歷史的珍視;家國情懷;保護與發(fā)展……
(小恍摘自《中國周刊》)
不用標淮答案
張 勇
有一道中學物理題:“如何利用氣壓計測算一棟大樓的高度?”每個用功學生的回答都是:“用氣壓計測量地面與樓頂?shù)拇髿鈮毫?,然后用這個大氣壓力差即可計算出大樓的高度?!边@是標準答案。而一個學生的回答居然是:“到樓頂,在氣壓計上綁一條長繩,然后緩緩垂下,等氣壓計觸及地面時,繩子的長度即是大樓的高度?!崩蠋熃o了他零分,但學生辯說答案完全正確,應(yīng)該給滿分。最后師生同意請一位大師來做仲裁者。
大師提醒該學生這是物理考試,答案一定要包含物理公式,然后給他6分鐘作答。過了5分鐘,答卷上還是一片空白,大師問他是否要放棄,學生卻說:“答案有很多個,我只是在想哪一個答案最好?!比缓髪^筆疾書,在最后1分鐘交了卷。他這次的答案是:“帶著氣壓計到樓頂,松手讓氣壓計落下,同時用碼表測量氣壓計掉到地面所花的時間,大樓高度等于1/2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時間的平方。”答案完全正確,而且用到了物理公式,老師只好給了他高分。大師問這名學生還有什么答案。結(jié)果,學生一口氣說出了5個答案。大師問:“難道你不知道標準方法嗎?”學生說:“當然知道!但我喜歡動腦筋思考,想更多的方法。”
這位仲裁大師是190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魯斯福特,而這個學生叫做波爾,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素材點撥】愛迪生的實驗室墻上貼著一句話:“人總是千方百計,避免真正用心去思考。”愛迪生以此來提醒自己和員工,不要用所謂的標準答案禁錮一個善于思考的大腦,那樣做,就是在扼殺一個偉大的靈魂。
【適用話題】角度;思考;標準答案之外……
(田龍華摘自“做人與處世”微信公眾號)
拉馬克的選擇
崔現(xiàn)玲
1809年春天,拉馬克歷時6年完成了《動物學哲學》一書,但進化論與當時教會奉行的理論格格不入。巴黎大主教拿著這本書去找拿破侖,要求皇帝對這個褻瀆“上帝”和《圣經(jīng)》的拉馬克予以嚴厲的制裁。
拿破侖知道,拉馬克是一位資深的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在法國的科學界有相當?shù)拿荒茈S便地處置他。但是,對于教會提出的要求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拿破侖請居維葉出面做拉馬克的工作。拿破侖希望拉馬克能夠發(fā)表一個公開聲明,表明自己無意褻瀆“上帝”和《圣經(jīng)》,并愿意收回著作中一切違背“上帝”和《圣經(jīng)》的言論。
1809年夏天,居維葉去看望拉馬克,轉(zhuǎn)達了拿破侖的意見。他暗示拉馬克,如果不做一點讓步,教會是絕對不會罷休的,到那時法國當局就只能“秉公辦事”了。拉馬克堅持自己的學說,一口回絕了居維葉的勸說。
拿破侖得知后勃然大怒。他指示居維葉由法國大學管理部門出面,立即解聘拉馬克的教授職務(wù),并指令法蘭西科學院停發(fā)放拉馬克院士所應(yīng)享受的一切待遇。
1809年冬天,拉馬克和小女兒一起搬到巴黎東郊的平民區(qū)去居住。他只能依靠微薄的養(yǎng)老金來維持清貧的生活,但他仍頑強地工作。即使在晚年失明后,他仍然借助女兒的筆錄,堅持寫作,終于成為一位生物科學的巨匠。
【素材點撥】面對權(quán)貴的威脅,拉馬克選擇堅持自己的理論,盡管名利盡失,并且遭遇貧困和疾病,他并不感到后悔。只要生物進化學說能被科學界公認,他就心滿意足了。拉馬克說:“科學工作讓人受益匪淺,還能給我們許多溫暖和純潔的樂趣,以彌補生命中不能避免的苦難?!?/p>
【適用話題】堅持真理;科學精神;人格的高貴……
(田龍華摘自2019年第20期《演講與口才》)
編輯/關(guān)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