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場的水太深了,造假做舊的手段多種多樣,油浸、土埋、尿池子泡、化學(xué)藥品煨等等,魚目混珠,稍不留神就“打眼”買假,后悔已晚。專家勸說收藏愛好者:不懂的別摸,不明白的別看。別老存著僥幸心理:萬一淘到寶了,1千元錢買的能賣100萬。那純屬異想天開,白日做夢。有人計算了一下,淘到這種寶的概率是一百的一百次方分之一,打個比方,就如同太空遨游的宇航員吐了口痰,最后落在你腦袋上一樣,所以,上當(dāng)受騙是免不了的。
我有位朋友是玉石鑒定專家,經(jīng)常和玉石愛好者打交道。有天,一個人手捧一塊玉把件,說是祖?zhèn)靼溯叺?,因為老人病重,急等用錢,請他給估估價。朋友看了一眼:“用這個救人有點兒困難,拿它換瓶咳嗽糖漿還行。這東西是石粉加樹脂做的,批發(fā)市場10元錢一塊。”
有一位玉友去云南賭石,花5萬元買回一塊玉料,請專家鑒定說:“我想用它雕尊佛?!睂<铱赐暾f:“先生,別費雕工的錢了,把它壓咸菜壇子又可惜點,它就是塊石頭。”
還有一位,在新疆花5千元錢買的一塊玉料,說是上等和田羊脂玉,10公斤,他問專家:“現(xiàn)在有人出價200萬,我賣不賣?”專家說:“快賣給他,賣完你就隱姓埋名,逃得越遠越好,千萬別讓買主找到你。”
玉石專家說:“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位大款花了十幾萬買了尊玉佛,拿給我鑒定。大款說,賣給他的那位收藏家說,這尊玉佛有兩千多年,是唐的。”
專家朋友看完,告訴大款:“這件東西不是糖(唐)的,是‘油酥的,它用油炸過?!?/p>
摘自《活著就得樂:侯長喜笑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