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韶明
從前我們說,父母在哪兒,哪兒就是家。今天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說說兒女在哪兒,哪兒也是他們的家。
拿我的父母來說,他們從沒想過會在北京待這么長時間。自我結(jié)婚那年起,他們的原則一直是每年來一次,至多待三個月。我父母的觀念是,你有你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我一直覺得這個觀念有點(diǎn)超前,可是我的朋友說,那是因?yàn)榧依镉心愀绺?,不然你媽才不會那么狠心。好吧,我承認(rèn)我是那盆潑出去的水??墒沁@盆潑出去的水漸漸發(fā)現(xiàn),隨著事情的變化,老爸老媽進(jìn)京的次數(shù)日漸增多。
比如,外孫女生病。孩子的病如同夏天的雨,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我爸我媽經(jīng)常耐不住過程中的煎熬,你剛掛了電話說沒事沒事,他們第二天就到了。再比如,他們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于是你訂好車票,催促他們盡快過來確診一下病情。
嚴(yán)格來說,我的父母是步步淪陷的,他們在老家那邊,無比理智地保留著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我的一個同學(xué),父母直接在女兒所在的城市安家落戶。那個沒怎么操過心的獨(dú)生女,剛到廣東某城市工作沒多久,父母就放心不下,處置了老家的房產(chǎn),隨女兒遷徙至廣東。之后的幾年,女兒在當(dāng)?shù)亟Y(jié)婚生子,父母也已經(jīng)把那個城市當(dāng)成自己的家。
當(dāng)然還有基于各種原因的“被逼無奈”,各種狀況的“不得不留下來”。
總之,你慢慢發(fā)現(xiàn),這個城市里裝滿了口音各異的父母。他們相約去超市買菜,樓下碰到一定不忘交流當(dāng)天的市場行情。他們在某一特定的時間點(diǎn)去公園跳舞,儼然一種大規(guī)模的露天聚會。他們推著寶寶出去散步,熱火朝天的方言碰撞有一種天然的劇場效果。
他們聊天的內(nèi)容多是兒女、孫輩,或者即將降臨的孫輩。在我看來,這些身在兒女家的外省人,有一種十分難得的精神氣質(zhì),那就是明明不那么喜歡這片土地,仍然保持著熱火朝天的生活狀態(tài)。
相比而言,我們這一代做了父母就顯得有些自私。我們也會討論將來要不要生活在兒女的身邊,同一座城市,同一個小區(qū),保持一種有距離的親近。討論的結(jié)果是,沒人愿意放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圈子。也是,我們這些“有自我”的父母,怎么會放棄自我,去遷就別人的生活呢,何況,那有可能是一種連根拔起的遷就。
可是上一代不一樣。那么多身在國外,短暫或長期照顧孫輩的老人,他們更是生活中的勇士吧。而所有這些身在異鄉(xiāng)卻義無反顧的父母們,他們心里最大的愿望,其實(shí)特別簡單,那就是兒女在哪兒,哪兒也是他們的家。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