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弼 ,鐵余斌,楊映紅,王麗萍,丁玉清,王家祥
(1. 賓川縣金牛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云南賓川 671600;2. 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yè)合作社,云南賓川 671600;3. 賓川縣農業(yè)局,云南賓川 671600;4. 賓川遠航植??萍加邢薰?,云南賓川 671600)
云南干熱河谷區(qū),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光照充沛,土壤肥沃,是我國著名的農作物高產區(qū),被稱為“天然溫室”。近年來,云南干熱河谷區(qū)葡萄產業(yè)發(fā)展迅速,2019年栽培面積近4萬 hm2。賓川縣是云南省金沙江干熱河谷區(qū)的典型,目前已經成為全國規(guī)模最大、成熟最早的‘紅地球’葡萄生產基地,2019年葡萄面積1.17萬 hm2。
針對該地區(qū)特殊的光熱優(yōu)勢,在葡萄生產上引進大Y架模式栽培,通過整合簡易大棚、避雨栽培、水肥一體技術、三帶整形技術、樹相栽培、群體結構數(shù)字模式、病蟲害規(guī)范化防治等栽培技術,提煉出了葡萄“單幅連棚降密提質促早熟”集成技術,經過4年的推廣運用,效益突出,體現(xiàn)出技術集成集約化生產的良好效果,具有多元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特征?,F(xiàn)介紹如下:
該技術設計的單幅連棚適用于賓川壩和云南干熱河谷區(qū)的低海拔區(qū)域葡萄栽培區(qū),具有冬春提溫防寒和夏秋避雨防病、防冰雹的功能。降密提質是針對云南大多數(shù)農戶葡萄生產中存在行距小、密度高(700~900株/667m2)的問題,且多是單籬架栽培,進而提出擴大行距,提升架式,斜平枝條,完成三帶整形,采用Y型架面來實現(xiàn)提高葡萄的外觀色澤和內在品質的目標。
促早熟是相對海拔1650 m以下河谷區(qū)來定位。通過連棚防寒、破眠促早、提架降產等綜合技術的應用,把成熟期從6月—7月提早到4月—6月(早熟品種4月下旬成熟,‘紅地球’6月中旬成熟),不僅填補了我國和周邊地區(qū)的鮮食葡萄市場空白,而且錯開本區(qū)域的7月—8月的銷售高峰期,實現(xiàn)錯峰銷售,從而獲取高效益[1]。
單幅連棚降密提質促早熟栽培技術具有揚長避短,發(fā)揮本地優(yōu)勢的優(yōu)越性[1]。通過技術應用效果總結出十大優(yōu)點:
(1)提早上市。在海拔1650 m以下區(qū)域實現(xiàn)葡萄極早熟栽培,不僅填補全國市場空白,還能實現(xiàn)錯鋒銷售,能有效的緩解集中上市的壓力,明顯提高葡萄的經濟效益。
(2)有利于葡萄標準化生產。通過架式的調整能夠極大的提升葡萄的外觀品質和內在質量,實現(xiàn)標準化生產。
(3)采用大“Y”架的枝條布局,不僅能提高葡萄葉片的光合效率,還能從根本上解決云南葡萄產區(qū)日燒和氣灼嚴重的問題。
(4)實現(xiàn)三帶整形與避雨栽培相結合,明顯地減輕了病蟲危害,可以減少30%農藥用量,還能有效的減輕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為葡萄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5)通過采用平主梢、放副梢的樹相栽培和半機械化操作,省工50%。
(6)擴行后進行行間套種,能夠解決糧經、水果爭地矛盾,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進行復合種植,有效提高綜合效益。
(7)通過擴行后的行間套種實施秸稈還田,深翻改土,逐步提高有機質含量,達到改善土質的目的。
(8)改革架式后可以提高掛果高度,通過田間放草或者行間套種,利用作物對土壤養(yǎng)分需求不同的特點,有效降解土壤鹽害的問題。
(9)降低密度強壯個體,配套“水肥一體化技術”節(jié)約化肥30%,能夠有效解決“面源污染”的問題,保護農田環(huán)境。
(10)操作方便,不擇地形。適應云南的特殊地貌,能有效的提高設施與土地的利用率。
要做好該項技術的運用,必須全方位整體推進,認真抓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實現(xiàn)促進葡萄產業(yè)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目的。
全園土地整理后,認真規(guī)劃機耕路、管溝線、電路與生產、生活用房,每667 m2準備20~30 m3有機肥用于土壤改良。按行距2.5~3 m,開挖深40 cm、寬60 cm的定植溝,溝內施用有機肥;采用2.5 m水泥柱,以5.0 m的間距立支架。定植株距0.6~1.0 m,定干高度1.2~1.4 m(圖1),第一條鐵線高度1.0~1.4 m。
針對目前生產中行株距小、單籬架或單籬雙臂架式的老葡萄園,采用隔行挖行或隔株挖株的辦法來降低種植密度。在降密之前先要復壯樹體,將留下的健壯植株于土表面處鋸斷,重新培養(yǎng)成獨干樹體,采用“Y”形整形,解決主干零亂、不易規(guī)范的問題。
滴灌是實施水肥一體的重要載體,一般按照葡萄園的地理環(huán)境和栽培密度進行安裝。
每667 m2留枝量2500~3000個,按2.5~3 m行距計算,枝距15~22 cm,即每667 m2掛2500~3000穗(早熟品種為2000~2500穗),單枝留葉量60~80片,葉片系數(shù)3.0~3.5[2],穗以下副梢抹除,穗以上副梢自然生長,超過6片葉不停長的副梢進行摘心,主梢延長至架面頂部。兩行之間架面留20 cm的間隔。每枝留1穗,穗長20 cm,穗重1.0~1.2 kg,每穗80~100粒,粒重12~15 g。
2.5.1 時間安排
上年 9月—10月做好棚的骨架; 12月中下旬第一次扣棚,根據(jù)氣溫變化逐步全封閉;次年3月撤出;后期成熟的葡萄或者二次果在進入雨季(6月—9月)時第二次扣棚。此時只上頂膜,不上邊膜。
2.5.2 設計和安裝
(1)單幅連棚的長度與葡萄墑長度一致;寬度同架面葉緣位置,也可以用行距減去20~30 cm設計;拱棚凈高為立架以上50~70 cm。在兩幅單拱中間加一小幅平行膜或者白色遮陽網,把兩個拱棚連接起來,四周每4 m加一立柱做骨架,用白色遮陽網與塑料布封閉。這樣上下相連全田封閉,形成簡易大棚。
(2)單幅連棚的拱棚構造:在橫梁兩邊1.2~1.3 m處固定邊線,在立柱延伸的頂端0.5~0.7 m高度固定中線,用3.8 mm的鋼絲橫向連接邊線與中線形成拱頂[3]。拱頂上覆蓋薄膜生成拱棚,兩個拱棚之間上一道網線,拉一幅小平膜(或者遮陽網)。下面再反扣一道網線固定小平膜,這樣把拱膜固定連成一體(圖2)。
2.6.1 土壤培肥
根據(jù)葡萄園的地形進行土壤管理,按定植規(guī)格開挖寬60 cm、深40 cm的定植槽,定植槽底層回填30 cm的表土或樹枝、秸稈,上面施入有機肥(圈肥5 t、草炭土10~30 t、農作物秸稈3~5 t),生土回填在最上層,墑型適度隆起。
2.6.2 架式與整形設計(“三帶”整形設計)
采用大Y架設計,定干高度1.2~1.4 m,V型上口寬2.0~2.4 m[4]。三帶整形設置:通風帶地面上1.0~1.2 m,掛果帶1.0~1.3 m,生產帶1.2~1.8 m。要求立柱高2.5 m,入土50 cm,架高2.0 m。用實心竹干或鋼管連貫立柱為橫梁,在立柱1.1 m處到橫梁上一側的1.1~1.2 m處用實心竹或鋼管連接,兩邊對稱處理形成Y型架面。
2.6.3 幼樹定干
Y字形定干。‘紅地球’葡萄的幼樹1.2 m高度處摘心培養(yǎng)4個副梢,采用斜平順架型綁枝作為掛果母枝,5~7片葉摘心,一次副梢到架頂[5];‘陽光玫瑰’‘夏黑’‘克瑞森無核’1.2 m高處不摘心,只是彎曲平綁,副梢4~5片葉摘心作為結果母枝,一次摘心后放梢到架頂。老園改造的在隔行挖出之后,同樣以1.2 m高度定干,用1.2~1.5 m處的花芽來形成產量,掛果梢成扇形分布,枝條分布在兩根鐵線上。
2.6.4 冬季修剪和破眠促萌
冬剪時‘紅地球’長短結合,‘陽光玫瑰’‘夏黑’‘克瑞森無核’留2芽修剪,預留芽量為設計穗數(shù)的2~3倍。每667 m2選2000~2500個結果母枝,留芽量5000~7000個。在萌芽前25~30 d用3%的單氰胺溶液涂抹結果母枝上的冬芽,破眠促萌。為確保發(fā)芽整齊,低熱區(qū)最好間隔48 h做兩次涂抹,必須嚴格遵守用藥量。
2.6.5 果穗處理
‘紅地球’分穗期除去副穗,開花期根據(jù)花穗的伸長狀態(tài)決定摘去穗尖的程度,設計穗長20 cm,花期前留穗長10~14 cm。側穗短的留4~6個,側穗長時留2~4個,去主穗尖,在生理落果結束時單穗留果80~100粒。‘克瑞森無核’花前去副穗,生理落果結束梭形整穗,單穗留果120~150粒?!暮凇柟饷倒濉炙肫诔ジ彼?,開花前根據(jù)花穗的伸長狀態(tài)決定去穗尖的程度,花前留穗長6~8 cm,圓柱形整穗,側穗留單層,‘夏黑’單穗留果80~100粒,‘陽光玫瑰’單穗留果50~70粒。
2.6.6 膨果
‘紅地球’葡萄在幼果12 mm大小時,用奇寶(GA3)1萬倍和保美靈(芐氨·赤霉素)5000倍液浸或噴果穗,8~10 d用豐產素10 g兌水12.5 kg噴果穗[6]?!巳鹕瓱o核’葡萄幼果12 mm 大小時,用奇寶1萬倍和保美靈5000倍液浸或噴果穗即可?!暮凇柟饷倒濉咸言谥x花后3 d時,用GA312.5 mol/L+吡效隆2 mol/L第一次浸果,14~16 d后用GA312.5 mol/L+吡效隆5 mol/L第二次浸果。
2.6.7 套袋時期選在轉色期前,采用白色防水袋,上口扎緊拉伸平順。
2.6.8 平衡施肥[7-8]
葡萄植株需要適時、適量的吸收營養(yǎng)物質才能滿足其營養(yǎng)需求,根據(jù)葡萄不同發(fā)育時期的生長特點和需肥規(guī)律進行平衡施肥。
(1)秋施廄肥3~5 t/667m2或精制有機肥2000 kg加平衡型控釋配方肥80~100 kg加大粒硼600 g、大粒鋅400 g。
(2)萌發(fā)后2 kg尿素加1 kg高鈣鎂(N:P:K:Ca:Mg=13:3:15:8:2)水溶肥滴施提苗,開花前根據(jù)苗勢滴施或者澆施平衡型(N:P:K =20:20:20)水溶肥或者磷酸二氫鉀2 kg,謝花后施同樣的平衡型水溶肥3 kg加高鈣鎂水溶肥1 kg。
(3)幼果期(硬核期)施高鉀型控釋配方肥80~120 kg。
(4)轉色期施高鉀型水溶肥(N:P:K=17:9:34),每7 d一次,共3次,每次3~5 kg。其余根據(jù)苗情用水溶肥適時調節(jié)。
(5)葉面補充。于采果后、3葉期、開花前、謝花后4次葉面噴硼。開花前、謝花后2次葉面噴鋅,開花前1次葉面噴鐵肥,幼果期到成熟葉面多次噴施鈣肥、鎂肥、磷酸二氫鉀、氨基酸等葉面肥 。
(6)看葉果施肥。要達到樹相平衡,必須觀察枝、葉、果的生長情況,當開花前出現(xiàn)節(jié)間過長、葉片大即長勢旺的情況采取控肥水的方法調節(jié);反之長勢弱時稍加強肥水的使用量,達到基礎樹相,即節(jié)間長8~10 cm、葉柄8~10 cm,葉片寬度分別為12~15 cm(紅地球)和25 cm(夏黑和陽光玫瑰)。
2.6.9 水分管理
優(yōu)先采用膜下滴灌技術,寡沙地配合使用莫寶保水劑3~5 kg與有機肥一起開溝施入。澆透促萌水,開花前適當控水,幼果期保持土壤濕潤,轉色期干濕交替,注意排澇。
2.6.10 土壤耕作
除了種草免耕的葡萄園,土壤必須每年翻耕2~3次,10~11月深翻曬田,5月淺挖促根(幼果期),8月結合施秋肥開溝斷根(采果后)。
2.6.11 病蟲害防治規(guī)范
病蟲害的防治總體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依據(jù)病蟲害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治理。在絨球期、發(fā)芽后到開花期、謝花后到套袋前、套袋期間、套袋后到采收前這5個時期制定不同的防治規(guī)范(表1)[9-11]。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加強樹體管理,增強樹勢,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適時預防。抓住關鍵防治時期,實現(xiàn)化學防控與生態(tài)安全、食品安全相協(xié)調。
表1 病蟲害防治規(guī)范Table 1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specif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