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陽豪, 郭穗豐2, 馬利軍, 陳艷春
(1.湖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08;2.湖南省水利電力工程建設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07)
遙田水電站工程[1]屬于耒水(湘江主要支流)13個梯級開發(fā)中的第12個梯級,位于遙田鎮(zhèn)建新村。上承珠磯灘水電站工程(即原耒陽水電站工程),距離耒陽市26 km,距離東江水電站118 km。下接白魚潭水電站工程,距離衡陽市73 km。遙田電站位于耒水下游丘陵區(qū),壩址控制流域面積為10 470 km2,占總流域面積(11 905 km2)的87.95%。電站利用耒水自龍頸上至雙和圩之間“S”形彎道,裁彎取直,獲得天然落差6.2 m,加上建壩雍水,共獲得11.8 m水頭。電站以發(fā)電為主,兼有通航及灌溉等綜合效益。電站總裝機容量為5萬kW,年發(fā)電量為2.028 3億kW·h,船閘年貨運量為100萬t。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遙田電站時,裁掉該河段內(nèi)的2個彎道。第1次是對遙田至新市段1個近16 km長的彎道進行裁彎取直,直道長約2.4 km,直道內(nèi)建有1個水電站(遙田電站),裝4臺發(fā)電機組,并配套建了1座100 t船閘,彎道內(nèi)建1座攔河壩,以抬高電站中、枯水期上游水位,增大電站的發(fā)電水頭,攔河壩中、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壩頂溢流泄洪[2]。過后,又進行了第2次裁彎,對樞紐下游1個長約11 km彎道進行了裁彎取直,直道長不到200 m,進、出口與河道幾乎正交。第2次裁彎的目的是降低電站下游中枯水期的水位,增大電站的有效水頭[3]。航道整治地理位置示意圖見圖1。
2個裁彎取直工程完工后,本河段的水流結構變得比較復雜,中、枯水期,第1個彎道斷流,水流由遙田電站下泄,而對下游第2個彎道來說,直道比彎道短很多,河床高程又比較低,大部分水流由直道下泄,彎道過流很小。洪水期水位上漲,上彎道內(nèi)的攔河壩過流泄洪,對下游第2個彎道段來說,由于直道底寬較窄,邊坡又比較陡,隨著水位的升高,河寬和過流面積的增幅還不如老河道(彎道)大。也就是說,洪水期,彎道的流程雖然還是比直段長,但過流面積也比直道大很多,與中枯水期相比,彎道洪水期的分流比會明顯增大。
圖1 航道整治地理位置示意圖
工程完工后至今,2段裁彎取直河段發(fā)生了幾次船舶安全事故,據(jù)調(diào)查分析,事故主要是遙田電站發(fā)電機組發(fā)電放水引起的不良水流流態(tài)造成的。中、枯水期電站發(fā)電,船閘正常運行,1臺機組發(fā)電的流量為117.9 m3/s,對應的水位為船閘下游最低通航水位58.34 m;當4臺機組全部發(fā)電時,對應的流量為468.2 m3/s,水位為60.32 m,大于船閘下游最高通航水位60 m,船閘不通航,船舶不運營。綜合分析,本項目主要解決中、枯水期不同數(shù)量(1、2、3臺)機組發(fā)電時尾水流量下對船舶航行的影響。
河流中的灘險可分為淺灘、急灘[4]和險灘3類,就山區(qū)河流而言,很多的灘都是這3種的組合。急流灘的整治原則與整治方法有多種[5]。
分析已建樞紐船閘下游引航道口門區(qū)急流礙航[6-7]以及石質(zhì)急流灘航道整治的原則與方法[8],工程段按Ⅵ級航道實施整治,布置30 m寬航線,并將其淺段疏通,考慮到本項目主要目的是減緩第2次裁彎取直直段流速,因此通過將航槽斷面(K0+000~K0+454)航道寬度由30 m拓寬至45 m,拓深航槽斷面(K0+000~K0+360)至設計河底高程以下0.3 m(滿足1.5 m的水深)及K0+360~K0+454斷面至設計河底高程以下0.5 m(滿足1.7 m的水深),見圖2。同時對于灘尾以下流速較緩的、過流斷面較大的平直河段的航道外的深槽,可利用上游棄渣土進行填充,以減緩灘上比降和流速,見圖3。
圖2 航道整治方案布置圖(單位: m)
圖3 工程前后航道河床縱斷面圖
將整個河道建立為1個二維恒定流計算模型[9],模型長15 km,采用三角數(shù)值網(wǎng)格,第2次裁彎區(qū)域局部加密。采用遙田電站最小下泄流量(1臺機組發(fā)電)117.9 m3/s,對應的壩下水位為58.34 m,按實測枯水比降推算沿程各段設計水位并分別驗證。數(shù)值模型驗證結果表明,模型水位與原河道實測水位誤差均在允許范圍內(nèi),滿足規(guī)程要求。
水位驗證后,分別在1、2、3臺機組發(fā)電的尾水流量下進行模擬。
工程前,2、3臺機組發(fā)電流量下直段航道內(nèi)均存在水流速度大于3 m/s的航段,尤其為D02所處的位置(見表1),流速非常大,為急流,船舶航行較為危險,且往上游行駛的船舶存在上行困難等問題。
表1 工程前各級流量下流速值(m·s-1)點號不同流量(m3·s-1)下流速117.9242.2355.2D011.872.513.06D022.93.714.15D032.063.243.93
工程后,由數(shù)值模擬計算結果顯示,在各個流量下的流速與初始狀態(tài)下的流速有較大的緩解。在1臺機發(fā)電的流量下,直段最大流速可以控制在2 m/s以下,工程河段流速減緩0.12~0.91 m/s,流速減緩程度較大,取得較明顯的工程效果;在2臺機組同時發(fā)電的流量下,直段最大流速可以控制在3 m/s以下,工程河段流速減緩0.01~ 0.79 m/s,流速減緩較明顯,取得一定的工程效果;但在3臺機組同時發(fā)電的流量下,直段處的流速均大于3 m/s,通過本次簡單的疏浚措施無法解決3臺機組同時發(fā)電的流量下的通航問題,從安全角度來講,船舶此時不宜通航,以減少安全事故。
因此該工程方案實施后,分別在1、2臺機組發(fā)電流量下能保證安全通航,流速為3 m/s以下,見表2。
表2 工程后各級流量下流速值(m·s-1)點號不同流量(m3·s-1)下流速117.9242.2355.2D011.752.503.04D021.992.923.31D031.782.763.15
1) 電站尾水航道同以往灘險整治條件不同,整治設計時要充分認識灘險水流條件,以及電站的調(diào)度情況,有針對性地布置整治方案。
2) 分別在1、2、3臺發(fā)電機組發(fā)電流量下,對工程河段采取分段布置不同疏挖斷面來設計方案。方案實施前、后進行數(shù)值模擬,得出1、2臺機組發(fā)電流量下,方案實施對比實施前流速取得了較大的改善,控制在3 m/s以下,同時流態(tài)相對較好,有利于船舶航行。
3) 通過本次簡單的疏浚措施無法解決3臺機組同時發(fā)電流量下尾水航道通航問題。結合電站調(diào)度情況,對船舶采用集中放行,禁止2臺以上機組同時發(fā)電的情況下船舶過閘,該方案能緩解尾水航道通航難的現(xiàn)狀問題。
4) 對于電站下游航道,電站應與當?shù)睾J戮直3志o密聯(lián)系,海事局將電站調(diào)度的情況及時通知各船長,同時加強管理,將海損事故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