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紅│文
陜西寶雞市陳倉區(qū)畜牧獸醫(yī)技術推廣站,721300
陜西寶雞地跨秦嶺、關山、千山三大山系,森林綠地面積大,蜜源植物豐富,每年花期長達8個月,是中華蜜蜂的最佳飼養(yǎng)地。但寶雞地型復雜,山川原氣候差異較大,蜜源開花流蜜時間不盡相同,很難有普遍適用的中蜂四季管理方法,大多飼養(yǎng)管理技術借鑒西方蜜蜂做法,養(yǎng)殖技術不成熟。筆者通過多年指導實踐,依據(jù)氣候、蜜源和蜂群生長發(fā)育的周年特點,將蜜蜂的年養(yǎng)殖周期從技術管理角度劃分為增長階段、生產(chǎn)階段、越冬準備階段和越冬階段。據(jù)此制定了以采蜜和繁蜂為目標的階段性任務,提練總結了不同養(yǎng)殖階段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相比傳統(tǒng)的中蜂管理技術,更為精準,針對性更強。
中蜂增長階段是指蜂王產(chǎn)卵開始至春季流蜜的初期。這一階段目的是快速將越冬蜂群發(fā)展成為強大的采集群。因為蜂群經(jīng)過越冬階段后,群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等蜂群自然恢復太過于緩慢而錯過花期,會面臨有花無蜂或有蜂無花的尷尬。因此要在春季大流蜜期到來前將蜂群培育成為強群,這樣便能顯著地提高當年養(yǎng)蜂效益。
中蜂開始春繁的時間并不是固定的,原因是陜西寶雞有山川原,氣候差異較大,具體時間要根據(jù)天氣狀況來確定,其中影響春繁時間最重要的因素是溫度。當外界氣溫超過7℃時,中蜂就能少量出巢活動,這時就可開始春繁。另外,也可根據(jù)當?shù)氐牡谝粋€大流蜜期,人為控制,合理安排春繁時間。培育適齡采集,蜂一般在蜜源植物大流蜜期到來前50天開始,至大流蜜期終止前30天結束。
中蜂喜歡新脾,要及時淘汰老舊蜂脾。春繁前要清除箱內蠟屑和雜物,保持箱內清潔,消滅蠟螟及其蟲卵,防治巢蟲,并對越冬蜂箱逐個替換,進行消毒滅菌。換箱后,只需要保留少量巢脾即可,將多余的巢脾全部取走,使蜂群密集。傍晚進行獎勵飼喂,這樣一方面可促使蜂王恢復產(chǎn)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工蜂護脾。之后,再根據(jù)育子情況適時添加巢脾,調整蜂群,保持“蜂多于脾”。
蜂群的飼喂工作是春繁的重頭戲。實際上,春繁開始時外界并沒有什么蜜粉源,而此時蜂群大量培育新蜂又需要充足的飼料,因此合理飼喂是春繁成功的必要條件。飼喂的飼料可用蜂蜜水也可用糖漿,但必須要有花粉。特別是春繁期第一次飼喂,要按補助飼喂方式進行,短期喂足蜂群,之后可以用少量的糖漿進行獎勵飼喂。
中蜂春繁時,外界氣溫一般比較低,甚至可能還會出現(xiàn)“倒春寒”的現(xiàn)象。此時保溫工作做不到位便可能凍死蜂子,要在箱內采取措施加蓋覆布,填充保溫物,進行緊脾,提高蜂群哺育護脾力。另外,越冬時蜂箱外部覆蓋的保溫物也不要急著拆除,等外界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再拆除這些保溫物,以免子脾受凍,誘發(fā)幼蟲病。
生產(chǎn)階段是指周年養(yǎng)蜂中能夠獲取商品蜂蜜的飼養(yǎng)管理階段,一般為4~5個月時間,從大流蜜期開始,至立秋為止。這是養(yǎng)蜂環(huán)境最好的階段,氣候適宜,蜜粉源豐富,蜂群群勢強壯。其管理目標是力求始終保持蜂群旺盛的采集能力和積極工作狀態(tài)。其主要任務是:設法控制分蜂,繼續(xù)保持強群,獲得蜂蜜高產(chǎn)。
3個弱群沒有1個強群采蜜多。在主要蜜源植物流蜜前8天,將蜂群進行一次調整。對弱群就近合并,每群蜂要保證6框以上,為此,在產(chǎn)卵期和大流蜜前期,要及時加礎造新脾,進行獎勵飼喂,提高工蜂造脾、育蟲、采集的積極性。但進入大流蜜期后,要適時囚王限制產(chǎn)卵,讓工蜂保持旺盛的精力專心采蜜采粉,提高產(chǎn)量。
適齡越冬蜂培育過程示意圖
中蜂分蜂性強,群內一旦出現(xiàn)分蜂熱,用人工方法難以控制。如果有分蜂跡象,同時有零星花開,有少量蜜源流蜜,可將巢內存蜜全部取出。這樣,巢內無蜜,一來可解除分蜂熱,控制分蜂,二來可迫使采集蜂提早采蜜。也可將老蜂王帶1小群(1脾蜂)分出,在無王群中誘入早育的新蜂王,帶大群提早采集蜜粉。有成熟商品蜜時,適時搖取,人為制造空脾,也可放入巢蜜框生產(chǎn)巢蜜,提高蜜蜂采蜜積極性,解除分蜂熱。
在陜西寶雞,中蜂整個生產(chǎn)期遇到的流蜜期不只一個,要做到生產(chǎn)、繁殖兩不誤。在前一個流蜜后期,要采取措施維持群勢。因此,大流蜜期要適時取蜜,不能讓蜂蜜擠占育子巢房,影響產(chǎn)卵,搖蜜時要注意保護子脾,不傷蟲蛹。也可組織 “母女同巢”雙王群,為下一個流蜜期培育適齡采集蜂。否則,因采蜜造成群勢降低,對下一個花期生產(chǎn)和流蜜期后蜂群的恢復發(fā)展都不利。
中蜂怕熱,暑天炎熱,蜂箱不能在陽光下暴曬。要置于陰涼處遮陰降溫,中午向蜂箱上灑水降溫。蜂場要有水源,要配備喂水器,以減輕工蜂的采水負擔。因巢溫高,蜂群在外扇風或離脾聚集時,可將貯蜜區(qū)覆布掀起一小角,開大巢門,保持巢內通風,空氣流動,降低巢溫。切不可使箱內過熱,引起蜂群集體飛逃。
在夏末秋初,蜜源減少,箱內要留足蜂蜜。要關小巢門,防止蜂群起盜,尤其要防范西蜂盜搶中蜂。要繼續(xù)防治巢蟲,白天常有胡蜂、蜻蜓等在蜂場捕食出入的采集蜂;晚上蟾蜍、壁虎等趴在巢門口吞食出巢蜜蜂。因此要將蜂箱墊高,在蜂場周圍的石巖下、大樹上等處尋找胡蜂蜂巢,整巢消滅。晚上在巢門前消滅壁虎,捕捉蟾蜍。
越冬準備階段是從立秋開始至立冬前蜜蜂停飛為止的時間段。此期自然條件向不利的方向變化,天氣逐漸轉冷,晝夜溫差增大,蜜粉源越來越稀少,蜂王產(chǎn)卵和蜜蜂群勢呈下降趨勢。其管理目標是為蜂群的安全越冬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管理的主要任務是讓蜂群貯足優(yōu)質充足的越冬飼料,培育健康的適齡越冬蜂。
晚秋是各種病蟲害的高發(fā)期,要強化管理措施,適時更換蜂箱,對陳舊蜂箱要進行垃圾清掃沖洗,消毒除菌,保持潔凈。對蜂群要適當保健預防,提高蜂群抗逆性,特別是要注意防范幼蟲病,保證蜂群正常繁殖適齡越冬蜂。此外,中蜂一般生活在山區(qū),晚秋還易遭受其他蟲害的襲擊,要采取措施繼續(xù)防治病敵害,給蜜蜂營造良好的生活育子環(huán)境是越冬準備工作的先決條件。
適齡越冬蜂培育開始之前,要對全場蜂群進行一次調整,淘汰老劣王,選育產(chǎn)卵力強的蜂王。雙王群要保證6~7脾蜂的群勢,新蜂王帶4~5脾蜂在大區(qū)繁殖,老蜂王帶2~3脾蜂在小區(qū)繁殖。單王群保證5~6脾蜂群勢,群勢不足3脾者,可從強群內抽蜂調補。也可以每晚用糖漿獎勵飼喂,刺激蜂王多產(chǎn)卵,提高工蜂造脾育蟲的積極性。此時,蜂王已不到邊脾上產(chǎn)卵,脾要略多于蜂。
中蜂生性敏感,立秋以后,外界蜜粉源條件和巢內存蜜對蜂群的更替非常重要。如果外界蜜粉源不佳,巢內又缺蜜少粉,蜂王便會控制產(chǎn)卵,減少日產(chǎn)卵量。此時取蜜就要注意留足越冬蜜脾,貯備越冬飼料。要求1框蜂、1框蜜,1框蜜2kg以上為宜。如若群內越冬飼料不足,待子脾出盡,可抽出半蜜脾換入全年最后1個蜜源后期提取的大蜜脾。使巢內每張脾上有3~4指寬的封蓋存蜜,以平定蜂群情緒。
適齡越冬蜂是指停飛前沒有參加哺育采集和釀蜜工作,進行了箱外安全排泄的蜜蜂。陜西寶雞地區(qū)培育越冬蜂的起始時間為最后一個中小蜜源期臨近開始時,平均氣溫在15℃~20℃左右,大約在白露與秋分之間。以停飛時間確定,適齡越冬蜂的培育應該在停飛前45天開始,至停飛前結束。期間分為產(chǎn)卵期20天時間,停卵培育期20天,排泄聚集期5天。產(chǎn)卵期應采取措施鼓勵蜂王多產(chǎn)卵,之后就要扣王,讓其停卵。
蜜蜂越冬準備期,秋雨較多,巢內溫度逐漸降低,空氣濕度大。既要適當保溫,又要想方設法排除巢內濕氣,降低濕度。這時,可在箱外適當加蓋保溫物,巢框上角掀開覆布一角通風除濕。在晚秋,外界蜜粉源缺乏,蜜蜂采集積極性還很高,最易發(fā)生盜蜂。白天在露天場地不要長時間開箱,箱內操作應在早晚進行,更不要將蜜掉在場地上,要縮小巢門防范盜蜂。
越冬階段指蜂群停飛至翌年春繁開始產(chǎn)卵前的時期。目標是保持越冬蜂群健康和生理青春,減少蜜蜂死亡,為翌年春季蜂群快速增長打下基礎。因此,在做好越冬適齡蜂的培育和留足越冬飼料的前提下,這一階段的管理任務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越冬條件,減少蜜蜂活動與蜂蜜消耗,保存蜂群實力,使蜂群順利安全越冬。
中蜂喜好密集。緊縮巢脾,可以改善保溫狀況,減少巢內潮濕與蜂蜜的消耗,降低越冬蜂死亡率,更能促進早春蜂王快速產(chǎn)卵。因此在蜂王停產(chǎn)時,要抽出蜜少的巢脾,縮減巢脾數(shù)量,做到蜂多于脾。中蜂在越冬期,常有咬毀巢脾的習性。為了防止咬脾,把越冬蜂脾布置成倒凹形。方法是將蜂巢中央的1~2個蜜脾削成近1/2,然后向兩邊的蜜脾依次減少削除面積,最后留外側蜜脾為整脾。
隨著外界氣溫的下降,蜂群開始了它的越冬生活。在外界溫度7℃以下,就不出巢活動而在巢脾上結成蜂團。這時根據(jù)氣溫下降情況,要分批添加保溫物,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小群到大群分批保溫,使蜜蜂安定結團。但保溫要適當,不可傷熱引起蜂群散團出巢空飛而凍死。同時要控制巢箱光線,遮擋巢門陽光,減少光線對蜂群刺激,保持蜂團穩(wěn)定。
蜂群越冬期間要將蜂箱置于背風向陽、干燥、安靜的外部環(huán)境,保持巢門通氣正常。盡量做到少開箱,要多做箱外觀察,減少對蜂群干擾。一般檢查可以通過輕敲箱壁,聽箱內聲音與動靜,判斷箱內蜂群狀況。如遇缺蜜、疾病等特殊情況必須開箱檢查時,可將蜂箱搬在室內,置于16℃左右的室溫下,快速檢查,果斷處理。檢查完后降低室溫,保持安靜,讓蜂群盡快恢復到結團越冬狀態(tài)。
陜西寶雞中蜂的階段管理在時間上相互連續(xù),在技術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銜接。其管理方法應根據(jù)全年季節(jié)更替,不斷變化的氣候、蜜源和群勢的特點以及養(yǎng)殖蜜蜂的目的和任務,靈活應用。各階段技術要點是基本的操作要領,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場而用。在運用中要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從中摸索出適合當?shù)氐墓芾泶胧┖宛B(yǎng)殖規(guī)律,充分利用中蜂養(yǎng)殖諸多優(yōu)勢,挖掘生產(chǎn)潛能,達到最佳管理效果,實現(xiàn)優(yōu)質高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