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江春水
章瑾在哈佛大學作分享
在香港、北京從事金融業(yè)多年后,章瑾回到臺州市三門縣,與一群年輕人合力建起浙江省首家民間公益圖書館——有為圖書館,一個能玩、能溝通、能講故事的“鬧騰”的圖書館。
從英國劍橋大學財務與土地經(jīng)濟學專業(yè)畢業(yè)后的10余年間,章瑾一直從事金融業(yè)。
2011年夏天,章瑾從香港回三門探親,一位長輩的孩子剛高考完,被浙江大學錄取。章瑾問他以后想做什么。男孩回答:“無所謂啊,聽我爸媽的。”章瑾有些詫異——一個即將就讀高等學府的年輕人,對于未來只知道聽爸媽的話。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章瑾的想法則“野”得多,對未來充滿各種規(guī)劃,她歸因于自小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章瑾小時候最愛泡在圖書館或者書店,讓自己置身于書海中,通過閱讀不斷擴大知識面和眼界。
那年秋天,在新加坡出差的章瑾忙里偷閑去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閑逛。場館并不大,勝在體驗感與互動性,參觀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能讓人充分感受到新加坡人對本國文化的自豪感和這個國家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理念。
一座博物館竟能讓一個異鄉(xiāng)人產(chǎn)生這樣豐富的認知。章瑾心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博物館也許建不了,我為什么不在家鄉(xiāng)建一座圖書館呢?章瑾想為三門的年輕人多拓展一片精神領地。
章瑾撥通了第一個“捐贈人”的電話。
母親接到電話時,以為章瑾在開玩笑。她答應把家里暫時不用的廠房倉庫借出來辦圖書館,調(diào)侃著條件是章瑾得把自己嫁出去。章瑾一口答應——6年后,她完成了對捐贈人的承諾。
召集志同道合者,草擬策劃書,奔赴不同的圖書館考察,調(diào)研本地需求……經(jīng)歷重重波折,章瑾最終和朋友們將圖書館建了起來。
隨著發(fā)展,圖書館內(nèi)的專職員工,從一個變成了三個;館外義工從十幾個變成了幾百個——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為“有為圖書館”增添不同的色彩。目前,圖書館有1.8萬冊圖書,60%來自愛心人士和團體機構(gòu)捐贈,所有書籍都可免費借閱。義工們會給每一本書打上標簽,并在卷首注上內(nèi)容提點,為借閱的人提供參考。
三門中學的英語老師黃敏走進圖書館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里竟然有網(wǎng)上介紹的精品繪本,她當即對這里產(chǎn)生了深深的好感。黃敏試著帶兒子參加了一次繪本故事會——由一位當?shù)乩蠋煄е⒆雍图议L共讀繪本,效果十分好。沒多久,母子倆又來了,這一次圖書館請來一位在法國留學的年輕人,和大家聊聊自己的異國留學生活。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聽著,末了還領到了埃菲爾鐵塔形狀的小掛件,特別開心。就這樣,口口相傳,“有為”身邊聚集起越來越多粉絲。
章瑾成立了“有為女人俱樂部”,定期邀請不同職業(yè)的成員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有人是護士,便講解急救常識;有人是銀行職員,便給會員們培訓禮儀和坐姿;還有人請來服裝設計師好友,教大家如何搭配服飾。有時章瑾干脆叫上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談談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怎么同孩子更好地溝通與相處。
章瑾專門設立了觀影社團和演講俱樂部,給沒有進入育兒階段的年輕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想到那個考上名校卻對自己的未來毫無計劃的年輕人,章瑾又特地借來一個大場地,主動站上演講臺,給初中生開起了關(guān)于職業(yè)規(guī)劃的講座。
2017年,章瑾受哈佛中國教育論壇年會邀請作主題演講,許多人被她所做的事情打動。有人問章瑾:“我能為‘有為’做些什么嗎?”章瑾說:“你們可以像我一樣,為家鄉(xiāng)建一座圖書館,做一件讓家鄉(xiāng)變得更好的事情?!?/p>
目前,圖書館開展的親子繪本閱讀、小義工社團、冬夏令營、博雅鄉(xiāng)村、真愛夢想課程等各類文化活動,影響了當?shù)?萬余人。小學生讀者黎一可,一年借了296本書,堅持閱讀使她各項能力明顯提高,在班里享有不寫作業(yè)的特權(quán);中學生讀者陳科霖,和媽媽一起在“有為”讀了119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母子之間的感情變得更加深厚了;住在鄉(xiāng)下的王一偉每周騎著電動車陪女兒到“有為”圖書館看書,風雨無阻,父女之間的默契越來越好……
如今,有為圖書館已然成為三門的文化地標,這座小城正因這座溫暖的公益圖書館悄然發(fā)生著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