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 偉
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地帶四季炎熱、干旱少雨,這片連人類也無法生存之地,威爾遜——澳洲刺角蜥,活得生機(jī)盎然。
任何生物要“活下來”,首先得有水。茫茫沙漠最致命的生存難題就是缺少水。威爾遜尋找到了唯一的“水源”,清晨時刻由水蒸汽凝結(jié)在植物葉片上的水滴,是它的生命之源。雖然身長僅15厘米的澳洲刺角蜥無法夠到高大植物的葉片上飲水,它卻有一項(xiàng)絕技:威爾遜喝水不用嘴巴,而是用它那布滿棘狀刺的身體。它緩慢地爬到了沙漠植物的根部,四肢堅(jiān)挺、一動不動地矗立在那里。它身體的任意一個部位沾有水分,皮膚和尖刺上錯綜復(fù)雜的脊梁和通道便會充當(dāng)“水渠”,將寶貴的水資源引至口中。憑著這項(xiàng)特殊技能,澳洲刺角蜥在高溫、干旱的沙漠獲得豐富的水資源——包括晨露、雨水、小水坑內(nèi)的積水,甚至是空氣中的水分。
而要“活下去”,還需要維持生命的食物。澳大利亞內(nèi)陸沙漠盛產(chǎn)的黑螞蟻是澳洲刺角蜥得天獨(dú)厚的食品。威爾遜暢飲了甘露,開始尋找黑螞蟻的蹤跡。威爾遜挪動起布滿尖刺的四肢,緩慢地跟蹤著幾只黑螞蟻的前行路線。待爬到黑螞蟻數(shù)量眾多的地帶,威爾遜便壓低身體的高度,屏氣凝神。任黑螞蟻膽大妄為地爬到威爾遜的足部、背部,甚至頭部。威爾遜只需輕擺頭部、迅速地吐出舌頭、卷起螞蟻、收回口中。一分鐘之內(nèi)30至45只黑螞蟻就被威爾遜吞入腹中,直到上千只螞蟻填飽一只體長僅僅15厘米的澳洲刺角蜥的肚子。
澳洲刺角蜥要從天敵的口中“活出來”那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沙漠上的野狗常常威脅著威爾遜的生命。野狗的體長是威爾遜的6倍有余,況且野狗追擊時速可達(dá)45千米。面對強(qiáng)敵,聰明的威爾遜采用了以靜制動的辦法來對付。威爾遜大口大口地向體內(nèi)吸入空氣,體型逐漸擴(kuò)大后,它的棘狀刺看上去更加尖銳、鋒利,澳洲刺角蜥頸上立即“長”出一個像極了澳洲刺角蜥的頭部“肉瘤”,然后它將真正頭部伸入兩腿之間保護(hù)起來,之后一動不動地佇立在原地。野狗沖向威爾遜的“頭部”狠狠地一口咬下去,尖銳的棘刺扎破野狗的口腔,劇烈的疼痛讓野狗下意識地后退了幾步,威爾遜趁著野狗劇烈疼痛之時,迅速逃身。
澳洲刺角蜥巧妙飲水保命“活下來”、靈敏尋找食物“活下去”、機(jī)智躲避強(qiáng)敵“活出來”的生存之道,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練就的。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時候,直面艱難困苦,磨礪出強(qiáng)大的生命力,就能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