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菲 任亮 劉冬梅
(1 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qū)婦幼保健院 漯河462002;2 河南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藥學系 漯河462001)
兒童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是臨床常見呼吸道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頭痛、發(fā)熱、厭食等癥狀,其病原主要為肺炎支原體,能通過細菌濾器,具有天然耐藥性,治療難度大,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成長[1]。阿奇霉素是臨床常用抗生素,抗菌譜較廣,對肺炎支原體有較好的抗菌效果[2]。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是一種糖皮質(zhì)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選取78 例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患兒進行分組研究,旨在分析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聯(lián)合阿奇霉素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7年 11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78 例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9 例。參照組男 22 例,女 17 例;年齡 3.4~11.8 歲,平均年齡(7.61±2.04)歲;病程 15~26 d,平均病程(20.17±2.18)d。研究組男20 例,女19 例;年齡3.1~11.5 歲,平均年齡(7.27±1.82)歲;病程 14~27 d,平均病程(19.86±2.04)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兒科學》[3]第8版中兒童支原體大葉性肺炎診斷標準;經(jīng)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治療2 周,癥狀無明顯改善;患兒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臟器功能損傷;近期經(jīng)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有認知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
1.3.1 參照組 給予吸氧、祛痰、平喘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注射用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44550)靜滴,10 mg/kg,1 次 /d。治療 1 周。
1.3.2 研究組 在參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國藥準字 H20123319) 靜滴,2 mg/kg,2 次 /d。治療 1 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療效評估標準:痊愈,體溫恢復正常,呼吸道癥狀消失,血清C反應蛋白(CRP)、血常規(guī)檢測顯示正常;顯效,體溫恢復正常,呼吸道癥狀明顯改善,血清CRP、血常規(guī)檢測顯示雖有改善,但仍有異常;有效,體溫正常、呼吸道癥狀消失,血清CRP、血常規(guī)至少有1 項得到改善;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痊愈、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2)比較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包括退熱、止咳和肺啰音消失時間。(3)比較兩組肺功能。以S-980A肺功能檢測儀(四川思科達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1 s 用力呼氣容積(FEV1),F(xiàn)VC、FEV1越高,表明肺功能越好。(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 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提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步驟操作。(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厭食、頭暈、皮疹等。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臨床癥狀緩解時間、FVC、FEV1、血清 CRP)以(±s)表示,采用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高于參照組的71.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研究組退熱、止咳和肺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s)
組別 n 退熱 止咳 肺啰音消失研究組參照組39 39 t P 2.17±0.61 3.45±0.69 8.680<0.001 4.18±1.07 5.52±1.15 5.327<0.001 4.05±1.03 6.24±1.22 8.566<0.001
2.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 血清CRP 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FVC、FEV1均高于同組治療前,且研究組的這兩項指標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清CRP 水平均低于同組治療前,且研究組血清CRP 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血清CRP 水平比較(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血清CRP 水平比較(L,±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FVC FEV1 FEV1治療前 研究組參照組39 39 t P治療后 研究組參照組39 39 t P 1.04±0.25 1.07±0.21 0.574 0.568 1.62±0.35*1.34±0.31*3.740<0.001 0.95±0.13 0.93±0.15 0.629 0.531 1.45±0.40*1.22±0.32*2.804 0.006 67.42±6.81 66.93±6.53 0.324 0.747 13.86±4.69*29.46±5.27*13.810<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研究組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4 例,皮疹1 例;參照組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2 例,厭食1 例,頭暈1 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 12.82%(5/39),與參照組的10.26%(4/39)相比較,無明顯差異(χ2=0.000,P=1.000)。
兒童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是一種非典型肺炎,由支原體感染引起,肺部病變呈融合性支氣管肺炎,多伴有支氣管炎,以頑固性劇烈咳嗽為主要特征,發(fā)病率高[4]。兒童支原體大葉性肺炎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療,包括氯霉素類、四環(huán)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等,其中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是首選抗菌藥物[5]。阿奇霉素是臨床常見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也是治療兒童支原體大葉性肺炎首選藥物,可結合細菌核糖體,阻斷轉肽作用,抑制蛋白質(zhì)合成,起到抗菌效果,但長期用藥會產(chǎn)生耐藥性[6]。
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是合成糖皮質(zhì)激素,可擴散透過細胞膜,與特異受體相結合,進入細胞核結合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酶蛋白,從而發(fā)揮全身作用[7]。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減少炎癥病灶周圍免疫活性細胞,穩(wěn)定溶酶體膜,抑制吞噬作用,抗炎作用強,且有免疫抑制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高于參照組的71.79%(P<0.05),表明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兒童支原體大葉性肺炎療效確切。研究組退熱、止咳和肺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參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 FVC、FEV1均高于同組治療前,且研究組的該兩項指標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聯(lián)合治療可加快臨床癥狀緩解,改善患兒肺功能。兒童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造成的炎癥反應,而血清CRP 是急性相蛋白,其水平變化可反映炎性癥狀程度。治療后,兩組血清CRP 水平均低于同組治療前,且研究組血清CRP 水平低于參照組(P<0.05)。提示聯(lián)合治療可減輕炎癥反應。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聯(lián)合治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