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清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中心醫(yī)院 佛山528000)
近年來,臨床對胰腺炎的生理、病理發(fā)展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同時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更新與進步,胰腺炎的治療也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重癥胰腺炎作為胰腺炎中的一種特殊類型,病情兇險,往往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得到進一步惡化,且預后較差,臨床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1]。因此,探索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對重癥胰腺炎患者進行早期干預,至關重要。本研究對重癥胰腺炎患者采用谷氨酰胺聯(lián)合烏司他丁、亞胺培南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2015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癥胰腺炎患者68 例,根據(jù)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 16 例;年齡 25~59 歲,平均(41.38±5.71)歲;病程 4~40 h,平均(20.11±2.46)h;BMI 22~26 kg/m2,平均(24.15±0.25)kg/m2。對照組男 17 例,女17 例;年齡 26~57 歲,平均(41.45±5.67)歲;病程4~42 h,平均(20.17±2.40)h;BMI 22~27 kg/m2,平均(24.18±0.23)kg/m2。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BMI 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胰腺炎診斷標準[2];(2)經(jīng)體格檢查、胰腺增強 CT 檢查、血尿淀粉酶檢查確診,發(fā)病時間在48 h 以內(nèi);(3)無本研究藥物過敏史;(4)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礙者;(2)長時間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者;(3)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4)存在感染、外傷、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免疫性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禁食、禁飲、抑酸、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以及吸氧等常規(guī)綜合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烏司他?。▏帨首諬19990134)、亞胺培南(國藥準字 H20074008)聯(lián)合治療:烏司他丁20 萬U 與5%葡萄糖溶液250 ml混合后,靜脈滴注,每天1 次,連續(xù)使用1 周后改10萬U/d;亞胺培南1 g/次,靜脈滴注,每天2 次。觀察組接受谷氨酰胺(國藥準字H20043702)聯(lián)合烏司他丁、亞胺培南治療:烏司他丁、亞胺培南用法用量同對照組,谷氨酰胺20 g/次,靜脈滴注,每天1 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 周。
1.4 觀察指標 (1)連續(xù)治療2 周后,評價兩組治療效果。(2)記錄并比較兩組癥狀(腹脹、腹痛)改善及相關實驗室指標(淀粉酶、脂肪酶)恢復時間。(3)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2 周后炎癥指標[hs-CRP(超敏 C 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 -6)、IL-8(白細胞介素 -8)、TNF-α(腫瘤壞死因子 -α)]。檢測方法:于清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5 min,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嚴格遵循試劑盒、儀器操作說明進行操作。
1.5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高限3 倍范圍以內(nèi);有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顯著減輕,血淀粉酶下降明顯但仍>正常高限3 倍;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血淀粉酶無改善,甚至存在加重趨勢??傆行剩剑@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 檢驗,P<0.05 表示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59%(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癥狀改善及生化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觀察組血淀粉酶、脂肪酶恢復正常時間以及腹脹、腹痛緩解時間均顯著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及生化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癥狀改善及生化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d,±s)
脂肪酶恢復正常時間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腹脹緩解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34 34 t P 3.61±0.58 4.40±0.32 6.95 0.00 3.38±0.21 4.63±0.43 15.23 0.00 3.35±1.18 5.21±2.35 4.12 0.00 4.65±1.64 6.28±1.54 4.22 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 IL-6、IL-8、TNF-α 及 hs-CRP 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L-6、IL-8、TNF-α 及 hs-CRP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s)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IL-8(ng/L)治療前 治療后34 34 t P 19.16±2.17 19.14±2.15 0.04 0.97 7.14±0.19 4.69±0.04 73.58 0.00 33.49±5.35 33.42±5.43 0.05 0.96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16.16±1.35 11.57±1.28 14.39 0.00 44.09±4.38 44.14±4.33 0.05 0.96 13.59±1.26 8.89±1.38 14.67 0.00 6.13±1.21 6.16±1.19 0.10 0.92 1.83±0.53 0.81±0.22 10.36 0.00
重癥胰腺炎是由于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導致胰腺發(fā)生重度水腫及充血,甚至出現(xiàn)出血、壞死的一種臨床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現(xiàn)階段,臨床對于重癥胰腺炎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有研究提出,胰腺內(nèi)胰酶在損傷組織的同時使得胰腺內(nèi)的炎癥細胞被激活,由炎癥細胞大量釋放出的炎癥細胞因子在重癥胰腺炎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最為關鍵作用[3]。因此,臨床常常將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作為預測和衡量重癥胰腺炎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效果的有效指標。
烏司他丁在重癥胰腺炎患者治療中可抑制多個病理、生理過程,發(fā)揮清除氧自由基、免疫調(diào)節(jié)、抗炎、穩(wěn)定溶酶體膜、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促進受損組織器官正常功能、形態(tài)的快速恢復,對輕癥和重癥胰腺炎都具有較好的療效。作為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亞胺培南是一種作用極強的廣譜抗生素,對革蘭陽性、陰性菌感染引起的炎性反應作用顯著。有研究表明[4],重癥胰腺炎出現(xiàn)腸黏膜壞死、缺血以及水腫等,可引發(fā)腸黏膜屏障損傷,促使腸道細菌內(nèi)毒素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刺激炎癥應答,加重全身的炎癥反應。因此,保證腸道黏膜功能的正常同樣是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重要環(huán)節(jié)。谷氨酰胺是人體血液和組織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能夠維持腸道功能屏障的完整性與有效性,其含量降低,可導致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受損,而外源性補充谷氨酰胺能夠增強腸道屏障功能,進而促進胃腸道功能的修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癥應答,從而有利于患者療效的提高以及病情的改善[5~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腹脹、腹痛緩解時間以及血淀粉酶、脂肪酶恢復正常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 IL-6、IL-8、TNF-α及hs-CRP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在烏司他丁聯(lián)合亞胺培南基礎上將谷氨酰胺用于重癥胰腺炎患者中的療效理想,有助于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