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景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人民醫(yī)院 中牟45145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因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痙攣或阻塞,引發(fā)冠狀動脈功能障礙,其中冠心病心絞痛是常見的類型,占到了總數(shù)的70%以上[1]。冠心病心絞痛的愈后較差,若未及時給予治療干預,疾病一旦進展,極有可能引發(fā)心肌梗死甚至導致患者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目前,臨床西醫(yī)針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通常給予相應的藥物干預,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雙嘧達莫片也是常用的治療藥物,但大量研究證明常規(guī)性西醫(yī)藥物的治療效果往往不夠理想[3]。注射用血塞通屬中藥制劑,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使用率,其功效主要有通脈活絡、活血祛瘀等[4]。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注射用血塞通聯(lián)合雙嘧達莫片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效果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00 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6例,女 24 例;年齡 37~79 歲,平均(56.43±2.58)歲;病程 1~12年,平均(6.12±1.34)年;心絞痛類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21 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29 例。觀察組男 28 例,女 22 例;年齡 39~78 歲,平均(56.51±2.60)歲;病程 1~13年,平均(6.20±1.28)年;心絞痛類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20 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3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符合《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yī)疾病部分)心絞痛》[5]中心絞痛診斷標準;(2)符合《中藥新藥治療胸痹的臨床指導原則》中胸痹診斷標準;(3)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實驗室及心電圖等檢查確診;(4)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者;(2)合并嚴重血壓異常(高血壓、低血壓)者;(3)合并嚴重心律失常者;(4)合并惡性腫瘤者;(5)合并精神、認知障礙者;(5)基本資料不全者。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于入院后接受全面檢查,予以常規(guī)基礎性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H62021159)口服,100 mg/ 次,3 次 /d;單硝酸異山梨酯片(國藥準字 H20060999)口服,1 片 /次,1 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20163270)口服,10 mg/次,1 次/d。對照組在常規(guī)基礎性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雙嘧達莫片(國藥準字H44023154)口服治療,25 mg/次,3 次 /d。1 周為 1 個療程,持續(xù)用藥 4 個療程。觀察組在常規(guī)基礎性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注射用血塞通聯(lián)合雙嘧達莫片治療,雙嘧達莫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注射用血塞通(國藥準字Z20026437)0.4 g 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靜脈滴注,1次/d。1 周為1 個療程,持續(xù)用藥4 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1)療效。靜息狀態(tài)下,心電圖檢查結果基本正常,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及持續(xù)時間較治療前減少≥80%表示顯效;靜息狀態(tài)下,心電圖明顯改善,且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及持續(xù)時間較治療前減少50%~79%為有效;與上述標準要求不符表示無效??傆行蕿轱@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免疫功能。檢測患者 CD3+、CD4+、CD8+、CD4+/CD8+等 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患者肘靜脈血5 ml,抗凝和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保存于-20℃冰箱中,采用 流 式 細胞儀檢測 CD3+、CD4+、CD8+、CD4+/CD8+水平,嚴格按照相關說明操作,做好質控工作。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 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療前,CD8+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 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CD3+(%)治療前 治療后CD4+(%)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40.23±5.46 40.57±5.39 0.313 0.755 57.67±6.14*61.03±7.86*2.382 0.019 33.56±4.58 34.12±4.27 0.632 0.529 CD8+(%)治療前 治療后38.14±5.73*41.72±6.48*2.927 0.004 30.34±4.10 30.08±4.25 0.311 0.756 23.72±3.15*20.68±2.36*5.461 0.000 1.20±0.17 1.21±0.18 0.286 0.776 1.30±0.24*1.41±0.29*2.006 0.041
近年來,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病死率居心血管疾病之首,嚴重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6]。西醫(yī)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主要是通過選擇和使用相應藥物,使得心臟缺血區(qū)域的灌注恢復正常,避免心肌細胞凋亡的范圍擴大,防止冠脈血栓的形成,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以達到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心肌損傷的目的[7]。雙嘧達莫片是一種擴張冠脈及抗血栓形成的藥物,適用于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的治療,也是冠心病治療的常用藥物,可用作抗心肌缺血,但部分患者效果并不明顯。本研究采用雙嘧達莫片治療的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相對觀察組而言較低,說明了單一用藥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雙嘧達莫片因引發(fā)的副作用比較多,如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腹瀉等,存在安全性方面的問題,近些年在冠心病的治療中已較少用[8]。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中醫(yī)學“胸痹”范疇,為標實本虛證,主要病理機制為氣虛血瘀。故該病的治療應堅持行氣活血、化瘀通脈的原則[9]。本研究嘗試在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更高(P<0.05),直接說明了聯(lián)合用藥能夠更好地促進患者癥狀改善,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間接說明了注射用血塞通是彌補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不足的有效手段。分析原因為,注射用血塞通是由植物藥三七的提取物制成的凍干粉制劑,具有通脈活絡、活血祛瘀的功效,其三七總皂苷這一主要成分可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外周阻力,實現(xiàn)增加心肌局部血流量的目的[10]。此外,相關研究認為,冠心病心絞痛的本虛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細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以血瘀為主的標實,與體液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因此,本研究對治療前后患者的各免疫功能指標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 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lián)合用藥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抵抗疾病,快速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注射用血塞通聯(lián)合雙嘧達莫片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療效確切,可增強患者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