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琳,馬秀蘭, 張 穎, 艾合買提·阿不都熱依木, 李靜茹, 鄒 雯, 馬建萍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艾滋病研究室, 烏魯木齊 830000; 2新疆·國家中醫(yī)臨床研究基地, 烏魯木齊 830000;3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北京 100700)
艾滋病是人體感染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產生的一種傳染病,具有傳染性、潛伏性和致病性,是一種高傳染性疾病[1]。HIV病毒把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通過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導致人體易于感染各種疾病,且患者病死率較高[2]。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新疆AID患者HIV的主要傳播途徑中,經靜脈吸毒傳播占21.7%,性途徑傳播(含同性性接觸傳播)占72.3%,且通過性傳播感染者的人數(shù)呈逐年增高的趨勢[3]。本研究對新疆艾滋病高發(fā)地區(qū)的HIV吸毒感染者與HIV性傳播感染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證候及中醫(yī)證型的異同進行分析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新疆某艾滋病高發(fā)地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jiān)獄、勞教所中的877例HIV/AIDS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感染途徑分為:吸毒感染組428例,男性386名,女性42名,平均(36.00±6.64)歲;性傳播感染組449例,男性183名,女性265名,平均(35.00±8.71)歲。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內容包括AIDS患者人口學特征、臨床表現(xiàn)以及中醫(yī)診斷學四診常見證候和證型,填表人員預先進行培訓,統(tǒng)一問卷填寫標準,對問卷每個條目理解相同[4]。
1.2.2 納入標準[4]符合診斷標準的AIDS患者(均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免疫印跡確認試驗HIV抗體陽性者)。
1.2.3 排除標準[4]精神病患者;原發(fā)性免疫缺陷患者;由激素、化療等引起的繼發(fā)性免疫缺陷患者;血液病患者;不愿意合作的患者。
1.3 CD4+T淋巴細胞的測定方法抽取所有患者外周靜脈血2 mL(加入EDTA-K2抗凝),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采用流式細胞儀(BD Biosciences公司, 美國)檢測CD4+T淋巴細胞。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比較吸毒感染組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乏力(62.6%)、腰膝酸痛(59.6%)、口干(57.5%)、健忘(54.9%)、盜汗(49.3%)、失眠(46.5%)、心悸(42.8%);性傳播感染組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乏力(45.9%)、腰膝酸痛(占45.0%)、頭痛(36.3%)、健忘(35.4%)、口干(33.0%)。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比較/例(%)
2.2 2組患者中醫(yī)證型分布的比較吸毒感染組患者的主要中醫(yī)證型為:氣陰兩虛(31.5%)、氣虛濕阻(30.4%)、肝郁氣滯(11.2%)、肝腎陰虛(9.8%)、氣血虧虛(占5.4%)、肺衛(wèi)不固(5.4%);性傳播感染組患者的主要中醫(yī)證型為:氣虛濕阻(21.8%)、氣陰兩虛(18.3%)、肝郁氣滯(14.0%)、肝腎陰虛(12.5%)、肺脾氣虛(6.7%)。與性傳播感染組比較,吸毒感染組脾氣虛弱證患者人數(shù)較少,氣虛濕阻證及氣陰兩虛證較患者人數(shù)較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yī)證型分布比較/例(%)
2.3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比較吸毒感染組患者的主要中醫(yī)證候為:虛實夾雜(74.8%)、虛證(13.6%)、實證(9.6%);性傳播感染組患者的主要中醫(yī)證候為:虛實夾雜(55.9%)、虛證(23.6%)、實證(17.6%)。與性傳播感染組比較,吸毒感染組患者虛實夾雜證較多,單純虛證和單純實證較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比較/例(%)
2.4 2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數(shù)比較與性傳播感染組患者血液CD4+T淋巴細胞數(shù)(480.13±242.66)個/mm3比較,吸毒感染組患者血液CD4+T淋巴細胞數(shù)(462.91±252.08)個/mm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中醫(yī)專家對艾滋病病機的認識各有所見,如薛敏等[4]對艾滋病中醫(yī)文獻整理分析后,認為AIDS是由于濕濁熱毒之邪入侵機體,日久累及正氣虛損為主,以致氣虛血瘀,痰、濕、熱阻滯,變證叢生。還有學者認為艾滋病從感染后的潛伏期到發(fā)病,再從發(fā)病到晚期,病情癥狀復雜其病理變化多種多樣,但氣虛血瘀是其主要病機[5-6]。艾滋病發(fā)病有內外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因“疫毒入侵”,疫癘之氣,客居三焦,破壞全身的氣化功能,損傷命門元氣,其病理過程是“瘟毒實邪”,早期為伏感或新感溫病,后期表現(xiàn)為瘟疫毒邪傷正,從而使衛(wèi)、氣、營、血功能失常,三焦臟腑產生病理變化,繼而出現(xiàn)元氣衰敗,多種惡性感染,癥瘕等危象從生;另一方面是內因“虛勞”,艾滋病病理過是感受“疫毒”之邪后,致使人體臟腑功能紊亂即氣血、陰陽虛衰,為正邪相戀陰液耗損、臟腑俱傷、虛實錯雜的復雜證候群,屬于內傷雜病的病理變化過程[7-8]。梁碧顏等[9]對1 891例靜脈吸毒HIV/AIDS患者中醫(yī)證候調查后認為,常見的證候有8種,虛證類有肺陰虛、胃陰虛、陰血不足,實證類有氣滯血瘀、脾胃不和、濕熱蘊結、心火上炎、氣滯痰阻。黃劍雄等[10]對海洛因依賴者中醫(yī)證型研究認為,依賴期分為心陰不足型、脾虛胃熱型、氣虛痰瘀內阻型;急性戒斷期分為氣血虧虛型、腎陽虛型、肝腎兩虛型;稽延性戒斷早期為心脾兩虛,氣血兩虛,肝腎兩虧,肝郁不舒;稽延性戒斷后期分為氣陰兩虛,腎陰虧乏,氣滯血瘀,脾虛濕困。
本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吸毒感染組臨床癥狀頻次較多的有:乏力、腰膝酸痛、口干、健忘、心悸;性傳播感染組臨床癥狀頻次較多的有:乏力、腰膝酸痛、頭痛、健忘、口干。吸毒感染者比性傳播感染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明顯的有:盜汗、乏力、口干、失眠、咳嗽。性傳播感染組脾氣虛弱證較吸毒感染組多,吸毒感染組氣虛濕阻證及氣陰兩虛證較性傳播感染組多。吸毒感染組證型頻次較多的有:氣陰兩虛、氣虛濕阻、肝郁氣滯、肝腎陰虛;性傳播感染組頻次較多的有:氣虛濕阻、氣陰兩虛、肝郁氣滯、肝腎陰虛。吸毒組虛實夾雜證偏多,可能由于吸毒感染人群,毒品大多辛、香、苦、性溫有毒[11],由于辛香走竄,最能傷陰耗氣,其辛香可泄氣道,振奮精神,感到陡然爽快,且毒邪留戀,膠結而難解,致使邪毒內盛、邪實力量突出,故而虛實夾雜證較多。本研究調查分析了新疆某艾滋病高發(fā)地區(qū)AIDS患者吸毒感染及性傳播感染患者的中醫(yī)證型及證候分布規(guī)律,為預防疾病的發(fā)展,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延緩其向發(fā)病期進展提供了理論依據,為進一步開展治療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