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南極特約記者 常路
“南極冷不冷?”“不冷,沒有北京冷。”剛從南極回來那幾天,這個對話幾乎成為我和同事朋友見面的問候語。說南極不冷,一方面是季節(jié)因素,我去“打卡”的時候正值南極的夏天,也是旅游旺季,游客通常能到的南極半島,是南極大陸氣溫最高的地方,今年1月1日的實測氣溫是零上4攝氏度;另一方面,是全球變暖,最新的數(shù)據(jù)顯示,南極氣溫今年2月達到史上最高的20攝氏度。如果說“不冷”的初體驗讓人覺得有點失望,后來在南極登陸、巡游,目力所及那些難以描述的壯麗、神奇則帶來足夠多的震撼與驚喜,且彌補了以往對“美”認知的空白。
南極第一課,先定規(guī)矩
從“世界盡頭”的阿根廷烏斯懷亞小鎮(zhèn)出發(fā),乘坐12天的郵輪,帶著“天地悠悠,過客匆匆”的心情駛向“地球之南”——乘船巡游,這是目前游客打卡南極最常見的旅行方式。這里容不得過客多做停留,它的美,不僅在于距離,也在于時間。
上船后第一個日程安排是集體上課。這堂課要求每位游客必須參加,而且要親筆簽名確認,因為上課的內(nèi)容關(guān)系到游客的人身安全,更關(guān)系到南極的生態(tài)安全。講課的是負責(zé)此次南極旅游的“探險隊長”和他的隊員們,隊員大都有野外生存、海洋地質(zhì)、動植物研究和醫(yī)療方面的專長,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工作語言基本上是英語,近幾年由于中國游客的增多,團隊中也有了中國隊員的身影。由這樣一個十幾人組成的探險隊作為導(dǎo)游,這是每艘南極郵輪的標(biāo)配。
“緯度40以上,沒有法律;緯度50以上,沒有上帝”,這是南極第一課的開篇語,緯度愈高愈是苦寒之地,人跡罕至甚至不至,法律和上帝鞭長莫及;這句西方諺語在今天當(dāng)然不再適用,南北極都有多種國際公約罩著。對于游客來說,要遵守的規(guī)矩也不少:每個人都要知曉救生艇的位置以及廣播的安全警報;在船上有固定吸煙區(qū),不能向海里扔煙頭等雜物;下船時穿著登陸靴,先踩到消毒水盆里,用固定的硬毛刷刷幾遍,上船時同樣要消毒刷鞋;不能帶任何種子到南極(登陸前隨身衣物和背包要用吸塵器處理),當(dāng)然也不能在南極留下除了腳印以外的東西……違反了上述基本要求,隊長以及船方有權(quán)中止游客的行程或者罰款。
第一聲尖叫獻給企鵝
乘郵輪游覽南極,船型大小很重要。上千人的大船看著富麗堂皇,但很難保證每個人都能下船與南極零距離接觸。我們乘坐的郵輪乘客百人左右,每天視天氣情況上下午各下船一次,或登陸,或換乘沖鋒舟海上巡游。航行了3天之后,我們第一次踏上南極的土地是在一個叫鐘擺灣的地方,游客們登陸后發(fā)出的第一聲“壓抑的”尖叫,毫無疑問獻給了企鵝(聲音太大會驚到它)。當(dāng)時有三只南極最常見的帽帶企鵝正搖搖晃晃地從海里走上來,仿佛走T臺的模特,無視旁邊游人的“長槍短炮”和各式手機?!?米”——探險隊員提醒游客。這是第一課中重點講的人與企鵝的安全距離,人靠得太近或聲音太大會影響它對回巢路徑的判斷。但這5米只針對人,如果企鵝主動向你走近,你只要保持不動等著被它路過即可。這些南極的“原住民”近百年來經(jīng)歷了從被屠殺到被保護的命運轉(zhuǎn)折,現(xiàn)在鏡頭前的它憨態(tài)可掬又活潑靈動,成為游人與南極最近距離的“互動”。
如果說第一次看企鵝是“驚艷”,此后一路上就是“未見其鵝、先聞其味”。企鵝在海中以魚蝦為食,上岸后排泄物呈粉紅色,腥味迎風(fēng)飄散。往往船未靠岸,游客們就開玩笑說:“聞到味兒就知道離企鵝不遠了”。
冰塊里,有千萬年前的氣息
除了企鵝,游客與南極“互動”的機會并不多,海豹慵懶地曬著太陽,虎鯨躍出海面留下驚鴻一瞥,還有頭頂飛過的大鳥,都成為鏡頭親密的回憶?,F(xiàn)代旅游講究個性化,但南極個性化的發(fā)揮空間極小。十幾天航程,每天看到茫茫大海、皚皚冰山,到最后看企鵝都出現(xiàn)審美疲勞,況且郵輪活動不存在自選動作,每次登陸或巡游都是集體活動,最長不超過兩小時,所到之處也都是在探險隊員劃定的范圍之內(nèi)。船上圖書館有幾本講南極旅游的書,共性就是照片比文字多,通識介紹比個人經(jīng)歷多,連引用的段子都“同質(zhì)化”嚴(yán)重。
新奇之后的“乏味”,這就是真實的南極,但對于奔波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現(xiàn)代人來說,再沒有一個景點比南極更適合放空自己。南極之美就像大音若稀、大象無形,難以用文字講述給別人,只能自己欣賞。作家畢淑敏在她的《南極之南》一書中,引述一位船長的解釋為自己的“理屈詞窮”開脫:人們“過往所掌握的既成語言體系,根本就沒見過如此宏大而漫無邊際的冰雪,當(dāng)然無法形容它。”
冰雪無法形容,我卻記得一塊冰。坐著沖鋒舟在冰山附近巡游時,海面漂著大大小小的浮冰,我撈起一塊,晶瑩剔透,探險隊員示意可以“嘗嘗”,我咬了一小口,里面小小的氣泡破了,唇齒之間感受到的,那是幾千幾萬年前大自然的氣息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