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武佳佳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兒童急性腹瀉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每年估計有20億次發(fā)作;估計有190萬兒童死于這種疾病,大多數(shù)死于發(fā)展中國家,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總數(shù)的18%[1]??诜a液治療(ORT)是治療急性腹瀉的基礎治療,在過去30年中,口服補液治療的廣泛應用改善了這種疾病的預后[2],但腹瀉患兒在臨床中還需要護理干預。綜合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樹立了現(xiàn)代化護理觀念,致力于為患者提積極干預。因此,本研究采用綜合護理對小兒腹瀉患者進行干預,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腹瀉患兒。隨機分為綜合護理(治療組)60例,其中男 36例,女 24 例,年齡20~45個月,平均(25.44±4.37)個月;常規(guī)護理組(對照組)60例,其中男 32例,女 28 例,年齡19~44個月,平均(26.39±5.51)個月。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病人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符合世衛(wèi)組織中小兒腹瀉診斷標準[3];(2)符合知情同意原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排除不符合小兒腹瀉臨床診斷標準者;(2)排除資料不全或難以配合治療、護理者;(3)排除乙狀結腸及直腸器質性病變者。
來院時評估患兒病情,監(jiān)測生命體征、離子,注意有無水鹽及酸堿失衡,發(fā)熱患兒及時給予物理和口服藥物降溫,并根據(jù)體溫適當增加補液。
治療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綜合護理,穴位按摩:操作將由訓練有素的治療師進行,以確保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進行相同的推拿治療,用指腹按摩患兒腹部的天樞、關元等穴位,以及按摩患兒足三里、合谷、脾腧,早晚各1次。中藥貼敷:中藥貼敷神闕穴,連續(xù)貼一周,每日更換 1 次。心理護理:進行宣教,結合患者情況,講解發(fā)病機理,轉移注意力,提供心理的支持。飲食指導:以半流食為主,鼓勵母乳喂養(yǎng),忌辛辣食物。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完善入院檢查,提醒做好保暖工作,告知家屬注意觀察患兒的病情等。加強臀部護理,排便后采用溫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潤膚膏,勤換尿布。
(1)記錄兩組比較治療前后的日腹瀉次數(shù)、止瀉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2)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3)護理滿意度。在出院時對所有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
數(shù)據(jù)的錄入和處理均采用SPSS 21.0進行分析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均經過方差齊性檢驗和正態(tài)性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兒腹瀉次數(shù)、止瀉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腹瀉次數(shù)、止瀉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表1 兩組腹瀉次數(shù)、止瀉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腹瀉次數(shù)(次)止瀉時間(d)體溫恢復正常時間(d)治療組 60 1.6 ± 0.6* 2.9±1.3* 2.3±0.6*對照組 60 3.3 ± 0.7 5.3±1.5 4.93±0.9
治療組患兒術后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的縮短,治療組患兒住院總費用較對照組的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的比較
表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的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天數(shù)(d) 住院總費用治療組 60 6.3±1.7* 4357.05±764.55*對照組 60 9.5±1.8 7847.26±974.31
治療組總滿意度為91.67% ,對照組總滿意度為73.33%,兩組總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急性腹瀉(AD)仍然是全世界兒童是發(fā)展中國家兒童發(fā)病率第二的原因。據(jù)報道,15%的5歲以下兒童死于腹瀉。病毒感染,細菌和寄生性腸道感染是AD最常見的病因,與衛(wèi)生條件差、供水不安全有關;AD的其他重要病因包括抗生素、與胃腸道無關的感染、食物中毒,任何原因的腹瀉都會導致脫水和嚴重的長期后遺癥,包括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格林-巴利綜合征、營養(yǎng)不良甚至死亡,如果患兒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此外,輪狀病毒是導致兒童腹瀉死亡的主要原因[4]。因此,臨床中積極的治療,以及加強護理對改善嬰幼兒腹瀉具有明顯改善作用[5-6]。
臨床護理中腹部按摩能夠促進嬰幼兒胃腸蠕動,增加了胃腸道內部分泌激素, 促進了嬰幼兒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以及吸收,明顯改善腹瀉的臨床癥狀[7]。本次研究表明,治療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腹部按摩一般選取腹部的穴位進行按摩與揉臍操作,刺激患兒的腹部下腸管以及疏松組織,增加消化,明顯縮短患兒的臨床癥狀持續(xù)時間以及住院時間[8-10],并加強了與患兒家長的溝通交流,促使認識到積極配合和輔助治療的重要性,提高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認可。通過中藥貼敷神闕穴能夠將藥物直達患處,發(fā)揮中醫(yī)藥的作用,以調理脾胃、調整陰陽和臟腑功能。
本次研究中,接受綜合護理的患兒腹瀉次數(shù)、止瀉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以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由于本研究存在的樣本量小,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對綜合護理治療腹瀉患兒的臨床應用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