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000 河南省信陽市第七中學 董靜怡
“哎呀,我不想練了!”書房中傳出我的聲聲抱怨。今天是難得的假期,可我的心情糟糕透了,我已經(jīng)第三次把琴譜揉成團扔到了地上。
媽媽聞聲而入,看到失落又憤怒的我,問道:“怎么?又不想練了?下周就要向老師匯報考級內(nèi)容,況且你的匯報已經(jīng)向后推遲了一周……”“我不想練了!”我絲毫不聽媽媽的好言相勸。
“唉!你這孩子……算了,我們?nèi)ヅ郎桨桑 眿寢尳猩厦妹?,半拖半拽地把我拉進車里。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震雷山。山雖不高,但通往山頂?shù)膹潖澢男÷穮s很長,讓人望而生畏?!皨?,我不想爬山!”我抗議道?!安恍?,來都來了,怎么能半途而廢?”媽媽嚴肅地說道。說完這句話,她率先拾級而上。
正值酷暑,太陽好像要將大地烤焦,萬里無云。平常缺乏鍛煉的我,還沒爬到一半,就快撐不住了,我氣喘吁吁地說:“媽,我好累!我不想再往上爬了,我們下去吧!”“那不行,你都爬了快一半了,哪能說放棄就放棄!”媽媽接著說,“咱們?nèi)齻€今天就要征服這座山!”無奈,我只好拖著沉重的雙腿一步一步往上爬。
太陽高高地懸在頭頂,曬得人頭暈。汗水從頭上流到下巴,我筋疲力盡,連抬手的力氣都沒有,任汗水打濕我的頭發(fā),浸透我的衣衫。我的腳步越發(fā)沉重,雙腿好似灌了鉛,那山仿佛成了“天塔”,任憑我怎樣努力,都好像爬不到頂。
我手扶著腰,抬起頭,看見比我小五歲的妹妹正一步一步努力地向上爬,她的頭發(fā)與衣衫從里到外被汗水浸透。我頓時被震撼了,比我小的妹妹都能堅持,我為什么做不到呢?我鉚足勁兒,向上沖了幾步,追上了媽媽和妹妹,對她們笑了笑。妹妹笑著說:“姐姐好厲害!”我又向上沖了幾步,沖到了最前方,不斷地鼓勵自己:爬過下一個彎,就能抵達終點!
我已然忘記了時間,只是踏過一級級臺階,一步步往上走,終于,我登上了山頂!站在山頂上,我舉起雙手,想要將藍天擁入懷中。我閉上眼,低下頭,靜靜聆聽鳥鳴、花開的聲音。我貪婪地呼吸著那微微濕潤的空氣,好不快活!緩緩睜開眼向遠處望,山下的龐然大物,竟變得十分渺小,大汽車像小甲蟲般緩緩移動。再向遠處眺望,那遠方的山,連綿不絕,靜靜地臥在那里?;叵肱郎降倪^程,我才發(fā)覺,當我不再想著逃避,而是試圖戰(zhàn)勝它、征服它時,整個人好似忘記了疲憊,充滿力量。轉念一想,我突然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媽媽是想告訴我:努力,方能成功;只有成功,我們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回到家,我撿起那張被我揉成一團的譜子,慢慢地將它展開,撫平,像撫慰一個傷心的孩子。我重拾信心,手指再次觸碰琴鍵,書房中再次響起悠揚的琴聲,我心里的畏懼與厭煩已煙消云散。不知何時,媽媽站在了書房門口,一曲終了,她為我鼓起了掌,我們相視而笑。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唯有努力不會被辜負,加油吧,努力翻過那一座座令人生畏的山!
簡 評
“那座山”既可以是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的山,也可以有其象征意義,指挫折、困難等抽象的山。這篇文章中作者很巧妙地賦予“山”兩層含義,既指她們母女三人一起征服的那座震雷山,也指她重新彈奏起黑白琴鍵,戰(zhàn)勝中斷練琴那座山。二者結合巧妙,行文自然流暢。開篇先聲奪人,道出練琴的苦惱,突顯“考級”對作者而言似一座難以逾越的山。開篇吸引讀者,也自然引出下面母女三人去爬山的情節(jié)。在爬山的過程中,適當?shù)木拔锩鑼?、生動的語言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等寫出了“我”在爬山過程中經(jīng)歷的艱難。妹妹的表現(xiàn)與“我”形成對比,這是文章的轉折點。在這份觸動和媽媽、妹妹的激勵下,“我”終于翻過了那座山。登上山頂,“我”的心情如此暢快,此處的景物描寫也烘托了這種心情?;氐郊?,“我”展開琴譜,繼續(xù)翻越練琴考級這座“山”。文章形象地寫出了“翻過那座山”的過程,首尾呼應,結構嚴謹。篇末語言簡潔而有感召力,卒章顯志。
(余東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