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貓科動物不僅在體形上比大型貓科動物小很多,而且還有發(fā)育更為完善的喉部,這使得它們可以持續(xù)地發(fā)出“喵嗚”的聲音。和大型貓科動物一樣,它們有發(fā)達的裂齒,并且缺少臼齒。這是因為貓科動物在進食時只需要把肉撕碎,而不需要把植物磨碎。小型貓科動物有大大的眼睛,它們的瞳孔通常是豎直的,但也有些種類的是圓的。它們的皮毛可能是單色的,比如美洲獅和金貓;可能是有斑點或花斑的,比如虎貓、短尾貓和藪貓;可能帶有模糊的條紋,比如野貓;也可能是上述幾種的混合。皮毛顏色的作用是讓它們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這對于跟蹤并突襲獵物的動物來說至關(guān)重要。
短尾貓
野貓
用位于尾巴和頭部的腺體分泌的氣味對物體做標(biāo)記,它們也用尿液標(biāo)記領(lǐng)地。
獰貓
用豪豬的舊洞穴作為幼崽的窩。
美洲獅(山獅)
加拿大猞猁
云貓
生活在東南亞的雨林中。
安第斯山貓
又長又厚的毛發(fā)能幫助安第斯山貓抵御高山的寒風(fēng)。
來自荒野
貓最早被古埃及人馴服。即使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馴化,寵物貓還是沒有失去它們的狩獵本能,它們中的一些又返回了野外,這些貓被稱為流浪貓。
長尾虎貓
非洲金貓
在夜晚獵殺小羚羊、猴子和嚙齒類動物。
虎貓
南美林貓
細(xì)腰貓
亞洲金貓
藪貓
可以跳3 米遠(yuǎn),還能在空中改變方向。
豹貓
伊比利亞猞猁
叢林貓
漁貓
前足的趾間有蹼。
歐亞猞猁
毛茸茸的腳掌好似雪鞋,幫助猞猁在松軟的雪地上行走。
防御信號
退后
貓科動物在面臨威脅時會使用面部表情。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長尾虎貓,通過緊盯對手,表示自己有能力防御對手的進攻。
準(zhǔn)備進攻
在進攻前,長尾虎貓收攏耳朵、張大嘴巴、露出利齒,向?qū)κ职l(fā)出最后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