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在地球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地球能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水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當水災出現時,水“扮演”的就是“冷酷殺手”的角色。而對于干旱地區(qū)的人來說,水就是拯救生命的“救世主”。為了使水能夠更好地造福人類,聰明的人們想到一種辦法,就是在水上建“高樓大廈”。
1994年,三峽水利工程在宜昌中堡島正式開工;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全線竣工。三峽水庫是三峽水電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總面積1084 平方千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是人工儲水的“優(yōu)秀代表”,在儲水防洪航運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三峽大壩在建成之后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不光在蓄水量上傲視群雄,在“對抗”長江洪災上更是“拿出”了令人非常滿意的成績。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同時也是一條讓人們又愛又怕的河流,因為它在哺育人們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過災難。江水泛濫形成的水災使人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種糟糕的情況在三峽大壩竣工之后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三峽大壩自建成以來,已經有過數次防洪調度、攔洪錯峰的亮眼表現,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是水輪發(fā)電機!
在做好防洪抗災工作的同時,三峽大壩在其他方面亦有突出的表現:三峽水庫大大改善了航運條件,讓“自古川江不夜航”的說法成為歷史;三峽水電站是全國電網中的“主力軍”,2018年,三峽水電站全年發(fā)電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億千瓦;作為我國最大的淡水資源儲備庫,三峽水庫大大緩解了枯水期水資源短缺的狀況。三峽大壩無疑是現代水利工程中名副其實的“優(yōu)秀代表”。
在水利工程的“大家族”中還有很多的“優(yōu)秀成員”。古代的都江堰、鄭國渠、靈渠、京杭大運河;現代的南水北調、葛洲壩水利工程、百色水利工程,它們在防洪除澇、農田灌溉、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成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