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江寧
因為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同名原著作者馬伯庸一下子成了2019年影視圈炙手可熱的作家。事實上,關于養(yǎng)孩子,馬伯庸同樣作出了一篇精彩“文章”。知乎上有人提問:“剛做爸爸,覺得自己的時間被孩子剝奪,該怎么調整心態(tài)?”馬伯庸的回答獲得無數點贊——“和兒子做兄弟?!?/p>
2013年,兒子馬小煩出生,馬伯庸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習慣的改變。家里本來有滿滿一書房的書,連臥室、廁所、餐廳、陽臺也堆滿了書。等到馬小煩出生以后,這些書被馬伯庸一本本打包裝箱,放到另外一處房子里去,家里所有的空間被各種嬰兒用品布滿。
如何讓帶孩子有趣起來?馬伯庸的辦法是,發(fā)揮想象力,隨時隨地脫離現實,讓幻想消解新手爸爸的恐懼和排斥。
馬小煩剛剛滿月不久,有一個習慣,睡覺時必須得讓人抱著,抱他的人還必須保持站立或走動狀態(tài)。身體里仿佛裝了一個精密的平衡陀螺儀,只要抱他的人一坐下,他立刻就開哭。
有一天晚上,馬伯庸抱著馬小煩站在陽臺上,疲憊不堪。窗外夜色深沉,天空隱約可見幾顆亮星,遠處建筑群漆黑而高大的輪廓,好像巨人衛(wèi)士們正站崗肅立。馬伯庸低頭看了看馬小煩的臉,突然靈感就像開了閘的大河,他一邊抱著兒子輕輕搖晃,一邊給他編起了古代大將軍征戰(zhàn)沙場的故事。可能是聽到了熟悉又深沉的聲音,雖然聽不懂內容,但兒子還是很快就進入了夢想。可馬伯庸卻剎不住了,他就這樣抱著兒子在陽臺走來走去,構思著新故事的框架和細節(jié),完全沉浸在故事里,疲憊感暫時退卻,此時他覺得馬小煩也不那么煩了。
馬伯庸在一家跨國公司工作。作為作家,他已經出版了十幾部作品,獲得過人民文學散文獎和朱自清散文獎??诒畼O好的《古董局中局》已推出了前兩部,他卻依然安于白天朝九晚五、晚上自由寫作的生活。他說,寫作之于他是一種娛樂和休息,“就像其他人吃火鍋、玩游戲、看美劇一樣,保持業(yè)余的狀態(tài),不想寫了,也有正當工作?!笨墒牵阒R小煩長大和玩耍,還是讓馬伯庸改變了想法。2015年的一天,他決定辭去工作,當全職奶爸兼自由作家。
在馬伯庸的描述中,馬小煩機靈、調皮、難纏,“特別煩”。平時,馬伯庸會把他與馬小煩的有趣日常記錄在微博上:
小煩他娘弄來一個會放音樂的玩具架,希望能挖掘出他的音樂天分,做個風雅之人。馬小煩初次見架,對波麗露旋律毫無反應,先一掌打掉頂上蝴蝶,然后雙臂猛搖,內力運處,竟把架子撲倒在地。煩少回眸冷冷地奶哼一聲,衣袂輕揚,飄然爬離,留下一地殘骸和音樂家之夢。
每天睡覺前,我都充滿期待,因為馬上就能做夢。夢到美好的東西,醒來時會心情愉快;夢到可怕的東西,驚醒后那“幸虧只是做夢”的慶幸,也是一種安撫。美中不足的是,夢何時開始,由我決定;何時結束,則由馬小煩決定……
馬小煩學會了吮手指,但是大人不讓,所以他經常爬到沒人的角落,把手指伸進嘴里,深深吮上一口,滿臉陶醉,聽到腳步聲還會飛快地把手指抽出來——幸虧他還沒學會把手指扔地上踩兩腳,不然以后的教育就真成問題了……
這些微博都是馬伯庸在照顧馬小煩時的一些閃念,有長有短。但沒想到的是,馬伯庸的好多粉絲就這么被馬小煩收編了。
知乎上曾經有人問過一個問題:“馬伯庸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馬伯庸立刻在回答里貼了一張兒子馬小煩的照片。當被問到作為爸爸的馬力(馬伯庸原名)與作為寫作者的馬伯庸有什么不同,他說:“馬力是看孩子的,而馬伯庸是養(yǎng)家的。”
馬小煩喜歡聽故事,看到什么就讓馬伯庸編一個故事,他會說:“爸爸你給我講一個火龍果的故事”“爸爸給我講一個窗戶的故事,講一個螃蟹和變形金剛的故事”……每天給馬伯庸隨機命題。
在馬小煩3歲生日之前,馬伯庸把兒子最喜歡的童話和故事都攢起來,編成了一個專屬的童話集,叫作《到處捉故事的爸爸》,算是給馬小煩的生日禮物。童話集里有這樣一段話:“爸爸有一根在夢里織出來的長桿捕網,特別靈敏,可以找到那些最有趣的故事。每天晚上,爸爸都會飛到全世界去,把它們提煉出來,放進腦洞里儲存,釀成甜美的蜂蜜,等著一只小笨熊爬進來美美地品嘗?!?/p>
馬伯庸說,陪伴孩子成長,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他希望這段奶爸時光慢一點,再慢一點。